试论有效教学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1 04:17:34

试论有效教学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围绕这种理论进行的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就应该把课堂的角色彻底转换一下。怎么转换?最好的老师应当是导师或者叫做导演。老师做导师或者做导演,就是领着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把老师的知识贩卖给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最终的落脚点是自学,自学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按照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思路,“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可操作性强。整个操作规程是这样的:先是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后是拓展应用。

结合《故都的秋》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这种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疑自探

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可以敞开他的思维,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归纳成以下内容:

(一)学习字词。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

领略 潭柘寺 一椽 房檩 落蕊 细腻 平仄 廿四桥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混混沌沌 自然而然 落寞 秋士 颓废

(二)理清思路。

本文的思路线索是什么?

(三)课文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2.本文中哪部分内容最能体现这种故都的秋味呢?

3.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几幅画面,选出你最喜欢的画面多读几遍思考,它是怎样体现“清、静、悲凉”的故都秋味的?

4.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二、解疑合探

把全班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大家共同探索,这些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学生开始展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各有各的方法。经过大家努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三、质疑再探

一些在上个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学生再进一步提出问题,问题比较难的情况下,老师引导着学生进一步解决这些难题。在教这课时,根据学生的提问,整理成以下问题:

1.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2.读第12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此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5.朗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另外,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凉”?

四、拓展应用

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之后,最后一个环节叫做拓展应用。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以情驭景的方法,写一篇题为《我的校园》的作文。

经过实践,“三疑三探”教学方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真正能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去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自然就去自学,其实人的学习最终都是自学。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同时,也体现了有效教学的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上一篇: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常用方法 下一篇:口诵而心惟,因声而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