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阶段失学学生社会救助政策探析

时间:2022-09-21 04:41:00

农村初中阶段失学学生社会救助政策探析

【摘 要】教育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未来,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初中阶段学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文章以四川生为例,通过开放式访谈和文献法收集资料,分析目前农村中学生流失原因,根据原因探索对农村失学中学生的社会救助政策,以减少失学率,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社会救助;失学学生

一、问题提出

(一)背景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培养社会栋梁之才、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一个调查显示:全国当年仍有480万7-14岁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失学儿童,目前没有准确的数据,根据“安康计划西部行”的调查表明,失学儿童在四川省达13.5万名。

根据笔者前期调研情况,小学阶段失学情况鲜少,多数失学情况存在于农村地区且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因此,本文拟从农村初中阶段失学情况入手,了解其失学原因以及四川省目前对失学儿童的相关政策,从而思考有关农村初中及诶段失学学生社会救助政策的一个新方向,以降低失学率,保障失学学生合法权益。

(二)当前有关失学儿童的政策

通过对《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以及对四川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政策的梳理发现:对于失学儿童的社会救助政策鲜少。目前失学儿童政策重点偏向在第一类。例如,四川省从2013年开始彻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14年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本费免除等。为了拉小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2013年四川省开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目前四川省有关失学的政策发现几个问题:第一,对失学学生缺乏操作化的干预政策,即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对失学后的学生的政策;第二,对预防失学型政策导向仅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重点预防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这些政策中的缺漏造成的问题是,预防失学效果不佳,失学儿童返学概率低。

访谈001:

目前关于失学儿童返学问题,需要咨询失学儿童当地教育局,有关这一方面的政策由各地教育局自行制定和执行。如何当地教育局不愿意受理,再来找我们。

访谈002:

中途没有读书也没有任何手续的学生要重新读书的问题,我们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只要家长能够找到一个学校接收,学校愿意接收就可以。但是,不可能让我们去勒令学校接收。

以上两个访谈,分别是对省级教育厅及县级教育厅咨询失学儿童返学的答复。从访谈中我们得知,有关失学儿童返学情况没有统一的明文规定;区县一级的教育局自行制定和执行失学儿童的有关政策。这一个现象导致的问题就是:有关失学儿童的政策“落空”。

二、失学原因及影响

(一)失学原因

农村中学生失学的原因是多重的,并非单独的原因造成,通常是多个原因的交织的。从实地调查和访谈中看,目前儿童失学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个:失学儿童自身、家长、学校和老师。

1. 学校环境氛围差。从笔者调查的学校中发现,近年农村中学的学生急剧减少。有钱、有教育意识的家长通常花“高价”将孩子放在城市中学读书;农村中学留下的学生几乎都是家庭贫困、留守在家的学生。农村学校从十年前的十多个班级锐减到3个班级,通常全校学生人数不超过100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也开始招收转学生。这些转学生的特点是,因成绩差、调皮而被城市学校“抛弃”的学生。因此,通常农村中学的生源构成状况为:本地农村户籍学生和非农户籍转学生。由这些生源构成的农村中学中,学校学习环境氛围差。

2. 教师处于尴尬境地。面对学生学习“底子差”、课堂纪律不好,使得教师工作处于尴尬状态。初中阶段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升学率,但是农村学校学生排名都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学生。“付出而没有收获”使得教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访谈003:

现在教书很没有劲,不像以前,现在的学生又少成绩又差。我们还会管下学生,其他学校老师下午都是打牌了。

访谈004:

这种教书的生活很没有意思,当初还有点激情,现在没有了。学生又少,成绩也差。现在上完课我就是爬山,天天爬山,感觉这样过人生都没有意思了。

在上述两个访谈中,两位教师都提到学生成绩差。面对学生成绩差,不好管理,教师的态度就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倦怠, “例行公事”;另一种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状态的教师,对待学生,通常是硬性要求的“抄书、背书”。这中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成效也并不高。

访谈005:

今天还有十多个学生还没有报名呢,作业没有写。我们给他报名吧,他就不会做作业了,不给他报名吧,他就不来了,就流失了。其实,我们要求已经很低的了。有时候我们学校也很尴尬,很为难。

