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拔苗助长”须从源头抓起

时间:2022-09-21 08:10:51

最近,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5月29日《今日早报》)

在谈幼儿教育,谈当下有愈演愈烈之势的“拔苗助长”现象之前,我们很有必要重温发生在1968年的美国母亲状告幼儿园胜诉的经典案例。这位妈妈的3岁小女孩有一天说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0”。得知是幼儿园老师教的之后,妈妈十分吃惊,当即把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小孩的想象力,因为女儿在认识“0”之前,能把“0”说成太阳、蛋等圆形的东西,而幼儿园教孩子识读“0”,女儿丧失了这种能力。令人想不到的是,母亲胜诉了,她所在的内华达州也因此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这个经典案例告诉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和期望——你是希望孩子在玩乐中开心成长,还是过早地成为成天识字算数的小老头?

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必须从源头抓起,这源头包括家长、幼儿园和教育体制三个层面,而家长首当其冲。

眼下,因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误理论的忽悠,许多家长似乎突然茅塞顿开,成天让孩子学这学那,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可怜的孩子们累得够呛,叫苦不迭。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们却视而不见,依然貌似合理地以爱的名义剥夺着孩子玩的权利。童年是唯一的,童年快乐与否决定着人的一生,这个道理父母们却不愿意去想。

当然,父母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在应试教育层层下压的背景下,他们往往身不由己。这就涉及了另一层面的问题:幼儿园。幼儿园目前大都停留在教孩子“知识”的认识层面,真正领悟学前教育理念,懂得学前教育精髓的幼儿园不多,这就在幼儿教育中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式的误区。对此,教育部也频频出招,意欲扭转这个局面,但实际上很难做到,“拔苗助长”现象依然旁若无人地顽固着。

虽然教育部要求取消小学入学考试,但真正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思维模式固定和僵化之后,即便无需进行正规的考试,小学一年级在招生时,还是有不同形式的考试,这也使幼儿园不敢完全放弃“知识”教育。小学也是不得已,为了小升初,就得精选生源嘛!

如此层层递进,就触及了教育体制层面,这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层面。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格健全,体魄强健,情感丰富的独立而坚强的人才,还是一路考试下来,只会考试的“考试机器”?如果连这个简单的问题都没搞懂,应试教育这头庞然大物就会一路畅通,所向无敌,而其戕害的,是整整一代乃至几代孩子的心灵和人格。

(作者通讯地址:广东顺德大良新桂中路海琴湾16-7A)

上一篇:名人读书14法等 下一篇:全国家教五年规划兼顾各类儿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