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点、连线、及面" 我的语文教学三部曲

时间:2022-09-21 05:40:23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决定了它在内容上具有广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闭着眼睛捉麻雀"就成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既要让学生乐于掌握教材中的一大堆知识,又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有限内容。谭延姣老师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点线面教学模式",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语文 课堂 点线面 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摸索,力求最漂亮的完成我每一堂课的课程目标。而我设计的“点线面教学三部曲”每一次都能很漂亮的帮我上好语文课,下面就这个“点线面”教学模式做具体阐述。[1]

一、理论基础

1.“点线面”教学模式即散点、连线、构面,它是以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点线面教学是把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从单个要素出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后形成系统。在这个过程总,学生的认知也是由要素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点线面”教学模式,是把课堂上单个的个体看做是点,把合作小组看做是线,把全班的提升看做是面,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给每个个体充分的机会去实现自我。

2.“点线面”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通过知识要点的串联与深入,完成对知识系统的学习,而这个过程是简单的,快乐的,渐进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3.“点线面”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预习-导入-质疑-交流(讲解)-总结-练习,这个六个步骤形成这个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点,它包含了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师生复杂心理活动顺序、教学方法的运用顺序这三个方面的整合。[2]

二、课堂的具体操作

1.学生为点,小组为线,班级为面。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看做是点,小组则是联系个体的线,全班同学就是整个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2.抓住问题点,理清条理线,明确知识面。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决定了在内容上它具有广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闭着眼睛捉麻雀”就成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一大堆知识,又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有限内容。虽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文世界有多大,语文所涉及的范畴就有多大。但是,教材选篇的典型性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3]

我记得在三A学习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于是,我把每堂课需要讲的内容都进行精心的设计,然后以问题点的形式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内容、思考内容、熟悉内容,通过前面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问题点联系起来理清知识条理,然后在梳理这些知识条理的过程中掌握本科的内容面。[4]

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时,在预习过程中抛给学生的问题点有: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作者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根据这个顺序可以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其中

问题1要求学生去了解“回忆录”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问题2就要求学生要去搜集关于主人公的资料,与此同时也就了解了文章所写内容的背景。

问题3就要求学生要细读课文,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与此同时,对于文章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讲授过程中,结合问题3的答案讨论问题2,即通过分析文章各部分内容总结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分析作者对比、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和文章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展示了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5]

这个答案也就是前面三个问题都解决后,形成的一个面的总结。当然,在这个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本文所涉及的词语、句子、语义、表达、写作等各方面的语文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后,在练习阶段可以让学生选择性的完成以下练习:

1.回忆自己第一次上学时的情景,写一篇小回忆录。

2.阅读关于其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写一篇感想。

这样这篇文章的教学环节就基本完成了。

3.环节为点,教学为线,课时为面。

基本上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包括“预习-导入-质疑-交流(讲解)-总结-练习”这六个环节。

其中

“预习”为第一个操作点,教师把设计的问题点抛给学生,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

“导入”为过渡点,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与课堂呈现相结合。

“质疑、交流”为第二个操作点,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答案的形式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知识,教师进行必要讲解。

“总结、练习”作为第三个操作点,形成总结,让学生学的清清楚楚,掌握的明明白白。练习辅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也是对新知的应用和实践。

这样,通过这几个点的操作,按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按照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形成一定的拓展和应用。从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完成,同时使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最终整体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就是我的语文教学三部曲――散点、连线、及面。我想,它会继续帮助我认真、扎实、漂亮的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2].《认知心理学》[M]

[3].《人本主义心理学》[M]

[4].《教育走向生本》[M]

[5].三A学习网[K]

上一篇:小议高考冲刺阶段高三文科班的班级管理 下一篇:芝加哥大学校园安全管理探析及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