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危机研究(一)

时间:2022-09-21 02:51:57

独立学院危机研究(一)

摘 要:独立学院的存在和发展已历时多年,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时,自身的问题也渐暴露,独立学院正要经历一场危机,或则说是一次转型,这场危机或转型,是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不可避免也无法跨越,及早认识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策略是解决独立学院日后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从独立学院的危机入手,通过深入探讨独立学院危机产生的背景和类型,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从了解自己的危机开始,把握前进的方向,坚定自己的步伐,走的更远、更顺畅。

关键词:独立学院;危机;背景;类型

一、 独立学院危机产生的背景

(一) 制度背景

所谓独立学院危机的制度背景,主要是从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地方政策、管理机构等方面而言的,一方面,它为独立学院在初期的快速发展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独立学院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但是,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制度也好,政策也好,还是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也好,独立学院的设置、组织与活动、管理与监督、变更与终止、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慢慢的跟不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特别是无法预料大众化教育对独立学院发展所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们不妨从教育部在独立学院发展的不同时期两个重要规范中参考一番,早在2003年4月,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第一条就对独立学院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所称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而到了2008年2月,教育部又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独立学院的定义又有了新变化,“本办法所称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的高等学校”[2]。这一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内涵的丰富上,也凸显了国家教育部门在独立学院设置、管理等认识问题上的进步,进步是有,进步也大,但是,我们却无法否认教育部门在政策制定方面可能存在的遗漏或不完善,针对定义中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办法》在第八条中做了明确说明,特别是针对个人的,“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个人总资产不低于3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不少于1.2亿元”[3]。其实这一规定,在现实中已经无法满足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要求,首先,独立学院的建立在量上已经有了很大增长,在质上却无法实现跨越,很大原因是凸显自身优势的资源的缺乏,资源缺乏集中表现在资金问题的不足,无法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作为独立学院兴办者和参与者的一方,资金的持续投入往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只是满足于初期的建校上的资金投入,是无法实现独立学院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步伐的。其次,针对独立学院发展壮大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问题,《办法》是没有给出有力的举措和规定的。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学费比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高出很多,一般是2-3倍,但是,这些资金却不归独立学院自身所有和支配,作为参与方的普通高等学校即是独立学院的母体也是主体,资金自然归母体所有和支配,独立学院无法实现财政的独立与自给。这必然会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再举一个例子,《办法》明确中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独立学院工作,依法履行职责。实际上,作为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打造本地的重点高校,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在给这些高校使用,为他们服务,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他们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是严重不够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就是管一管独立学院的例行检查工作,至于如何实现独立学院深入、快速发展方面,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而《办法》中对于没有尽到独立学院管理责任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或追查机制。以至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无所忌惮。说到底,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一个层面是成了我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附属品,偏离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初衷和根本。这样以来,独立学院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势必造成独立学院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危机。

(二) 现实背景

一方面,是指社会对于独立学院是民办还是公办认识上的困境,另一方面是指家长对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关于第一个问题,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第29条中提出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多种途径,加强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引导独立学院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看来国家教育部已明确将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为民办教育。但是一些研究者就产权分析提出了“独立学院并不同于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观点。另外,在实践操作中,有些独立学院是公立高校独立投资的,有些是公立高校与政府合资的,这些学院的性质究竟是公立还是民办还在讨论之中。由于“公”与“民”这个基本问题在理论研究中还没有定论,那么涉及到独立学院管理的许多问题也会存在较大分歧。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独立学院在学生毕业时颁发的毕业证书是独立学院自己的,然而。学位证书却是母体学校,自己没有颁发学位证书的资质。很多家长和用人单位在孩子拿着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时,不免有些糊涂,也搞不清楚自己孩子拿的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了。针对第二个问题,现实中也是广泛存在的,在经历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之后,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和影响也日益深入人心,截至2011年高考总人数为933万 录取率72.3%,部分省市甚至达到85%―90%,作为高考家长的一些人已经不再简简单单把一纸文凭看的那么重要了,他们转而更加关注孩子毕业以后的实际出路和社会竞争力,不在乎孩子上的到底是本科还是专科甚至高职,然而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却有些尴尬和模糊,很多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都是介于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大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大而宽,接近一些普通高校,有一部分小而专接近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义模糊,直接导致的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出路,和普通高校相比,名声、师资、规模、就业等各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比不过,和高职高专相比,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又有所欠缺。也比不过,可谓左右为难。人才输出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招生规模、数量、质量,招生规模、数量、质量不好,必将影响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导致恶性循环,以至危机重重。

