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功夫遇见诗

时间:2022-09-21 02:29:50

当功夫遇见诗

6月6日,大型功夫剧功夫诗・《九卷》即将开始上演,保利剧院门口的广场上,它的广告牌静静地树立着,上面一个僧人正在闭目沉思,画面素雅,引得很多行人驻足观看。

此剧从开始宣传就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一部大戏,更重要的是据说它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功夫诗。

他们是诵经中游离而出的神魂;

他们是江南雨中伞下的独语;

他们是吃饭也能很华丽的创意;

他们是青灯古寺里收不住的青春放肆;

他们是凡人身皆有回返母亲怀抱的夜半思念;

他们是世事如棋风云博弈的无常感悟;

他们人间心火传承的深深祝愿......

他们是―功夫诗・《九卷》!

看到这样的注解,我们仍然对功夫诗的含义、对这部剧不得而知,于是我们走进这部剧的出品人于洋、总监制陈淑华以及导演刘震,听他们谈谈这部剧。

V_《中外食品?酒尚》Y_于洋C_陈淑华L_刘震

1.功夫是中国文化的符号

两年前,保利曾推出过大型功夫剧《寺院内外》,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次的功夫诗・《九卷》也是与功夫有关的,这是一个巧合吗?

这两个剧都是为保利功夫明星表演团所作的,这是我们的一个专属的团,成员是由功夫演员构成的,我们为这个团所作的剧自然都是和功夫有关的。

这个功夫明星表演团会不会在舞台剧中独创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对,它是长期的,而且以后还会有其它剧的发展。功夫类演出其实是我们演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功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尤其对像保利这样一个做国家重点文化的企业而言更为重要。我们希望能够不断向国外出品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功夫自然首当其冲。功夫明星表演团成立得很早,03年就成立了,之后推出了《寺院内外》,今年推出功夫诗・《九卷》,09年、10年我们也都有年度表演计划,这是一个系列的创新功夫演出。

这个表演团是谁发起创立的?

是我,从创立到现在也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

那最初是怎么想到要创立一个功夫表演团?

我个人比较喜欢功夫,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我一直都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功夫,而不是从功夫本身来看功夫的。现在大家普遍看到的功夫都是好勇斗狠、耀武扬威这种类型的,但我觉得如果是这样,那就把功夫做为一种展示品了,从长期来讲,所送达的还是“武”本身。而我更希望能把“武德”挖掘出来,这也是我作这个的兴趣。你提到的《寺院内外》,当时虽然我们所做的还停留在展示这个层面,但也作了很多尝试,比如其中的《十八罗汉》中加入了很多文化、文学、音乐的部分,还包括对演员气质的调整,其实已经有了雏形,而这次的功夫诗・《九卷》就是水到渠成。

2.功夫成诗,

诗成功夫

那是怎样想到尝试一种新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崇文而非好战的。但中国功夫在国际上的展示多是一种好勇斗狠的形象,长此以往,外国观众会有审美疲劳,他们会认为功夫就是这样,功夫永远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作为一个公司,要不断有新的作品、新的尝试,这次作品,就是把文化这一部分突显出来,也给功夫演出找一条出路。这一个独创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称它为“功夫诗”。

这就是“功夫诗”的精髓所在吧?

对,从功夫诗的目的上来讲,“文”和“武”是对立的,但同时也是缺一不可的,如何能达到功夫成诗、诗成功夫,文和武在里面有一个平衡,这是和谐,也是我们要做的东西,这种创新其实和你们杂志本身的“尚”字很相似,尚就是引领一种潮流、一种方向,是一种被崇尚的、有文化品位的方向,这也是功夫诗的立意和理想。这次的创作主要在于运用可塑造的形体,升华本体的精神,给观众远胜以往的投入和想象的空间。

是谁最初决定创造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是出于哪方面是考虑呢?

