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诗人该做什么

时间:2022-09-21 09:51:23

摘要面对日趋边缘化的诗歌现状,面对日益狭窄的诗人生存空间,新诗呈现出极端的困境,诗人陷入了极度的困惑,针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思考诗人的任务,阐释诗人的任务,诗人需要用创作去开拓诗歌天地,需要做到彻底的思想解放。

关键词困境 困惑 创作 解放思想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93-01

一、新诗困境

新诗是伴随各种质疑之声前进的,进入90年代之后,文学边缘化的处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诗歌成了边缘的边缘,诗歌乌托邦瞬间丧失,汹涌的经济浪潮不断解构诗歌意义,今天则成了一个缺乏诗性的时代。

作为一种最缺乏市场竞争力、最向内的文体,在注重经济效益的社会压力面前,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膨胀,讲求实用的时代,人类视野发生巨大转移,一味追求工具理性和社会实用性知识,诗歌很难参与到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有效的文化建构中来,无法作为重要的文化形式参与到社会群体的表达之中,难以受到社会的重视,无法发挥大的作用,其感召力不断地流失,难以代表人们的心理情绪,难以取悦人的感官,无法留下深刻印象,难以感染人、打动人,并遭到空前的冷遇,不断退出原有的文学地盘,不断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诗人困惑

诗人身份认同出现多元化的表现,比如周瓒就曾把90年代中国内地活跃诗人的职业归为三类:一是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从事诗歌写作,二类是以商人的身份写作的,三类是以文化职业为谋生手段的诗人。诗人身份认同呈现缺失的状况,“进入90年代,不仅仅是诗人,知识分子这一整体感到失落的群体都希望通过‘诗人之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海子之死来重构一种知识分子的英雄神话,诗歌的英雄神话,借以拜托挫败感,重建一种理想。”“诗人们通过对海子的缅怀获得一种传承性,获得一种身份确定。”找不到可行的身份确定,诗人身份多元,身份认同缺失,诗人甚至被责骂成白吃粮食的一群人。诗人们变得焦躁不安,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个时代留给诗歌的空间已经不多,也不再那么相信‘时间’的公正。他们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写诗的人,写而不读不赏,包括自己的作品,只有需要研究诗歌的人才会看,即使有人读,也不过是急匆匆的乱翻。写诗成了自娱自乐的圈内事;写诗也不能为诗人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没有多少人再会把诗人当成自己的追求,因为这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黑道”,正如有人曾经对敬文东那样,先“表示了真诚了哀悼”,把诗人比作“左撇子”,再劝“这是‘黑道’”。

三、诗人任务

(一)创作

面对诗歌与诗人的尴尬境遇,诗人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用创作去开辟诗歌新天地,为新诗开路,并且应当追求每一个字都有“疼痛感”,如切如磋去写出诗歌。诗人是真诚地与自己的读者谈心,是用心灵呼唤心灵. 诗人不需要去迎合读者,而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追求诗歌的诗质;诗歌是灵魂的密码,是表达灵魂的有效形式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需要诗歌的灵魂内容。

(二)解放思想

我们不否认天才的重要性,而培养天才的土壤更重要,新诗是缺乏“土壤”的,借用许莎莎的观点,“探讨当代诗歌的问题,不能抛弃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的巨大身影。”今天社会文化语境是不太有利于诗歌生存的,用臧棣的话来说,就是,“从某些方面看,当代诗歌在发展向度、审美驱动力和文化节走上,确实和当代的文化主流文化规约――无论是默认的,还是被公开操控的――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最突出的差别,源于当代诗歌对市场文化的抵制。”

中国自古就缺乏专业诗人,多是为功名而诗歌的历史, 这个社会的某些文化机制在不断制造遗忘,遗忘诗歌,遗忘诗人;在大众消费文化居主导地位的今日,诗人生存空间呈现极度狭窄的困窘,我们不必一味把自己当成诗人,不要只是以这唯一的身份进入社会.,我们所能做的是像凡人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的诗人;诗人要改变对于文学历史的叙述和构建的热衷,改掉“诗歌崇拜”与诗人文化英雄的自我想象。

参考文献:

[1]周瓒.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谢冕,孙玉石,洪子诚.新诗评论 2010年第1辑(总第十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敬文东.诗歌在解构的日子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洪子诚,臧棣. 北大年选诗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人际功能分析 下一篇: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特色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