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除冰系统设计

时间:2022-09-21 01:06:08

电缆除冰系统设计

摘 要:电缆覆冰会影响输电线路安全,引发各种事故,严重时会导致通信中断或大面积停电。本设计通过对受灾地区结冰条件数据的采集分析,可得出适应不同地域气候的电缆除冰方案。系统主要由采集分析平台和除冰作业小车两部分组成,采集平台用来对降雨量、风速、温湿度等影响电缆结冰的主要因素M行分析,除冰作业小车用来清除电缆覆冰,系统采用无线供电技术,实用性高。

关键词:电缆除冰;无线传输;数据分析

1 目前主要的电缆除冰技术

近年来,雨雪冰冻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如果不采用快速有效的电缆除冰方案,可能会引起潜在的危险和巨大的损失[1]。电线结冰的形成机制很复杂,与各种要素有关,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降雨量等。

国内外除冰技术大概有以下几种:人工除冰、大电流生热融冰、机械除冰、机器人除冰和航空除冰等方法[2]。人工除冰是通过人工巡线的方式,借助望远镜,照相机或红外传热成像仪等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后,通过手动敲击的方式清除电缆的覆冰。人工除冰速度慢,既辛苦,又危险,而且人工巡视距离较远,观测结果不准确。人工除冰不容易掌握力度,力度过大亦会破坏输电线,影响用户供电,加上目前人工劳动力成本增加,可利用人工除冰的地域越来越少。大电流生热融冰是将高压输电线电压降低,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变大、电缆生热,从而将覆冰融化清除,该除冰方法效果明显,效率较高,但是损耗能量大,成本高昂,机械除冰法所需的能量远远小于大电流生热融冰法所需要的能量,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机械除冰法效率低至1%,仍远优于大电流生热融冰法,应用价值大。大电流生热会损耗输电线,且电压的变化无法做到完全不影响用户供电,此除冰方法对于通信电缆无法适用。机械除冰法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除冰,常见的有滑轮刮铲法等。机械装置需依靠大型吊车将其架设在输电线上。虽然机械除冰法速度比人工快,但受地域影响极大,在丘陵,山脉等地区均无法采用此方法,并且对机械装置供电只能采取地面充电的方式,这样会产生额外能量费用,且重量大,电缆安全没有保障。机器人除冰法可以说是目前较好的除冰方法。高压线巡检机器人集成了巡检仪器设备,由智能机器人、自动上下线装置、地面基站和后台管理系统组成,通过机器人自助上线、行驶越障、线路巡视和自助下线的方式进行工作。机器人沿着高压线路行驶,巡视并存储定位后的巡视图像,通过后台软件自动判断或人工分析线路的缺陷和安全隐患,随后进行检修维护,可大量节约人工成本。不过机器人除冰法缺点也很多,采用机器人虽然提升了智能程度,但是除冰效率不高,速度慢,残留覆冰较多,对算法和图像数据传输精度要求很高,受干扰程度大,自身重量对输电线也产生一定负担,并且成本高、结构复杂、不易维修。装置采用太阳能供电,受环境影响大。航空除冰是指利用小型直升机或者大型飞行器进行除冰作业,该方案除冰方法很迅速,效果相对较好,但是费用也很高。采用有人驾驶的直升机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危险,采用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对控制要求很高,遥控不好会适得其反,影响除冰效果。

2 覆冰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现有几种除冰技术都是被动清除覆冰,即当覆冰增加到一定厚度时才开始清除,没有一种技术是采用主动方式进行除冰,这样会由于时间久、结冰量大,造成除冰的困难,因此我们设计一种具有预防结冰功能的除冰系统。在主动除冰之前,需要对影响电缆结冰的主要因素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电缆结冰的时间点,当达到时间点时,立即开启除冰小车进行除冰作业,这样就可以做到提前预防结冰形成。

在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电缆结冰厚度也有明显差距。在一般输电线上,结冰厚度的测量计算比重为0.9g/cm3,设定覆冰形状的测量也是以圆柱形冰体为主[3]。传统测量覆冰厚度方法多采用等重量换算法和外形测量换算法,等重量换算法就是将导线覆冰收集起来,测量出其重量,再通过换算比重和公式来计算出覆冰厚度。外形测量换算法先是对覆冰的截断面、长轴和短轴等参数进行测量,再代入覆冰厚度计算公式,计算出覆冰厚度。由于电线覆冰形成的快慢和形状不同,外形测量换算法受客观因素影响大,不如等重量换算法准确。导致电缆结冰的原因复杂,用传统的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计算结冰厚度,很难取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无法令人满意。因此可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逼近非线性系统,通过建立一日内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降水量模型图,直观反映出结冰厚度与每个影响结冰因素的关系。这样利用各地区气象站采集到的电缆结冰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地区电缆结冰情况。

3 系统设计

本系统设计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采集分析平台和除冰作业小车。采集分析平台由降雨量采集模块、风速传感器模块、温湿度模块、主控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组成,除冰作业小车由无线接收模块、主控模块、无线供电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机械除冰装置组成。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通过采集平台对降雨量、风速、温湿度三个影响电缆结冰的主要因素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可以计算出不同地域电缆开始结冰的条件,例如,在贵州省测得的电缆开始结冰的一种条件是当降雨量达到50mm、风速5m/s、-2℃、相对湿度25%,这时电缆会开始覆冰,因此设置采集模块数据条件之一是降雨量大于50mm,风速传感器采集风速大于5m/s,温度数据在-2℃以下,湿度高于25%,将数据存储进主控模块。当达到结冰条件后,采集平台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向除冰小车发送指令,小车上的接收模块接收指令后,将小车的除冰作业模式开启,通过主控模块控制电机驱动模块,由电机驱动模块带动机械除冰装置进行工作,小车会快速稳定的在电线上移动,系统采用无线供电模块进行持续供电。本系统设计可以做到电缆上有一层薄覆冰的时候就会被立刻清除,避免时间久、结冰量大所造成的除冰困难。小车除冰速度快、重量低,不会对电缆造成额外负担,可以利用小型飞行器架设的方式架设到输电线上,移动性好,不受地域条件影响,相比利用大型吊车将机械除冰装置安放在输电线上的办法,此种方案反应速度快捷。相比机器人除冰法需要高精度图像数据传输的要求,本除冰系统设计受干扰程度小。

4 结束语

本系统设计构造简单,便于维护,进行除冰作业时不会影响用户供电或者损耗电缆,所需能量小,采用无线供电方式可以满足除冰作业的能量提供。在实验室进行了系统模块的组建,对降雨量采集模块、风速传感器和温湿度模块DHT22进行了数据采集测试,对433兆的无线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测试,对双路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机械除冰装置进行了除冰测试。通过多次测试检验,该系统设计可靠,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遵娅,张强,陈裕.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2).

[2]李宁,周羽生.输电线路除冰技术的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3]殷水清,赵珊珊,王遵娅,等.全国电线结冰厚度分布及等级预报模型[J].应用气象学报,2009(20).

通讯作者:付天舒(1977,11-),男,汉族,籍贯:河北省乐亭县,硕士学位,副教授,教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

上一篇:煤制油催化剂废水浊度去除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