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霍尔与中国鼻烟壶

时间:2022-09-21 03:49:05

罗伯特·霍尔与中国鼻烟壶

其实罗伯特有点怀疑,真正顶级的鼻烟壶是否真在中国藏家手里。他认为,按比例来说,中国人买的并不是很多,很多东西还是在欧美。

伯特・霍尔(Robert Hall)是古董博览会上的常客,香港、伦敦、纽约……总少不了他的身影。罗伯特经营着中国鼻烟壶,他的销售方式很特别,没有对外的古董店,如果到了伦敦,想要看他的东西,必须先打电话预约。30多年来罗伯特都是借助博览会与行家、老客人交流,同时借此机会建立新的客户关系。

罗伯特・霍尔做事周到细致。采访过程中,他将自己提到的每个时期的具体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名字工整地写下来,以方便我日后所用。点滴细节,是一个人性格的真实体现,这也易于去了解罗伯特的故事。

那是1971年,罗伯特・霍尔刚20岁,他从伦敦的一家艺术学院毕业了,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罗伯特每周都会向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投寄简历,可是一周又一周过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他寄出了50封求职信,最终只有3家公司有回音。罗伯特记得很清楚,其中的一家广告公司老板约他吃了一顿漫长的午餐,之后他获得了这份工作。

这家广告公司位于伦敦的Albemarle街上。有一天下班后,包装部门的同事问罗伯特要不要一起去看展览。罗伯特很好奇,他说:“平时下班后,大家多半是去喝一杯,究竟会是怎样的展览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他们连酒都不喝了?”

罗伯特・霍尔说,他和同事走过了几条街,这是一家名为Hugh Moss的古董公司,正在做鼻烟壶展销。罗伯特看到这些精美可爱的小烟壶,爱不释手。“我觉得这是一种神奇的工艺,玛瑙是非常坚硬的,那时的人怎么能把里面挖空,外面还有精细的雕刻。”罗伯特当时看中了一个玛瑙的鼻烟壶,他向老板休?莫斯(Hugh Moss)询价。180英镑一个鼻烟壶,这在70年代是一笔不少的钱,当时罗伯特?霍尔一年的收入才1100英镑,而且当时在拍卖中,一般的鼻烟壶不过几十英镑而已。罗伯特说:“我的直觉告诉自己,这是个不错的东西,不算顶级也应该能到中等以上的水平。”

东西的确不错,可罗伯特身上不过几十英镑。他找到休・莫斯,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个玛瑙鼻烟壶,但是钱不够,希望能够分期付款。罗伯特的直率让休・莫斯有些感动,他同意了这个年轻人的请求。古董这事儿,但凡沾染上,就会欲罢不能。罗伯特自从买下这个鼻烟壶后,便成为古董店里常去的看客。在休・莫斯那里,第一个鼻烟壶的分期还没有付清,又买下了第二个、第三个鼻烟壶……

休・莫斯的家族从1910年开始经营古董至今,已是三代人了。休・莫斯这一代专注经营亚洲艺术,其重点是中国的鼻烟壶及文房。70年代初期,休・莫斯的公司要扩大规模,需要招人,于是他给罗伯特・霍尔打电话,问他是否有兴趣加盟。“当时休・莫斯说,他对我印象深刻,因为很少会有年轻人对古董有兴趣。”于是,罗伯特在22岁这一年成为休・莫斯公司一员。

然而很不巧的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休・莫斯的财务状况也随着这场危机发生了问题,1976年将生意转移到香港,罗伯特・霍尔一同前往。令罗伯特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住在香港铜锣湾的怡东酒店,房间很小,常会有客人过来看东西、谈生意,很是不方便,于是酒店特别为他们将两间房打通,成为一个大套间。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罗伯特和休?莫斯在香港待了大约7个多月,之后他独自去巴西闯荡。“在巴西我什么都做,瓷器、家具、杂项。当时的巴西跟今天的中国很像,客人买完了东西不付钱,一拖就是一年时间,这让我在财务上的压力越来越重,加之东西进出口都很难,最后以失败告终。”

