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09-21 03:26:1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作为普通大学新生入校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该文提出大学计算基础课程,需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掌握能力的不同实行阶梯型教学方式。使得普通本科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选择不同快慢程度学习,再逐渐发展为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的教学模式,从而对计算机知识整体上有更全面深入的掌握,进而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能在认知程度上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分级教学;

1、前言

随着人们对计算科学的重视,以及国家对大学生掌握计算机这个工具的普遍要求,还有计算机软硬件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使得大学对类似计算机基础这样的课程有了很大的需求,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促使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更是:既要求学到位,又要求学的广[1]。只有掌握好了这样的基础知识才能很好的开展应用计算机相应软硬件环境模拟自己学科中的实验等有关的计算机操作。但是由于不同大学的入学新生的生源情况不同,各个中学对中学时代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使得入校的大一新生对计算机理论及实际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各个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对自己后续专业实验的应用。为此本文提出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展分级教学模式,使得适应当下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进一步对自己学科知识作为有益的补充。

2、分级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的分级教学模式采用如下几个阶段:分级前准备阶段、分级授课阶段、分级教学中期阶段、期末结束总结阶段。下面就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

2.1分级前准备阶段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分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的第一步,首先是做分级教学准备工作,也即是对新入学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或者说水平有个初步的认识。笔者以自己学校新生入学后的大一新生为例做了摸底考试,对全校2000多个学生做了统计,对学生的成绩做出汇总,整个分数结构符合正态分布模型,故采用分级教学是可行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对考试试卷的结构需要说明。本校采用双试卷形式考核新生,即采用理论考试占据一部分,上机操作占据一部分[2],分值比重为理论占60%,上机占40%。如此比重是针对于对待中学中普遍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所做的分类。并且在试卷中理论部分是采用中学信息技术试题库中的计算机知识作为考核,有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使新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个亲切的感觉,不会在以后学习中有畏惧的感觉。其二,对新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个基础性的回顾,便于对后续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在上机试卷中对三方面有相应考核,第一部分是对Windows操作做出上机考试,第二部分对类似简单应用软件上机考试,第三部分对网络应用上机考试。三部分中难度为易难易的形式。

2.2分级授课阶段

在经过上阶段的分级准备阶段后,即可针对各校的资源情况作出分级教学班的划分。即可分为2-3个级别的班级,如分为A、B、C三个班级。譬如A班为高级班,针对摸底考试中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讲解,对待教材中的高阶知识做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应用能力的实验。对B班为中级班,既要简要介绍高阶理论知识中基础又要强调对简单应用能力的实验要求,但高阶知识不宜过深讲授,使其知道大概即可。对C班为初级班学生来说,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能力不是太足,就有必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以多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介绍少,使其先会动手在来思考的方式教学。

2.3分级教学中期阶段

在上述方式的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动用学校既有资源对各个分级班级进行再次考核,作为中期对分级教学方式的调整阶段。考核时需针对不同分类班级采用非同一方式,对各自分级班进行分类考核,各个班级侧重考核。之后对本班试卷做交叉批改。例如,A班改B班,B班改C班,C班改A班。如此一来,可以使得各个分级班级学生对不同类别的难易程度有所掌握,有利于学生对分级教学的初衷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计算机学科中的难易程度有更全面的认识。但需要C班由A班教师指导参与批改。如此对待也有利于对分级前以自然班为单位的学生之间在课余时间也可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3]。

2.4期末结束总结阶段

最后期末阶段,需要对各个分级教学班以本分级班为单位展开考核,对自己班级中的能力应用有所不同的考核,再针对于各个分级教学班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假如学校资源允许,可提供使A、B、C班学生如果愿意及时间、课程容许,可再申请下一年继续选修该课程。例如C班能力强学生可选修B班课程等,但须有上一分类级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为限制。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本校新生中入学后第一次摸底考试做出统计分析为依据,以已经实行的大学英语分班教学公共课为实验样本,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采用分级教学是对既有的学方式中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样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本文提出的分级教学方法对各个不同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有很大帮助,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对未来本专业的知识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毛睿等,计算思维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永丽,李春梅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3]张洪明,大学计算机基础[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思考 下一篇:关于发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