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救援医学双语教学范式

时间:2022-09-21 04:41:00

急诊救援医学双语教学范式

1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当今,在灾害和灾难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的严峻现实面前,社会对救援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是必然的。但救援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尚不能完全被学生所充分认识。该专业学生普遍认为:(1)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定位不如临床医学明确;(2)毕业后寻找工作更困难;(3)要考取研究生更不容易。鉴于此,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不够、专业自豪感不强、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因此,如何正确把握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急诊医学》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2.1授课对象

我校2006级、2008级救援医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学生人数分别为103名和98名,2007级救援医学专业同学因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故未实施双语教学。

2.2教学方法

按授课内容设计教案,并课前将英文讲稿交予学生预习;应用英文课件,但对重要关键的专业术语用中文标注;教师采用中英文结合讲授的教学模式,但英文讲授不少于50%。

2.3教学手段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新兴临床医学专业,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内容,其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能综合所学各门系统学科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危及病人生命或亟待解决的急症病痛[2]。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以“病人急、病情急、病人家属急、医生应急切处理”这4个“急”为主导,在传统教学方式之外,适当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教学法)。如讲授心肺复苏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同学提问:何为心跳骤停?如何判断?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相应解答,通过解答问题传授相应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病人急诊病情的综合判断能力,使其心肺复苏抢救操作更加准确。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疾病抢救成功与否与病情的综合判断、抢救时间、操作流程密切相关,越早争取时间抢救,成功率就越高。

2.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来完成,考试采用试卷问答形式。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占40%,简答题占30%,病例分析题占30%。卷面上中英文题比例各占50%。考试结束后应用试卷分析软件对考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体会与思考

3.1需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老师不仅需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和口语表达能力。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本教研室90年代前毕业的师资口语普遍较差,专业外语则基本为只能读不能讲的状态,所以较难胜任双语教学。对此,我教研室采取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措施,用以下方式强化师资培养:(1)重点选择90年代后毕业的硕士、博士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师资,并指派他(她)们对前者进行“一对一”帮扶;(2)分批组织双语教学老师参加重庆医科大学举办的英语提高班;(3)增加青年教师外派出国进修的名额;(4)听取外籍专家来院讲学;(5)选派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参与英语讲课比赛等。通过实施以上有效培养方案,能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3.2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水平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3.2.1让学生充分认识双语教学重要性。我校的课程设置是在大学四年级为救援医学同学开设《急诊医学》,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自学能力。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实际听课和学习中效果相差较大,并且学生普遍对专业的英文名词术语表达感觉较难。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努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其充分理解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克服畏难情绪,从思想深处接纳双语教学。在此基础上,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2选择适宜教材提高教学质量。选择适合我国语言环境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3]。由于本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双语教学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国情需要,参考国内外资料,编译了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教辅教材,教材力求重点突出,语言表达“原汁原味”。老师授课完全以此为蓝本,充分保证了学生预习、复习皆有书可寻,保证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由于时间较仓促,可能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校正组织相关专家重新完善和编写,以期尽早供教学使用。

上一篇:加拿大急诊医学模拟教学分析 下一篇:进修生医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