回到伦敦自然是最稳妥的,毕竟是大本营,一切是由这儿开始的。罗伯特开了一家小古董店,大部分是鼻烟壶,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古董,如寿山石、漆器、铜器。在当时鼻烟壶相对其他古董还是很便宜的,罗伯特大量买进,因此到现在还保有大量的存货。随着文房市场的价格走高,鼻烟壶在近5年时间里价格飙升。一段时间后,罗伯特发现鼻烟壶销售得最快,客人主要来自欧洲及美国。罗伯特告诉我,在欧洲,大家对中国的鼻烟壶一直都比较喜欢,买鼻烟壶在当时是一种很潮流的事。各家拍卖公司,在每周的大小拍卖中都有鼻烟壶。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中国清代的皇有一套自己用的鼻烟壶,所以认为这种东西很有价值。

不过,东西方对鼻烟壶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西方人偏爱收藏造型简单的料器、玛瑙、内画鼻烟壶。料器色泽丰富艳丽,可单色,可套色,玛瑙取其天然之纹理,内画技艺非凡。三者中,料器所占比例最大。康熙时期的刑部尚书王士祯1702年撰写的《香祖笔记》中,有一段话是所有专业鼻烟壶收藏家都知道的:“近日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辟疫之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亦具红、紫、黄、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牙为匙,就鼻嗅之,还纳于瓶。皆内府制造,民间抑或仿而为之,终不及。”

罗伯特说:“这是已知最早的鼻烟壶记载,并证实了玻璃自鼻烟进入中国后就用于制作鼻烟壶。上面的引述明显说明,具有炫目色彩的玻璃从一开始就是标准的盛器。中国人在整个鼻烟壶的发展过程中都被玻璃的魅力所吸引,不论是在宫廷还是在市井乡里。”1827年发明出玻璃压印机器,开始了大规模生产廉价玻璃器具。玻璃的艺术图案,传统做法是在吹或铸玻璃的时候由工匠刻作。到1920年发明了可以在模具上加上雕刻的办法,亦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玻璃。于是,1930年后,玻璃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极为看重材质的中国人来说,料器的鼻烟壶显然不在他们收藏的观念之内。

内画鼻烟壶亦然,它所采用的材料为水晶或玛瑙或玻璃。在西方收藏家眼中,这已不是为了携带鼻烟所用的使用器,它们被认为是独立的个体,有别于那些功用性的鼻烟壶。最早记录的内画鼻烟壶出现于19世纪初期,是广州岭南派系甘文的作品。内画鼻烟壶的大规模生产则是以1870年底由周乐元创立的北京派系开始的。另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是丁二仲,其内画笔触精细微妙,但产量极少。京城还有一位内画高手叶仲三,从1893年开始师从周乐元,他与周乐元、马少宣被视为内画鼻烟壶的三大画匠。叶仲三的三个儿子将这一传统工艺延续到1945年,创作出不少杰作,其中的一个儿子叶祺于1950年底创办了一所内画学校,时至今日仍在继续授课。

罗伯特・霍尔发现中国人对翡翠、玉石及宫廷制造的鼻烟壶尤为钟爱。“在拍卖中,常会看到中国客人为了一件画珐琅的鼻烟壶争得厉害,或是为了一件有年款的瓷质鼻烟壶将价格举得很高。很多西方收藏家不理解中国藏家的收藏本质是什么。”其实罗伯特有点怀疑,真正顶级的画珐琅鼻烟壶(包括铜胎、料胎、瓷胎)是否真在中国藏家手里,他认为,按比例来说,中国人关注鼻烟壶是近几年开始的,买的量并不是很多,很多重要的收藏还是在欧美。

罗伯特・霍尔经营鼻烟壶有35年时间了。从10年前开始,已经有老收藏家完成了一轮收藏,开始释出自己的藏品,罗伯特买下后,发现再次购买的依然是西方客人。中国的客人似乎更愿意在拍卖中抛头露面,享受竞价、被众人瞩目的过程。罗伯特在每次的博览会上并不会摆出特别重要的鼻烟壶,他说,最好的东西一定先要留给自己的老客人,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维系,也是生意的立足之本。

当然,在罗伯特・霍尔心中,也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的兴趣是中国20世纪的近代书画。

上一篇:25.5公斤和田玉叫价5亿元 下一篇:张铁军的翡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