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尝试

时间:2022-09-21 05:02:00

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尝试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开展英语故事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并通过实例探讨如何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英语故事教学。

关键词: 英语故事教学 困境 社团活动课

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蕴含的意义。因此,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更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丰富儿童的情感和想象力。

英语故事教学法就是充分运用了故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境,掌握必要的英语词汇、句型、语法与文化等,并使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学会交流、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成长。英语故事教学法自实施以来,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备受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某些教学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对英语故事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王建平在《基于故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从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师作用三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做好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经验;王林锋,靳玉乐在《走进“故事中心”英语教学》中详细阐述了“故事中心”英语教学的内涵,让广大一线教师对英语故事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陈琴琴和张文华,王朝分别和大家分享了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成功经验。

然而故事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是否适用于开展故事教学;学生程度水平是否适合于开展故事教学(笔者阅读的有关故事教学文章作者大部分是一些大城市的教育工作者);教学课时是否足够开展故事教学等因素。笔者所处城市属于三线弱城市,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还不太重视。使用的教材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该教材大部分是对话教学,没有专门故事板块教学。学校功课表安排每周两课时,但学校活动多,经常冲课,因此课时量少,课程任务重,任课教师经常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愁眉苦脸。

因此,笔者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学校社团活动这块自由地开展英语故事教学。

一、在学校社团活动课中开展故事教学的优势

什么是社团?社团是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学校社团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学生,在学校引导下而组成的一种互益组织。社团组织成员组织的原则,往往是以各社团人员的兴趣为中心,所以有的社团有时称“××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和社团相比,社团应该说更具规范性,组织的要求更严密,活动更具开放性,等等。

英语社团是由那些对英语学习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利用英语社团来开展英语故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社团成员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这是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前提。

2.社团成员英语基础好,学生程度相当,这是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有利条件。

3.社团活动时间有保证(一周两节课),老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没有繁重教学任务,这是开展故事教学的有力保障。

二、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故事教学的尝试

笔者以所任教的年级(三年级)为例,谈谈如何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故事教学。

1.组建英语社团

新学期伊始,老师开始着手组建英语社团。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自愿报名,老师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吸纳为社团成员,每个社团人数三十个左右。

2.确定教学内容

老师要求每个社团成员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向老师提供一个自己喜欢的英语故事,老师再从学生提供的故事中选取适合他们年龄特征、适合开展故事教学的英语故事作为本学期的教学素材。

3.故事教学活动设计

故事教学从课型上看属于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有其一般认定的过程和适用的技能(马剑辉,2008)。就故事教学步骤而言,目前人们普遍认同“故事前―故事中―故事后”三步教学模式。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在开展故事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活动设计。英语故事“We are friends.”讲述的是一只小乌龟因为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朋友很伤心。后来它遇到了小鸟、小兔、小猴,它们都邀请小乌龟一起玩,可是小乌龟不会飞,不会跳,不会爬树。最后来了一只小鸭子,小鸭子邀请它一起游泳,小乌龟终于找到朋友,变得很开心。故事虽然短小却充满趣味性,而且寓意深刻,很适合三年级小学生。

(1)故事前活动设计

由于三年级是学习英语初始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故事前向学生播放一首英语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作为热身,通过演唱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在歌曲中认识新单词“friends”,从而引出故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笔者用课件向学生呈现故事中小乌龟在哭泣的图片,提问学生:“Why is Tommy crying?”并加上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图片内容,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可以用汉语表达)。

(2)故事中活动设计

故事教学应遵循“整进整出”原则,即整体输入―理解学习―整体输出。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学生在一个“自然、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能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由此建构意义。故事中活动一般包括三个环节:整体理解故事、深入理解故事、读故事。

①整体理解故事环节指的是先整体呈现故事,让学生感知故事,把握故事大意。笔者通过故事前让学生猜测故事,激发学生好奇心之后,趁热打铁,告诉学生:欲知谜底,请听故事。于是播放故事视频,整体输入故事内容,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对故事有初步了解。在学生听故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找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听故事,效果更显著。

②深入理解故事环节是要师生共同进行的。老师带着学生听,带着学生读,带着学生演,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收获学习故事、运用语言的乐趣。为了降低理解难度,笔者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故事开头:

上一篇:小议水粉画教学中的步骤教学 下一篇:孟浩然田园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