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期:在北京经历隔离

时间:2022-09-20 11:06:37

5月2日凌晨4点多,我被楼下急促的铃声吵醒。看看手机,上面有几个陌生的电话,因刚从墨西哥回来,正在倒时差,因此没听到。但我明白,一定是北京疾控防疫部门的,因为我搭乘的是墨西哥航空公司AM098航班。急忙回拨过去,果然,是朝阳区疾控中心的医务人员。此刻,他们正开车来我家,这是意料中的事。

北京地坛医院隔离亲历

我不知道离患者有多远

5月1日晚看了电视,香港卫生部门确认,该地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为25岁男性墨西哥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立即宣布,将香港的传染病警戒级别由“严重”提升至最高的“紧急”。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说,该患者4月30日下午搭乘东方航空公司MU505航班经上海抵达香港,入住湾仔维景酒店。4月30日晚该患者出现咳嗽、喉咙痛、乏力等症状,当天20时许自行到香港律敦治医院求诊,并初步测试为甲型H1N1流感阳性。

5月1日20时,该患者被确诊为香港首例甲型H1N1流感个案。患者及其亲密接触过的3位人士被隔离,情况稳定。

同时,中国卫生部接到香港卫生署通报,1例来自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已确诊。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

据了解,该患者4月29日从墨西哥乘AM098航班出发,4月30日晨6时飞抵上海,11时20分转乘MU505航班飞往香港。该病例途经上海时,卫生检疫未发现异常。

我和这位患者搭乘同一航班,因没有公布他的座位,也不知道自己离他有多远。

从4月30日起,上海等地卫生部门即对该航班所有乘客进行追踪,并已对绝大多数乘客实行了医学观察。为了确保同航班所有乘客能够及时得到医学观察,卫生部特别呼吁,乘坐过以上航班的乘客或知情者,请尽快联系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清晨隔离前我在河边呼吸新鲜空气

5月1日下午,已有西城区疾控中心打来电话,询问有无异样的感觉。所以,我对深夜来电一点不感到意外。

我告诉他们,救护车不要进小区,以免惊动更多的人,看到警灯闪闪,穿白衣的人进进出出,还不知发生多大的事。他们答应了。10分钟后,他们打来电话,说已在楼下。

晨曦中,两个戴口罩穿白衣的人已在楼门口。简单交谈几句。我让他们到小区外的桥上等,我收拾一下就去。或者我直接开车到地坛医院,他们说还是坐救护车去吧。

我叫醒了家人,告知一下。然后提着小箱子来到小区外。两辆车已在等候,几个穿白衣的人围了上来。问了姓名,确认后说救护车一会就来。一位女护士过来登记,再次确认地址和家庭成员的名字,电话。

此时天已透亮。空气清新,一片春意。河边已有人在吊嗓子、晨跑,而我却要去隔离。

救护车迟迟未来,已有半个小时了。此时,花房有人向我们这里张望。我让那两个白大褂医务人员坐进车里,自己沿河边走走,不时伸出手来,做打拳状,不知的人准以为在晨练。

直到五点半那辆救护才闪着警灯犹犹豫豫地开来。五点半开车,到了三元桥,不是直接去地坛医院,而是盘桥上下,向机场方向疾驰而去。五点四十八分,救护车从苇沟出口出来,穿过机场高速,来到国门大饭店后面,看到牌子,才知地坛医院已经搬到这里。

医院高度 穿上大号病号服 体温:36.4摄氏度

地坛医院进入状态。救护车直接开往病房楼口,我进入感染二科,10号病房。

这是一个单间,一张床,柜子、冰箱。一个卫生间,可以洗澡。还有一台可以移动的电视,只是不能上网。

我接受了一些常规检查:量体温,36.4摄氏度。医院送来了病号服,试试太小,他们又送来一套新的,大号。试试还行。从小到大,还很少住院,特别是这种正规的医院。

接分社吴社长电话,他已经知道国内一些情况:墨西哥航班已经取消,等着中国政府派专机来接。

中国外文局领导提议在中国网开专栏,新世界出版社出书,因为都是第一手资料。这里没有网络,中国网送来了上网卡。有了网络,一下就变得有许多事做了。

年轻的医护人员来来往往,都是女孩子,尽管捂得很严,但态度很好,登记、送饭、测体温,服务很周到。有时,走廊会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洒向不远处的杨树林浓郁的绿荫里,使人感到一阵轻松。

那天同机的人都先后来到这里,不由会心一笑,此时相逢,绝对难得。

从医院转移到宾馆

2日晚些时候,据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通报:北京市有关部门已采取有效措施,对与香港首例确诊患者同机的17名进京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集中医学观察。目前,17人未出现发热症状。

绝对是好消息

受此影响,医护人员悄悄告诉我们,你们大概很快就要转移到前面宾馆去住了。说着,她指指不远处绿茵深处的国门路大饭店。

真的,简直不能相信,刚来不到一天,就可以住宾馆了?这消息不亚于比住五星级宾馆还让人高兴。

这证明,我们这些人一切正常,北京的疫情相对稳定。

其实,我们的高兴源于下午在地坛医院的一场新闻会,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新闻会上透露,4月30日,抵达上海的墨西哥航空公司AM098航班上一位乘客由上海飞抵香港,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目前,17人中的15人正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医学观察。

“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他们体温正常,没有任何不良症状,状况良好”,但依然需要接受7天的隔离观察。