是我和于总。在其它人眼中或心中对武术的认识大多数是停留在表现极限竞技的打斗上,我们要把武术和舞蹈相结合,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武术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

3.欢喜修行

刘导作为舞蹈家,感觉这次的创作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舞蹈和武术是有共同之处的,它们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武术是一种极限的竞技,而舞蹈则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艺术。把武术搬上舞台,是想让武术自己开口说话。

对此剧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些方面?是否有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灵感?

主要的创作灵感还是来自于武术,但是我在音乐选择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加入了一些交响乐、诙谐曲和小提琴曲等欢快的音乐,因为修行不一定是“苦行”,完全可以欢喜修行。

此剧想表达的主题有哪些?九个主题想传达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是用什么方式进行阐释的?

这部剧的主题就是要以武术讲“文心”。九个主题就是修行武僧的九个意境,就像打开泛黄的书卷一样,可以在同时代表达不同方式的意境,最终还是要靠武术本体方式来阐释。

国内演出完是否会进行全球巡演?内容或形式会与在国内有所不同吗?

我们已经排定九月在澳大利亚的巡演计划。巡演内容不会有很大变化,但我们将在演出的过程中不断向上追求,因为功夫诗的进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不会因为上了舞台就停止了。

目标观众是否有年龄的局限性?

这部剧的主题是欢喜修行,整部剧的内容给人的感觉并不压抑,12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观看。旨在使文心和善心从向往到实现。

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排练过程中是否会遇到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对武术很熟悉的孩子,对于音乐却相对陌生,特别是掌握音乐节奏的技巧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的,往往一组动作要练很多遍,所以他们比一般的舞蹈演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现在的排练已接近尾声,感觉有何收获?这种艺术形式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又会有何贡献?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经验,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没有可参照性。如果说贡献。应该是一种形式内容的全新尝试,其最丰富的内涵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4.时尚是相对的永恒,

瞬间的跳跃很重要

作为出品方来讲,觉得这个剧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吗?

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个节目观众会喜欢,因为首先功夫的“诗”化从来没有过,不管从好奇心或者从探秘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讲,尤其是对喜好艺术和功夫的观众,他们一定会去看的,因为他们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部剧是糟蹋了功夫还是创造了功夫。第二,我觉得这个戏挖的是文化的底蕴,把一些禅机、人生中的道理创造到诗里面,但同时舞台又是好看的、好听的、意境是很美的,这样我们会给观众一种非常互动的、轻松的、非常容易被感染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带给观众一种非常好的想象空间。我们说给观众提供一种禅机,相信观众会有所感悟的,当观众离开剧场时,一定会有一些回味、一些感悟,这些感悟是对人生、对生命、对自然的,而不管哪一类都会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这是这个节目一个最大的魅力,我一直崇尚做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不怕看、就怕不看,就像你们做酒的杂志,好的酒不怕尝、就怕不尝,光看包装是没有用的。

我们了解到的你的一些经历,包括军人、文化人、商人有很多,你对自己的定位又是怎样的呢?

我的经历的确很复杂,可以说男人想要有的比较神秘的、绚丽的我都已经有过了,几个关键词就已经可以组成一本畅销书的名字(笑),而对我自己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创意人吧,创意人和经纪人是比较适合我的,因为创意的工作我同样喜欢。

从你的经历中能否看到中国这20几年文化娱乐发展的轨迹吗?

或者可以这样说,我是一步步见证了这个发展过程,比如说我们87年开始作演艺经纪,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很多人就放弃这一行了,而我做到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成熟。但也会发展出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电视娱乐节目,它毁灭了这样一个演出市场,现在真正的演出市场已经被这种“愚”乐节目给取代了,而同时也就孕育着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要靠产品带动市场,产品要充斥到这样的市场上来,才能把那些想要真正提升自己精神需求的、精神质量的人拉回到市场主流上来,而当你没有产品的时候,那些人想吃好的也是没有的。精神食粮也分好坏,当然也并不是说一个也没有,但比例太少了,特别是对这样一个大国来讲,我觉得是很不够的,比如说《云南印象》、《野斑马》还有我们的功夫诗・《九卷》,这一类的节目太少了,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如果我们的同行们都来做这种精品的话,那相信市场会回到一个规范的,甚至可以说是有活力的一个状态。

你曾经说过“文化产业是本世纪最后一块蛋糕,利润是很丰厚的”,但刚才听你的话也感觉出了你对这个市场深深的责任感,那你追求的是什么?是精神上的还是经济上的?