上述访谈来自某农村中学校长,该学校寒假作业通常是根据成绩划等级,成绩差的学生完成的作业更多。从观察中发现,平均完成约3本作业本的寒假作业量。但是,新学期报名很多学生都不会完成完作业。最终,乡村教师都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3. 学生厌学情绪高。调查中发现,普遍学生存在懒惰思想,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通常采用消极状态对待学习和老师安排的“任务”。此外,一个学生的情绪会迅速感染到其他学生,造成影响较大。

案例001:

某农村中学初二女同学,因期末考试成绩差,寒假作业没有完成,不想继续报名读中学,因此转向读职业高中。这个事情在班级中传开,班上约十余个未完成作业的女同学都意向跟随同学读职高,逃避寒假作业。因不符合义务教育规定,被学校禁止。

除了懒惰、作业不按时完成以外,这些学生上课纪律差,沉迷网络游戏的较多。通常是一个带动多个同学,打游戏。普遍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对学习的期望低,厌学情绪严重。

4. 家长疏于管理、存纵容心理。上述提及农村学校生源构成,这些家长因自身的局限,属于管理也存在对孩子的纵容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家长忙于奔波和打工,缺少时间和精力陪伴和管理孩子;第二,家长自身素质有限,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孩子进行辅导和教育;第三,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进而心存纵容心理,放松对孩子的监管。

学生基础不牢靠,加之学校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厌学情绪加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一方面使得学生对学习更无期望;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家长、教师也失去对学生的耐心和期望。这些原因交织,恶性循环,在某一导火索下,最终学生失学。通常,这些学生失学以后,返学几率非常小。

(二)影响

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学生流失造成的影响深远。首先,对失学学生来说,他们丧失了一条向上流动的道路,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失学学生对他们所在班级的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形成一种连环效应,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情绪;再次,农村中学失学情况严重,对农村教育形成一种挑战;最后,失学学生从学校中流失,因缺乏管理,很有可能成为社会“闲散”青年,加之这个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议一套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失学学生社会救助政策,降低农村失学率,一方面,保障失学学生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之回到正规的轨道。

三、对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失学学生的社会救助政策探索

(一)预防型社会救助政策

首先,对每个农村初中学校配备一名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开放一个心理辅导室,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其他问题咨询;其次,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包括教学技能培训和心理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与学生沟通能力;最后,对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教育援助,每学期开设不少于三次以上的主题心理课程。

应当对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进行精神援助,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课程、心理干预活动等,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疏通和开展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自律心,同时,开展干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地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干预型社会救助政策

建立一套干预型社会救助政策,作为学生失学后的行动干预的指导。首先,学校、教师联系当地教育局和乡(镇)政府,通知学生家长,勒令学生复学;其次,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和社工,通过社会组织、社工与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交流,根据失学学生失学导火索和内在原因,通过活动、教育、辅导等形式积极引导失学学生复学;最后,失学学生复学后一学期内,学校教师及社工将其作为观察对象,积极引导学生行为和调解学生心理状态,防止其再次失学。

对于失学时间较长,无复学意愿且已年满16岁的失学学生,应当对其进行职业规划培训、技能培训和行为观念培训。首先,通过行为观念培训,引导他们的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念和行为生活习惯;其次,进行职业规划培训,激发他们的就业兴趣以及培养他们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意识;最后,根据他们的就业意向和客观现实,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促进他们就业。

参考文献

[1] 陈进,刘思红,陈诚.哈尼族留守及失学儿童教育现况的调查与研究――以云南元阳县菁口村为例[J].民族学院学报,2012(3):108.

[2] 郭兴利.乡政府诉失学儿童家长案的法理困境[J].政治与法律,2005(3):154.

[3] 向前.新私塾教育的未来:从“失学儿童”救助制定谈起[J].行政与法,2012(4):52.

作者简介:颜鸿钰(1988- ),女,汉族,四川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组织;崔博林(1989- ),男,汉族,陕西人,成都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西部地区经... 下一篇:EPC总承包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