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20 10:57:22

农业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今年及“十二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就我县今年及十二五期间的农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亮点

十二五以来,我县农业工作取得了多项殊荣,2013年被列为农业部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唯一的试点县,颁发了第一证和实现了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实现首贷;同时五年来,我县相继被评为“全国基本农国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先进单位”、“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全市第七届文明单位”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保持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出率;通过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高产创建、病虫综合防治等先进增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运用,提高群众生产技能和种植水平。

1、粮经作物生产稳步有增。2015年水稻总播种面积99821.28亩,其中,早稻560亩,中稻99102.04亩,种植面积与上年相当;旱粮总播种面19699.8积亩。其中玉米399.8亩,早红薯4300万亩,早马铃薯3500万亩,早大豆4700万亩,其他旱粮作物6800万亩。同时,通过加大粮食生产宣传力度、切实抓好了粮食播种面积的核实,落实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全县农作物补贴面积共计106218.6亩,补贴资金8406454.52元,已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到位。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全县24560户农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合同已打印完成,并逐步发放到农户手中,证书打印和数据建库完成率达95%,剩余10个村正在抓紧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全县管理系统建设也已基本完成,购置建库软件3套,管理系统服务器1个,台式电脑10台,针式打印机1台。完成市、县联网对接调试及联网测试。全县9个乡镇完成管理系统建设调试。全县土地转流面5.8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30笔共计570万元,通过财政惠农通信用贷款90余笔共计4000余万元。

3、现代农业(有机)示范园建设有序发展。园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7家,家庭农场3家,种养大户67户。我县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区以有机水稻与白茶、有机蔬菜为主导产业,规划面积4289亩。其中有机水稻示范园1546.81亩,有机白茶示范园2487.24亩,有机蔬菜示范园229.38亩,白茶加工厂25.55亩。

4、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44户,同比增加10%,平均每个合作社吸纳95户农户,覆盖全县51.7%以上农户;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达12家,同比增长33.3%,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和大户、能手的带动,全县新增300亩以上基地15个,新增100亩以上种粮大户30多户,是前三年的总和。

5、绿色有机农业平稳发展。十二五期间以来,我县全县有机农业示范园区面积扩大至23万亩,涉及全县所有乡镇。其中耕地7万亩,旱地及野生采集地16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26个。

6、茶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以来,我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思路,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补贴,建立良种示范园,应用各种媒介积极宣传推介,加大物资投入等实措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为茶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到2015年我县现有茶园面积达9.06万亩。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各场农博会、茶博会的同时成功举办了县第一、二届茶文化节,省市领导亲临指导,接待省内外客商3000余人次,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招商效果。现全县茶企业21家,专业合作社8家,涉茶人员1.2万人;落实建园、苗圃、肥料等各项补贴计200多万元。在茶业联合会举办的“2012名优茶评比”活动中,由鑫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春腾牌“有机白茶”、大段古桥山岚茶场选送的“山岚春有机绿茶”和县一杯红民茶有限公司选送的唱红牌“宁红一杯红”分别荣获金奖。

(二)扎实抓好农经、土肥、植保、执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项强基工作,全县农业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生产及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强

1、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村级财务委托乡镇服务制度,全县9个乡镇开展了2011年、2014年村级换届选举审计工作。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执行了减负各项制度,健全了长效监管机制;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落实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机制,深入推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并进行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建设,各乡镇接入财政内网,建立“三资”管理平台,配备了电算化管理设备,举办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建设培训班。

2、及时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植保植检。五年来,全县累计组织防治各种病虫草鼠害约45万亩,挽回产量损失约108万公斤。其中今年组织防治8万亩,共计挽回产量损失约20.8万公斤。2015年共深入田间开展病虫调查52人次,向上报送病虫信息24期,病虫情报12期96份。

3、推广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十二五期间以来,共组织实施了5年度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累计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50万亩,在全县9个乡镇98个村(居)委会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和土样采集工作,开展样品测试260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9.2万份,累计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推广150万亩次。

4、加大了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加大各种涉农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和依法经营意识;二是切实加强国家禁用、限用等危险化学农用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强化宣传、指导和检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环境资源;三是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无证经营农资等违法行为,共检查企业、个体农资经营户经营门点68个(次),收缴销毁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农药5个品种,查处退回未经登记公示种子330公斤;2015年农业局组织农资打假活动12次,在县城区域及9个乡镇对经营农资的单位及个体进行执法检查,净化了农资市场,2015年未出现种子、化肥、农药坑农害农事件,保护了农民利益。

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于2012年立项,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40万元,地方配套80万元,于2015年10月通过项目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全县9个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每个行政村均设立了1名监管员。二是开展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控制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使用。2015年,完全面成省监督检测抽样、例行监测抽样任务和快速检测抽样400个,定量检测抽样400个的任务。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产品共13个。

6、大力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县按照“阳光工程”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累计完成了10345人培训任务。同时,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特别是今年,我们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创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采用课堂讲授、实训基地操作、疑惑解答等方式开展培训,全年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200人,11月底已全部完成。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我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的支撑;

三、主要经验及体会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全县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但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生产资料增资综合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二是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时机,及时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切实调动全县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的保障了农业的顺利发展。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县农业部门积极主动向农业部、省农业厅等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到各种农业发展建设项目50余个,种粮大户工程、农村能源建设、阳光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等各个方面,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50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建设和实施带动,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有力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收,为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十三五规定”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我县农业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兴农富民”的意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全县整体推进有机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努力实现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跨越。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核心,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增收能力。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粮田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发展粮、油、菜等常规产业,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健全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发展,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品牌。到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6953万元,比2015年增加2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32元,比2015年增加强3164元,其中粮食总产达到62033吨,油料产量达到767吨,茶叶面积达到10万亩,有机蔬菜3万亩,经济作物产值达到4.6亿元。发展国家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场龙头企业15家,全县整体推进有机农业发展。

五、二一六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局继续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发展主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建设,积极营造向上争取良好氛围,为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扶持扶强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再作新贡献。

1、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继续抓好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认真执行《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办法》,建立完善的县级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实现有服务场所、服务人员、服务制度、服务内容,试点耕地经营权、林权和水权流转合署办公、交易,规范流转程序,为居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提供优质服务。

2、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资金的整合力度。加大“财政惠农信贷通”试点工作推进力度,落实财政风险补偿金,扩大信贷规模。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3、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加大对农业农村贷款贴息、财园信贷通、品牌等扶持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1家,新增或引进部级1家。加大对华裕、荣通、奔步科技、金源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年销售过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4、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物质装备能力、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整体有机农业县,建立检测、执法、监管体系,确保有机耕地、山林面积占全县总量的比重分达到50%和20%,以金源、春韵、鑫贸、一东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茶叶、竹笋、水稻、魔芋、蔬菜等有机农产品基地。

5、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大力推进“百县百园”工程,重点抓大塅镇古桥、交山示范园建设,以茶叶、有机水稻、有机蔬菜生产加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导产业。加快园区“三通”、玻璃温室、有机农产品加工车间、办公楼的基础建设,完成耕地高标准改造,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现代种养业,引进1-3家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6、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以化险福地、汤里温泉、燕鸣温泉、天柱峰景区、仙姑坛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创建一批精品休闲农业示范点。把生态休闲农业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统筹发展。

7、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整合监督检测资源,实行整体联动、全程监管,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以彻查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为重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生产档案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监测,增加检测品种和数量,提高检测频率和密度,全县抽检蔬菜、水果等样品100个,杜绝农残超标产品进入市场。

上一篇: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下一篇:妇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