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推动“三化”深度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时间:2022-09-21 04:16:54

农安县推动“三化”深度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农安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市加快县域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具有农业大县特色的“三化”统筹发展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梯度递增,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4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0.1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3亿元,各项主要指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第一。2012年,预计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2.5亿元。

一、主攻大项目,打造县域发展核心驱动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

农安县始终坚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工业立县战略地位,先后引进建设了新大石油、华润啤酒、华能热电、龙源风力发电、小城子气田、鼎基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项目的投资强度、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不断实现新的提高,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二产超过一产4个百分点,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2012年,全县续建、新建项目167个,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0户,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战略,成功引进金泰钢材、北京光彩商贸物流城、吉刚汽贸、万隆物流商贸园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搭建起了长春至松原间的物流大动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目前,全县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新型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工业、服务业双拉动的增长格局。

二、推进城乡统筹,做大中心城镇,为产业聚集和人口集中搭建承载平台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以县城建设为龙头,采取中心城镇与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融合、同步构建的方式,着重打造特色中心城镇体系,实现城市与产业统筹发展。先后投资6.6亿元修建和改造县城街路39条,启动实施了供水、供电、供热等一批重大基础性投资项目,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在加快老城区改造、完备市政体系、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6.64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拉大了城市框架,到2015年,农安县城将成为一个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绿色宜居城市。高标准建设了农安工业集中区、合隆经济开发区两大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全部实现了“八通一平”,烧锅工业园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赶合隆”的发展目标,实现了快速崛起,成功创建省级汽车、轨道客车产业配套特色园区,一跃成为农安县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2011年,全县各乡镇共完成体制性收入3.66亿元,是2010年的2.1倍。依托产业和财力支撑,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2011年,全县投资3.5亿元,对乡镇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加强,乡镇完成商品房开发面积92万平方米,大部分乡镇和村都建设了休闲广场。合隆、烧锅规划建设大学城,已经成功引进建设了吉林司法警官学院、长春职业教育学院、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和吉林铭仁汽车技师学院四所高校,加快了合隆、烧锅的开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带动了人口集聚,促进了周边经济发展。

三、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农业办工业,推动农牧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两翼,全力加快现代农牧大县建设步伐。重点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完成玉米膜下滴灌面积7.14万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增产千亿斤粮食建设等25个重点基础设施及示范推广项目;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43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11个,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及农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粮食生产总量突破了80亿斤;牧业三年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1278个,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4亿头(只),连续14年保持全省第一;肉类总产量达到77万吨,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一。依托农牧资源优势,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进建设了青岛康大、大连成达、河南众品等一批大型农牧龙头企业,形成了粮、猪、鸡、鹅、兔多条农牧产业龙。同时,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并努力向终端食品和生物保健方向延伸。目前,全县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5户,年实现产值近300亿元。

上一篇: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创新 下一篇:煤矿综放面安全开采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