二、 独立学院危机的类型

(一) 招生难、就业难――“进出口危机”

在我看来,招生难有很多原因,高考招生网上有篇文章叫《民办高校招生难 “学生荒”或导致民办高校萎缩》。就对高考招生难做了如下分析:“直接原因是生源大幅度的减少,这几年上大学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那时我国已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导致现在适龄大学生大幅度减少。间接原因是自从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幅度提高录取率,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太多,能力又上不去,造成就业难。很多学生、家长看到这种情况,宁愿去学一门技术,也不愿到高校浪费数年光阴。其实不光是民办高校,许多公办高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4]。上面只是探讨了两个原因,其实原因还有很多。首先,高考制度在我国已经历时33年之久,人们对于高考的认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开始时的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因此,所有年轻人都在挤这座独木桥,那是是精英教育所独具的场景,然而,今天,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不断迈进,人们不再非要通过高考才能改变命运,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渠道很多。因此,生源相对减少,招生难也就自然而然了。其次,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的意识开始发生变化,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比原先更加强烈,而目前国内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是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的,出国留学已经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来自2008年底中国广播网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5]。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多么的旺盛,越来越多出国的留学人员,也增加了高考招生的难度。这还只是独立学院所面临的“进出口危机”的一个方面,更有压力、更具危机感的就业形式是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另一条想轻松跨越但却难以逾越的鸿沟。就业难,不只是独立学院所面对的危机,也是中国现在所有高校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但独立学院的就业难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壮大更具深刻意义,独立学院设立的目的大多是要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具有一般高等学历且拥有一定实际动手能力的专门人才,既然设定了培养目标,社会和家长对此就会有很多期待,当严重的就业压力和乱象丛生的就业指标摆在在我们眼前并不停晃悠时,我们很难再去想,更加不敢相信独立学院的就业数据是否是真的。于是,人们心中对独立学院产生了信任危机,这是社会力量,个人和个别独立学院的力量无法改变,更加不可扭转,恶性循环致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和企业对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产生了怀疑,就业更加越来越难。这是就业“量”上的或则更确切的说是宏观的危机,另外,还有就业“质”或则说是微观上危机,就业质量不高是摆在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的又一个方面,虽然培养目标定的很高,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这其中有学生自身原因,比方说与个人兴趣、薪金期望值、工作环境相差甚远等有关,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独立学院的培养方式和教学管理出了问题,培养方式与传统普通高校相同或类似是最大障碍,只有解决这一最大障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才会真正的见到实效,独立学院要找到自己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要既区别于一般普通高校又与一般高职、高专不同,教学管理是独立学院管理中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头痛问题,但也是最关键问题,任何学校没有过硬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绝不可能实现,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生源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困难重重,困难归困难,但还是要解决,并且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不然,独立学院的“进出口危机”将愈演愈烈。

(二) 师资短缺、人员流动性大――“棋子危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6],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刚刚落幕,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这句话又在我们耳边轻轻响起,但它所带给我们的深思却无法用时光来丈量。一所学校没有一些大师做文化的基石,该学校就没有厚重而坚实的历史脚步,也不会踏出灿烂的历史和光明前程,对于独立学院,我们不作大师的要求,但教师仍然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环,这颗棋子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他们学校就无法布局,也无法进行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活动的承载者和体现者,是高校社会职能实现的具体实践者。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质量,直接决定于高校的师资队伍” [7]。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人员流动性大的矛盾确实存在。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独立学院实行的人事的人才引进政策使很多人担心工作不稳,不愿意进独立学院工作。二是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构成以年轻人居多,年轻人为主的师资队伍肯定存在很多变化和不确定性。另外,独立学院的师资还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1总量不足2结构不佳3能力欠缺” [8]。

所有这些问题都构成了作为独立学院师资的缺乏,加之独立学院人员流动性的不断加大,这一“棋子危机”越来越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一颗。

(三) 管理体制不健全――“棋盘危机”