改变 从医院到宾馆

匆匆扒了几口饭,还是米饭、青菜、豆腐和一点肉,没有一点胃口。

急忙收拾衣物,其实很简单,三下五除二,塞到箱子里。

此时我们似乎能在走廊里活动了,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已不再管我们。

几辆救护车已经在楼下集结,前面的国门路大饭店就在咫尺,隔着一条马路,但还是要坐车。

但对我们来说,无疑如同将跨越银河。

忙了整整一天,护士们也累了,坐在一起小憩。看着她们那一张张疲惫的脸,我真有些感动。

“你们怕吗?”我问她们,刚说出来我就后悔,自己不是已从她们的工作中看出来了吗。

“不怕。”一个女孩子摇摇头。别看她们年轻,有几个人已经参加过当年抗击非典的工作。

如同副院长成军所说,经历了2003年“非典”,地坛医院有了巨大进步。对任何传染病,包括甲型H1N1流感都做好了充分准备,有信心打好这场战役。

下午六点多,我们分乘几辆救护车,来到200米外的国门路大饭店。

我们集中在一个楼里,每人一个标准间,设施齐全。我住在6444房间.医务人员给大家量了体温,依然正常。晚上八点,每个房间都接到电话,问要不要到餐厅吃宵夜。尽管大家都没去,但已深深感到,这里已不是医院。

清晨喜鹊叫声中醒来

这个夜晚睡得真好。

清晨是在喜鹊的叫声中醒来,一抹阳光已经透过窗帘。

上午量体温36.4摄氏度,一切正常。上午和远在墨西哥城的老吴通电话,告诉他今晚9时中国政府的包机将从广州起飞前往墨西哥城接他们回国,5号中午回到上海。知他一切还好,也知道新天公司的朋友们也好,才放下心来。

在MSN上和在合肥隔离的程文君聊天,她和我同机回到上海,后来父母接她回合肥,她一切也很好。

午餐被告知可以到一楼去吃,大家高兴极了,总算可以在走廊里走走了,鱼贯而出,一直走到一楼,午餐真丰富,宾馆就是宾馆。

中国专机终于可以起程了

因为要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采访,所以起了个大早。

看到CCTV报道的两则消息,喜忧参半。

5月4日凌晨3时37分,中国政府援助墨西哥的第二批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运。此前,中国政府已经向墨西哥提供了500万美元人道主义紧急援助。

看到电视上那架飞机尾翼上盛开的木棉花,看到那一件件巨大的货柜缓缓装入机舱,再次被感动了。回想不久前在墨西哥城的日子里,我只有一个薄薄的口罩,戴着它到处跑着工作,街面上口罩等防护用品早已脱销,无奈只好买些绷带剪开,不时地换上一块,就连乘坐AM098航班时,在漫长的旅途中,也只换了一块。所以,这些平时不起眼的防护用品,此时却是生命的一条防线。

对墨西哥人民来说,这些防护用品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这条消息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对墨西哥的真挚情谊。

下边这条消息,却让我高兴不起来。

原计划3日晚赴墨西哥接回中国旅客的包机没能如期执行。该航班是否还将执行、具体执行日期等都将听候上级指令才能确定。

一下想到的是老吴。几天前,在墨西哥城机场分手的时候,我和程文君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他说过几天北京见。他原定5月1日晚上乘飞机回国。由于30日抵沪的墨西哥航班上发现流感患者,中国政府取消了原有航班,改由中国政府派专机接运滞留在墨西哥的中国旅客。昨天我们还通过电话,还说5号他就可以到上海了,但得接受7天的隔离。

在地球那边,老吴笑了,连说应该应该。

没想到这一延期,不知道何时。

7点20分接受中央台采访,主要谈了隔离人员近几天的生活,消除人们的紧张心理,给社会一个说明。

上午,看了另一则消息,才明白中国政府包机为何延期。

5月2日,墨西哥外长表示,中方将没有感染病毒的墨公民进行隔离是歧视做法,缺乏科学根据,墨方难以接受。提醒墨公民在中方纠正有关歧视和不公正措施之前,不要去中国旅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回应说,中国隔离墨西哥来华航班乘客,并非针对墨西哥公民,也没有歧视,纯粹是卫生检疫问题。马朝旭表示,中方理解墨方对其在华公民权益的关切,希望墨方从共同应对疫情的大局出发,对中方采取的必要措施给予充分理解,客观、冷静处理这一问题。

作为AM098航班的乘客,不仅是墨西哥人,100多位从墨西哥回来的中国人,也受到隔离,我们知道,这是为了大局,为了更多人的健康。控制疫情,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就在写完这篇短文的时候,得到一个好消息:中国和墨西哥已经决定互派专机,接回各自的公民。一天来笼罩在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去。

希望老吴和滞留墨西哥的中国公民早日回家。

今天,医护人员送来了水果,也送来鲜花,整个走廊花香四溢。

甲型H1N1流感

始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正急速向全球各地蔓延,至本期杂志截稿前的5月21日9时,全球确诊“甲流”病例已超过1万例,涉及40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和墨西哥是疫情最为严重的两个国家。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报告的本土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目也在不断更新。世卫组织提高警戒级别,警告此次流感可能引发大规模疫情,并称之为“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目前确诊9例,均为输入型病例。甲型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确诊感染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而非老人和儿童。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投入到抗病毒疫苗的试制和生产中。中国政府实行公开透明的防控计划,一张防御大网正在全面铺开。

上一篇:“多背一公斤”:中国公益生态里的非典型样本 下一篇:重建与梦想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