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9-20 11:05:12

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新时期培养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途径,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必要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整体思路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内容多元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课程化、评价体系化、保障制度化”的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试点、推广、深化和强力推进四个阶段,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日渐突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认识不够深、热情不够高、行动不够实、机制不够全、保障不够足等问题,急需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模式,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很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以实践行动带动理论学习,以理论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将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贯穿于社会实践中,帮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更加优异的品质和更加全面的素养迎接新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构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势在必行

1.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科技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将人才战略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面对新时期的严峻考验和发展机遇,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这块“沃土”,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从实践锻炼中吸取创新的养分,培育创新的素养,磨砺创新的意志。然而,社会实践这块“沃土”还没有被充分开垦,内容丰富但针对性不强,形式多样但多浮于表象,氛围火热但易潦草收场,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因此,构建一种新的、具有高效性的社会实践模式必然成为国家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2.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观需要。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已经转变为90后,他们的成长受社会巨大变革的影响,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自我认知不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不高、心理受挫能力不强、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偏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投入到社会实践的“熔炉”里。从目前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来看,积极踊跃,主体意识较好,但是对社会实践的满意度不高,不能从实践中充分满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面对青年大学生认可社会实践形式不满其效果的新情况,应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构建新模式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3.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课堂内容显得过于单调和枯涩的问题。尽管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原来的授课模式,使课程变得相对精彩,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些远远不够。实践是真知的检验标准,是行动的不竭动力,在实践中深入的思考、无限的探索、真实的体验能让青年大学生们去伪存真、扬善惩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担负起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重要使命。所以,要不断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就要不断创新形式,改善机制,加强保障。

二、关于构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整体思路

1.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更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标准,不仅是人们创造一切物质文明的前提,更是人们进行自我教育、提升意识、优化主体、持续发展的重要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强调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让他们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全面发展、快速成长成才,这是高校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实现高校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2.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的整体思路。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理论以及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教育培养的迫切要求,立足于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性目标,着眼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在文献综述、个体访谈等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从内容教育、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进行构想,提出了“内容多元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课程化、评价体系化、保障制度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三、“内容多元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课程化、评价体系化、保障制度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

1.内容多元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内容的有益补充,大多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书本知识的灌输,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连、不断拓展。每一个专业理论都有其实践的领域,所以不应该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仅局限于公益活动,它还应该有更广泛和丰富的内涵,如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文明养成教育等5大方面。

2.活动项目化。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但却难以形成品牌、固化发展。其实,从社会实践试点、推广、深化和强力推进4个阶段的发展来看,产生形成了一些很好的方式,这些成果应该固化下来,并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要将活动品牌化、规范化和长久化,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立项申报将活动形式固化,获取经费支持,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提升对活动的调研和思考,促进活动的品牌建设,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和发挥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和热情。

上一篇:论美术情意教学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