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构成要素一般应包括:领导体制、权力配置、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四个方面,然而这些管理体制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管理体制的核心是领导体制。“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是决策主体的组织机构及活动规范的统一体,是决策权力分配的根本组织原则” [9]。一般情况下,独立学院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然而目前情况下,独立学院的董事会制度在我国是没有先例的,只能摸着绳子过河,由于独立学院的设立由母体学校、社会组织、个人等构成要素,有些时候董事会内部的职责权限不够清晰,董事会在职责履行上出现失位、缺位、越位等现象,甚至有些董事会只是个“羊头”,是招摇过市,不起真正的作用。还有就是从董事会内部的人员构成方面来说,它构成的合理性方面有待商榷,事实上,这种构成往往是根据办学者和出资方视具体的情况而定的,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真正实现根据独立学院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来来确定的目标。另外,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棋盘危机”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从设立之初,很大一部分是直接移植了母体学校的那一套规章制度,只是简单的复制和拷贝,没有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模式和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还体现在独立学院是很想为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后顾之忧的,因此,制定越来越多的政策和制度,但是,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总是赶不上独立学院的发展速度,渐渐的,作为独立学院的管理者一方面事务性的管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却越管越乱,以至造成恶性循环无法自拔。这可以说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另一种体现。于是,整个独立学院就像一盘无法顺利高效运行的“大棋盘”,可谓“棋盘危机”若隐若现。

(四) 财务不独立、资金缺乏――“口粮危机”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的学费是很高的,一般在中西部地区的学费平均每年在10000―13000元左右,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学费平均每年在12000―20000左右,根据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的不同,很多学校和某些专业的收费可能更高。是一般家庭的很大一笔负担和开销,甚至是有些家庭难以承受的。既然收取了这么多学费,为什么独立学院的资金还是很短缺,进一步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快呢?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独立学院的往往缺乏自身独立的财务系统,自己收取的费用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独立学院在办学性质上属于民办高校,但是却缺乏融资的广阔空间和渠道,融资难度较大。首先我们来看独立学院缺乏自己独立的财务系统问题,我们知道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母体学校在设立独立学院时无不在想着自身,特别是自己的办学经费问题,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逐利性的特点,这无可厚非,因为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高校如果缺乏办学经费,想发展壮大都是空谈。“根据调研只有58.3%的独立学院能够做到财务独立。部分独立学院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甚至还统一在母体高校财务管理之中,根本没有实现“一级核算,一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财务负责人直接由母体高校任命,人事、工资关系也在母体高校。所有的独立学院每年都要向母体高校交纳20%到40%的学费收入,独立学院实际上也只是在为公立大学打工而已。”[10]因此可见,母体学校不会轻易放掉这块肥肉。独立学院的财务独立一时间只能是空谈。其次,我们来看独立学院虽然属于民办性质,但是,国家行政部门对于民办学校融资这一块控制的还是及其严格,独立学院的融资难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方面原因、金融机构原因、学院自身原因三个方面,所谓政策支持方面原因主要是指独立学院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遭遇政策的“玻璃门”,无法顺畅地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学院建设。而金融机构原因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安全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有政府背景、财政支持和垄断资源的国企作为优质资源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和追捧,而同样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部分的民企,却因为体制原因难以获得快速发展所需资源。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融资时遭受的差别对待,在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尤为明显。”[11]独立学院自身原因主要是独立学院在成立时间、管理水平、财务制度等各方面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还有些差距,融资难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由此可见,财务不独立、资金缺乏所造成的“口粮危机”是越来越成为影响独立学院继续发展的瓶颈。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第一条 2003⑷.

[2] 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第二条 2008⑵.

[3] 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第八条 2008⑵.

[4]转自:高考招生网.省略/gundong/200812/t20081226_505187677.html.

[6] 岳南. 南渡北归3:离别. [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5.

[7] 许为民,林伟莲,楼锡锦等著。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

[8] 许为民,林伟莲,楼锡锦等著。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

[9] 许为民,林伟莲,楼锡锦等著。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

[10] 费坚.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独立”的困境研究.[J].高教探索.2008(1).

[11] 李贤毅.独立学院融资现状及模式探析.[J].高校财务.2011(2).

上一篇: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下一篇:政声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