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人才

时间:2022-09-21 07:12:09

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人才

【摘 要】 通过有效性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打造快乐阅读课堂、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文本的精髓和整合教学资源和丰富阅读文本是实现有效性阅读教学必要条件。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有效性;兴趣;朗读;丰富阅读文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有效性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的能力。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心得,就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题试析如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打造快乐阅读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阅读教学有效性堂的增粘剂。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提高他们自主阅读合作探讨意识。为此,教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具体来说,可以从“导学案”和化设计课前导语入手。

(一)“导学案“准”而有趣

“导学案”是文本与学生间的学习桥梁,是学生学习文本的“路线图”,是有效阅读教学的载体,或者说是学生如何学习的“指南”。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能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有效地碰撞,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可以很好地促动学生与文本间,师生间,生生间的阅读互动。因此,精心地设计导学案,可以使学生提前拿到导学案时,就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基于此,倡导集智备课,整合全年级语文教师的智慧形成我们的教学的共案,完善导学案的设计。一般来说,“导学案”要做到“准”而有趣。

1.优化导学案的语言表述。“导学案”的基本包括:目标导航、重难点导航、学法导航、知识链接、主学习、合作探究、整理学案、达标测评等相对固定的板块,可视具体课型作出删减。每一板块的表述角度都站在学生的角度,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学生也便有了学习主人翁之感。

2.设置有趣的课堂评价闯关游戏。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导学案”这一白纸黑字的打印稿上,如何使其生硬的文字鲜活起来呢?可以通过评价手段。如在教《青山不老》一文时,在导学案的旁注中注明“知识宫闯关须知”,主要内容包括:A.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B.没有完成任务的先与对子一起探究;C.最先闯过四关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D.对子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E.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这样,枯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板块变成了层层深入的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优化设计课前导语

俗话说一篇好文章就有一个好的标题,好的标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的道理,一堂好课若能有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说:“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你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我过生日的时候。”有的说:“去郊游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去吃肯德基的时候。”……于是就可以顺势引导:“孩子们,看吧!我们的生活是快乐而幸福的,可你们知道还有另一种快乐的方式吗?”同学们睁大了双眼。教师就以“那就是给予也是一种快乐!”顺水推舟步入《给予是快乐的》阅读教学。

二、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文本的精髓

课改课堂曾经走过一个误区:注重“问题导学”,即课堂围绕学生的自主质疑,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进而小组展示,教师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予以精讲点评而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意识,合作能力提升的同时却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的诉求,即“读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个中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为主,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让学生切身参与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如《渔歌子》阅读教学可以处理为:

师:我们古时的这些诗人,词人总在酒醉后,或是兴起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那一首首经典优美的古诗,一曲曲音韵和谐的词曲来。张志和,此时就静静地坐在小船上,不禁自吟自乐了起来,你听……(播放朗读视频)

生:老师,我也想来读一读。

师:你是一个很会读词的孩子,你懂得如何去把握节奏并且读得那么欢快。

生:我还能注意读出长音和重音。

师:是啊,你能读得读得如此婉转,抑扬顿挫!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读法。

(指名进行自由展示朗读,教师即时点评引导)

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阅读文本

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内课外两种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创新空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包括“课前的资料收集”“课中的资料汇合”“课后的知识拓展”。“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知识链接,达标测评三个板块正契合着教学资源的整合而设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很好的牵动阅读的拓展线。如教《有的人》一文时,她的导学案是这样安排的:“自主学习”中写道:“我在课前的预习中,收集到很多关于大作家鲁迅的资料,其中,我最想告诉大家的一点是————”;“知识链接”中,为学生准备《有的人》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达标测评”中,为学生提供鲁迅撰写的《自嘲》。如此一来,薄薄的一首诗歌延生到了课堂外的文本资源,围绕同一个主题,将资源进行整合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导学案”与“学习小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积累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互动中体会到合作读书的成功与喜悦。学生在学习中,人人动脑思考、发表见解、动手收集阅读的材料,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厚起来,于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落到了实处。

上一篇: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分析 下一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