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会计制度

时间:2022-09-21 05:55:11

浅谈新会计制度

【摘 要】 随着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的发展,我国的新会计改革制度也随之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近二十年来,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新会计制度的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对规范我国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我国的财务状况、提高经济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会计制度发展的状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是重要的政府行政法规,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保护资产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节约生产成本,增强赢利能力,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近几年来,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的重大成果常常被称之为“新会计制度”。由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这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 新会计制度设置架构

关于新会计制度,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学术界,对其真正的含义仍然有争议。有关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含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一本书就有一种说法,而且有些定义可谓既“全面”又细致,还十分复杂。新会计制度既包括具体的会计制度,也包括会计准则,还包括其它涉及会计核算的规章等。

1、按重要性设置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由于条例对会计要素等重要原则重新作了规定,它是指导会计核算最重要的依据。第二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层次为新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和新企业会计制度系列,是根据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重要原则而制定的。

2、按法律层次设置架构:法律层次主要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并由前至后一层规范一层。涉及新会计制度的法律层次主要有三个:第一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两者都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属于法规层次,是新会计制度的最高法律层次。

3、按会计核算模式设置架构:我国会计学术界倾向于把会计核算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第三层次为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相应的各个制度正好与之对应。

4、按会计制度理论结构设置架构

三、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会计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会总。

在我国,不少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现象。新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企业虚盈实亏、短期行为等问题, 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存在的风险加以估计,是企业单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风险,保护了企业的利益。

四、经济工作的深入发展对会计标准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做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将走上世界经济舞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会计标准国际化既是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降低交易成本、筹资成本的客观要求。会计标准如果不实行国际化,中国企业要到境外上市,就需要分别按照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编制两套财务会计报告,这样,企业的筹资成本必然增加。今后,我们必然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会计标准国际化问题。

五、新制度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会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历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分别从整顿会计秩序、深化会计改革、培养会计人才、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多次对做好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既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虽然新会计制度的制定适应了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是没有对会计重大事项明确界定。会计重大事项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点环节。工作实践中, 监督与被监督部门对有些会计事项是否归入重大事项存在理解差别, 而且核算部门不同, 对会计重大事项的认定范围也不一样。解决这种争议, 微观上无明确的规章可循。

2、是对事后监督工作规范性规定欠缺。制度明确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一个环节, 但没有提及事后监督业务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及框架性的工作规范。实际工作中事后监督中心很像个“回收站”, 会计核算的收尾工作都集中在事后监督中心, 人员紧张, 工作繁重,监督重心偏移, 难以达到设计的监督目标。

3、是个别条款操作性不强。新制度第十五条的强制休假规定很难落实。一是人员紧张,工作繁忙,没有多余人员接岗;二是一些重要风险岗位人员常年在一个岗位上,业务操作相对封闭,其他人员难以接岗;三是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强,顾及主要岗位休假影响正常工作,忽视道德风险的防范。制度第十八条的奖励规定刚性约束不足。基本制度的奖励规定只是对《会计法》有关条款的复制,没有刚性约束,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常以经费紧张等原因不落实对会计人员的奖励。

4、是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顾及主要岗位休假影响正常工作, 忽视道德风险的防范。

总结本文,本文通过对会计制度的发展的回顾,以及在现在社会的发展情况的介绍,阐述了新会计制度的发展的背景,及其在国内外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指出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新会计制度尽快与国际新的经济形势接轨,适应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许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会计基本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6).

[2] 友良.中国近代会计审计史[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财政部. 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 刘玉廷.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2004(19).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发展的对策探讨 下一篇: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中的作用及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