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

时间:2022-09-21 06:33:55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

练习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练习课的正确开展,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有很重的地位。因此,教师要高效开展练习课。

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练习课小学数学课程中练习课的作用不可估量。然而,教师在数学练习中存在一个错误的思想,认为“题海战术”就是所谓的巩固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没有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还浇灭学生的学习激情,影响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做――讲――做”的练习模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选用多样的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竞猜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虽然是死的,但是我们的思维是灵活的。于小学生而言,枯燥、抽象是数学的固有特点,尤其是数学数字,更是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出题、讲题,学生也只会机械地做题、听题,数学课堂中毫无生机,这样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感到困乏、无趣。由此,教师要创新、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将练习课“活”起来,充分实现练习课的价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竞猜性练习,将死板的数学内容融合于有趣的活动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练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竞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做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竞猜游戏。由我给出一些问题的条件,你们根据这些条件内容,竞猜答案结果。

师:我在卡片上写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4位数,它比1500大,比1506小,而且个位数字是一个偶数且比3大的数字。

学生立即抢答:1504

师:这位同学很棒,而且读法也很正确。老师还写了一个数,是三位数字,从左往右数第二个数字是1,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数字比第二个数字大1,最后这个数字特别不一样,它从没有被做过除数。你们能猜出谜底吗?

生:210

案例中,教师利用竞猜的形式开展练习课,为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在竞猜的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还加强了对以往知识的巩固。

二、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教法。如今,追求开放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练习课中也不例外。开放的练习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宽阔的思维空间。而在传统的练习课堂中,教师设计的练习有很大的局限性,习惯设计一些条件是问题充要条件的练习题。这样的练习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固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形式,教师在课堂中要设计开放性练习,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练习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小明今天到距家15米的超市去买文具,最后小明买了3枝铅笔,2枝圆珠笔,已知铅笔的单价是1.5元,请问,小明买铅笔花了多少钱?这道题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总是会做一些条件是问题充要条件的练习题,已经有了思维定势,潜意识里会认为,条件中的数据都必须要用到。于是,当学生看到这道题时,会感到不知所措。这道开放性练习中有多个多余的条件,影响了学生的思路,扰乱了学生的视线,给学生造成了干扰。此时,教师就要借机帮助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果然,这种开放性练习方式成功地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层次性练习,促进学生知识连接

学生间的差距一直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内容的循序渐进,全面兼顾。尤其是在数学练习课中,更是要注重其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在练习课堂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层次性练习,知识内容注重“坡度”的存在,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统筹兼顾,让这些练习既能够帮助学生连接知识,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练习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练习:

40+50=(

)80-60=(

)70-30=(

)这种问题兼顾了基础较弱的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使其计算能力得以提高。之后,教师将难度加大:一个数是42,另一个数比它小3,它们的差是()。这种题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运转,对知识内容进一步深化。之后,教师继续设计难度更大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增高:已知篮球50元、排球40元、羽毛球3元:(1)我要买篮球、羽毛球各一个,我需要付多少钱?(2)100元买一个篮球一个排球够吗?设计层次性练习,让学生思维逐步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做到了统筹兼顾,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实践性练习,强化学生实际应用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才是学习的根本。如果数学教学脱离实际,还如何谈其知识内容的价值意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不断渗透其实际应用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而练习课是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机,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广泛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测量》的练习课中,教师让学生活动起来,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性练习。

师: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你的课本的长度、宽度。如果你还有测量兴趣,可以自由选择物品,测量一下。学生对于这种实践性操作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实践中时刻充满激情。

生1:经过测量课本,我测出它的长是30厘米,宽大约17厘米。

生2:我测量出我的橡皮厚度2厘米。

师:你们真棒!可以运用测量知识到生活中了。

师:还有没有更多的测量数据呢?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利用实践性练习,不仅促使学生巩固了相关知识内容,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价值。

总之,在练习课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加强实际应用,注重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让数学练习课成为教学的黄金搭档[J].科学大众,2011,(09).

[2]郜永刚.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J].学周刊,2012,(29).

[3]康黎.小学数学练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上一篇:食品感官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