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有口音也不是件坏事儿嘛

时间:2022-09-21 04:10:36

如今已经拿到美国绿卡的黄西选择了回国发展。2015年,他开启“黄西中文脱口秀与您说东道西”的全国巡演。有过之前水土不服的教训,黄西把创作重点放在中国的生活上:“文化差异、衣食住行、恋爱婚姻、生老病死,方方面面,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发掘笑点。”但是,黄西仍然坚持他独特的东北普通话和时不时就沉默一下的语言节奏:“有口音也不是坏事儿嘛。”

你的东北腔中式英语曾让美国观众觉得有趣,这是刻意为表演设计的吗?

不是我设计的,我口音的确就那样,刚到美国时我口音更没法听,后来还纠正过。因为我们那代人出国时条件没有那么好,不像现在的小孩,出国后第一步先花半年时间把英文学好。

现在Chinglish在中国流行文化里很火,大家喜欢自造词,比如no zuo no die等,你怎么看?

这些东西大家聊起来是有意思,但是网络语言流行三个月可能就没人用了,很难有长久影响力。Chinglish在美国站得住脚的,还是那些中国人和美国人面对面交流时使用的词语。

老外怎么看中式英语的?

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式英语是在北京奥运会,当时很多记者来,一看北京的菜单、马路上的标识,发现有些英语翻译得挺有意思的。国内有些商店把面粉翻译成face powder,面就是face,粉就是powder,但是face powder在英语里是化妆品粉底的意思,所以很坑老外。如果老外拿一袋面粉回家当粉底用,就很好笑了。

中式英语有影响到美国文化吗?

在美国最流行的一句Chinglish是“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这就是汉语逐字直译的。为什么流行?因为中国移民到那边后真这么说话,大家就觉得哦这是对的。

另外一句流行的话是Gangho(音),抗日战争时,中国志愿军去缅甸修路,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齐心协力要“共和”,Gangho是广东话共和的意思,当时美国大兵学了以后就带回了美国。

以你亲身感受,美式幽默和中式幽默各有什么特点?

两者深处是一样的,思维方式、反转、讲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但在国外,观众的参与度很高。这也和小时候的教育有关,外国小孩三四岁就上台讲自己假期干了什么事,善于表达。相比之下内地观众的反应更含蓄,大家对需要稍微考虑一下再笑的东西还是没有完全习惯。所以年轻人和白领接受得(脱口秀)快一些,他们能跟着你一起走一起想。

你的创作是“观察+思考+联想”,能举个具体的例子么?

我做博士的时候经常拿青蛙卵注射化学试剂,一天注射四百多个,晚上一闭眼,满眼都是青蛙卵。所以别人睡不着觉数绵羊,我睡不着觉就数青蛙卵。有这个经历以后,我有时拿别人开玩笑说,我见着你非常激动,因为你的长相让我想到了青蛙卵。所以很多经历你认真琢磨一下的话会发现很有意思,会想怎么把它用到其他地方。

你曾经说“让别人发笑不是一种魔力,而是一种科学”?

两者都挺费劲(笑)。做科研的工作量很大,脱口秀也是。首先是你得相信实验,通过真正做来找到那些好的笑料。还有,怎么看待失败?做科研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失败的,你想找到一个好的发现,就需要失败很多次。好的脱口秀段子也一样,需要经过反复的尝试,找到不足的地方,然后再修改。而且都需要有韧劲。脱口秀很难一夜成名的。脱口秀需要多观察,宅在家里不行。所以你很少看到年轻的脱口秀明星。好的表演者需要有一定的阅历,被人生摔打过才能真正体会到幽默。

上一篇:公司评级:掌趣科技、上海机电、中南传媒 下一篇:恒指大收敛形态已行至尾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