都有,我都不想放弃(笑),我觉得这两样是相互作用的。我个人的品位是宁缺勿滥,从不做和我价值观相反的东西,即使它有很大的利润也同样不做,我希望我们做的东西能够对消费者负责,对于一个人精神的影响,好的影响哪怕一点点就够了,不好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我所有的责任感是这样的,而不是什么社会义务。我觉得做这行是做干粮、精神食粮,要让人的精神净化也好、丰富也好、陶冶也好,至少应该是enjoy的,应该是享受的、愉悦的,不是简单的解除疲劳,而是提高精神方面的追求,我希望做这样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没有钱是做不了的,所以我说两个我都要。我想通过这个功夫诗・《九卷》送达的是一个心,一个“文”的心,因为“文”是一个规矩,它规矩了人和人之间,集团和集团之间的一种关系,化则是像雨一样的一种滋润、渗透和教化。

你曾经说过想创造“中国的精神工业”,刚才所说的是否就是这方面的?

是的,从89年我提出的弘扬民族文化开始,一直到去年我提出应该精神工业化,作为从业人员,这只能说是一种呼吁、一种主张。我做这个功夫诗,本身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那些功夫、武的捍卫者们,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在糟蹋功夫,新瓶包旧酒,但其实不是,东西好不好,谁能来检验,只有市场,代表市场的是谁,只有观众。当然文化艺术产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定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有人说时尚的东西是一种瞬间的,这个我同意,但同时我也觉得时尚是一种相对的永恒,瞬间的跳跃是很重要的。

除了功夫剧,其实现在保利也正朝着很多不同方向发展,这其中有没有一条红线把他们串联起来呢?

当然有了,我喜欢散文,我们这个功夫诗《九卷》中的诗就是散文诗,而散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有一根线,就像放风筝,风筝多远多高都没有关系,总有一条线在拉着,而这条线就是我们一直走的“文化底蕴”线,我们是要做文化,而不是作娱乐、表面的东西,我喜欢做沉下来的东西,而这种沉下来得东西就是一种文化的暗线,就像功夫诗・《九卷》中的9个章节相互没有关系,但它说的却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修行,就像我们说珠落玉盘,这是没有价值的,只要当有一根红线将珍珠串成一串这时它才有价值。

5.葡萄酒背后

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

平时也喝酒吗?喜欢喝什么酒呢?

我最喜欢的是百利甜酒,但红酒也会喝一点。我考虑过排演《酒醉的探戈》,就是把阿根廷探戈这种非常性感的、高级的舞蹈跟酒结合做一档节目;也想过做《当功夫遇到探戈》,阿根廷舞团和我们的功夫团有这样一个设想,本来是想做的,把它放在后面是因为今年想要亮一把有份量的剑―功夫诗・《九卷》。

对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的葡萄酒文化怎么看?

我认为这是一种品位,一种温和的走向。我很喜欢葡萄酒背后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和描述出的方向和工艺。

是否考虑可以将这种文化融合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去?

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和机会,我很有兴趣把葡萄酒文化融入到我的作品中。

后记:

东直门南大街14号保利大厦的九层是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所在地,采访前看到许多俊男美女穿梭在其中,很是有趣。难掩霸气的于总、温文尔雅的陈老师还有的飞扬嗜舞的刘导都是中国文化界、艺术界包括广告界的重量级人物,和他们交谈,的确有一种巨大气场压迫过来的感觉,但随后又深深迷醉在他们对自己事业“野心勃勃”的热情里,在这个已略显燥热的北京初夏,这股热情似一杯红酒,醇香得令人想一探究竟。6月6日,保利剧院,功夫诗・《九卷》的首映,我也要去看一看。你呢?

上一篇:蜜糖初夏,谁是你的NO.1? 下一篇:醉美的大脑――摄影家李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