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初探

时间:2022-09-21 01:22:57

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初探

摘要:简述了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实际情况,比较分析了有动力和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建议。

关键词:地埋式、污水处理、初探

1、引言

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在城市污水管网“鞭长莫及”的地区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居民住宅区、学校、工厂、宾馆、旅游风景区等已建成大量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高浓度污水经过处理后可变得清澈透明。这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浅埋地下,利用“厌氧-好氧”生物技术和水位差处理生活污水,使用寿命高达50年以上,造价只比相同容积的化粪池略高,而且产生的污泥只需每3年清淘一只。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通常有II类:地埋式有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和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2、地埋式有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2.1、工作原理:

主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好氧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由于污水中含有悬浮、漂浮物质进入调节池,采用AS型污水泵把纤维状物质撕裂、切断、输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生物处理,通过接触氧化池填料上生物膜的作用,使污水净化;污水接着与接触氧化池中脱落的生物膜一起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污水分离。经沉淀池澄清后的污水流入砂滤池进行深度处理后,进入消毒池进行处理,消毒剂采用氯片,以杀灭废水中的病菌,经消毒后,污水已完成各项处理即回用或排放;二次沉淀池所产生的污泥通过水位差自压流入初沉池。

2.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说明:

①化粪池:建议设置。

②调节池:由于污水流量的不均性,调节池在工艺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一池多用,不仅调节池起调节水质、水量的作用,而且还能拦截漂浮物及明油的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的生化性。

③生化池: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并配以新型的立体弹性填料,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刚性,回弹性能好,材质比水轻,能在水中均匀舒展,对水气作密集性多层次的切割,提高了溶解氧的传递系数,减少风量,保持立体空间均匀密度,使水气生物膜充分接触,可确保污水处理后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④二沉池:采用竖流式,表面负荷为1.0M3/M2.h,沉淀时间为2.1小时,泥斗角度采用60°,防止污泥上浮,确保出水澄清效果。

⑤砂滤池:采用顺流过滤、逆流反洗(滤料为石英砂,滤料承托层0.3M,滤料层0.9M,压脂层0.3M)。

⑥消毒池:根据排放要求取舍;

⑦控制系统:设备的运行分二级控制。根据工艺要求对所有动力系统进行集中输入可编程序控制器及现场控制,所有水处理池采用液位传递讯号,以达到自动控制目的;一旦自动控制失灵或改变工艺所需时,本系统可进行手动控制,以信号灯观察运行正常与否。

⑧设置生物脱臭:在鼓风机室塔建高平台(采用角钢斜三角支撑),于其实上设置一台上海鼓风机厂生产的CJ3-J船用离心通风机(右90度)用于除臭通风系统。脱臭土壤层的施工:脱臭土壤层分为两层,布气层(高300-320mm)和脱臭层(高480-500mm);下层:约260mm,由风管和100-120mm大小的碎石组成;中层:高30-40mm,充填10-20mm大水的石子;上层:化纤无防布一层,并铺1-3mm的粗砂;脱臭层土壤可按粘土1.2%,含有机质沃土15.3%,细沙土53.9%和29.6%粗砂的比例混配而成。各层铺设时均要求平整,脱臭层施工完毕后,需喷撒一次水,并覆土修平塌陷处;除臭池附近最好配设自来水水源,以供干旱时润湿土壤;脱臭土壤层表面可配合周围环境进行绿化。

2.3、设备选型表

2.4、工艺特点:

采用先进的A/O法(厌氧+好氧)处理工艺。

污泥产量少,无需污泥处理设备。

有机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脱氮除磷,出水可入天然水体。

埋于地下,占地少,也可设于地上。

多个单元联,成为大规模污水处理场。

运行费用低,(吨水处理成本仅为0.23-0.30元/m3)

一次性投资少(比传统工艺节省30%以上)。

安装简易,管理方便。

(10) 地埋式净化槽一般不承受过车荷载,有高荷载时采用加强结构。

(11) 建议前置小型化粪池,出水效果更好。

3、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3.1、工作原理

主要采用厌氧――兼氧法(不收集沼气),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控制在产酸阶段,将污水中的绝大多数有机物降解转化,再经兼氧菌进一步吸收分解有机质后排放。

3.2、工艺流程

污水 格栅一级厌氧 厌氧生物过滤兼氧过滤消毒出水

工艺说明:格栅用于杂质较多的污水;消毒在处理医院或病菌较多污水时使用。为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装置分为三种型号供选择:

A型:适用于专门处理粪便污水等高浓度有机污水;

B型:适用于处理大型公共、服务场所的综合污水;

C型:适用于经化粪池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3.3、工艺特点:

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是采用微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生物自然降解,促进有机氨氮化、磷化,它具有以下七大优点:

①采用地埋式不占地表空间;

②采用生物技术不需添加药剂;

③无动力装置不消耗能源;

④系统自行调节运行无须操作;

⑤装置完成后,无须日常维护,使用寿命长;

⑥装置无气味,无噪声;

⑦无检修停产现象,避免偷排的发生。

3.4、经济技术分析:

4、装置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

4.1、安装

(1)基坑开挖如遇地下水,必须降水后再施工。设备就位前直至回填土夯实后,基坑内不 得有地下水渗出。

(2)基础平均设计荷载为5t/m2,基础必须平整。

(3)基础底部夯实,铺150mm厚5-10cm碎石或卵石,碎石(或卵石)层上浇注400mm厚200#混凝土基础,并预埋钢板。

(4)气泵及电控箱设置于防雨处,与处理设备距离不宜超过15m。

(5)管材:排水管采用铸铁或镀锌钢管,空气管采用镀锌钢管。

4.2、调试

设备安装完毕之后,污水泵按设计流量把污水抽入接触氧化池,抽满后停泵启动风机进行曝气,闷曝2-3天后填料上即可长上橙黄或黑褐色的生物膜,即可继续开启水泵运行。

4.3、设备维护保养

风机每运行1万小时保养一次,水泵每运行6000小时保养一次,定期加油,参考有关说明书执行。

5、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不占用地面(上面可种花种草),不影响周围景观,不产生嗅气,并能全自动高效快速处理污水,使污水变清而得到广泛应用。杭州市红石板小区、叉车总厂生活区、省财经学院、宋城风景区等处安装了该装置,处理后的水质十分稳定。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四项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COD、BOD、PH、SS)均大大低于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因此,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上所述,有动力、无动力这二种类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各有优缺点,针对具体污水处理工程,采用哪一类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污水处理装置。地埋式有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一次性相对投资少,抗冲击负荷能力相对较强,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抗冲击负荷能力相对较弱,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在工程设计中,着重考虑:(1)工艺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废水处理首先确保各项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并优于废水排放回用标准;(2)废水处理在构筑物设计中采用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以实用可靠为主;(3)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有较大的灵活性,操作自动化,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4)管理、运行、维修要方便,尽量考虑操作自动化,以减少操作员的劳动强度;(5)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节省工程费用和能耗,减少占地面积;(6)尽量采用土建,减少机械设备。在设备选型中,着重考虑:经济条件较好,污水流量比较均匀、水质指标较低、稳定,如学校、旅游风景区等单位,建议采用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经济条件较差,污水流量不均匀、水质指标较高、不稳定,如城市居民区、宾馆、饭店等单位,建议采用有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市政工程的进度管理 下一篇:浅谈市政建设中的地下管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