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分析

时间:2022-09-20 10:35:50

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分析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对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作出了如下概述:“(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颁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七条对寻衅滋事案确定了如下立案标准:“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持械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三次以上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相比于立案标准量化了的其它刑事犯罪,寻衅滋事罪的准确认定有一定的难度,办案人员由于法学知识、实践经验、思维角度、判断能力的差异,时常会出现认定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有的认定为此罪,有的认定为彼罪,有的甚至认定为非罪。虽然刑法对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作出了四种概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也对寻衅滋事案制定了立案标准,但是,司法实践表明,所概括的四种犯罪表现形式过于笼统,所制定的四项立案标准尚有不明朗之处,其可操作性及对司法工作的指导效用仍有欠缺,因此,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疏理和细化。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随意殴打他人”容易理解,但“情节恶劣”则较为模糊。何为“情节恶劣”,尚未发现有较为确切的司法解释,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颁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也仅略述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和“持械”,笼统性和局限性显而易见。“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是不是包括轻微伤、轻伤和重伤,随意殴打他人致人死亡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随意殴打他人致人死亡的算不算“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随意殴打他人致人死亡的算不算寻衅滋事犯罪,在司法工作中并未达成共识,正反两种意见皆有。刑法所述“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这一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确定的“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这一寻衅滋事案的立案标准,给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两罪的认定造成了冲突。例如,甲、乙、丙均为成年人,路遇丁,见丁不顺眼,公然殴打丁,致丁重伤。对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确定的“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这一寻衅滋事案的立案标准,该情形应归属刑法所定寻衅滋事罪的“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之类,甲、乙、丙的行为应认定为寻衅滋事罪,然而,随意殴打他人中的“随意”也是主观故意,只不过是临时起意,其显然又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亦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从刑法所述“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这一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确定的“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这一寻衅滋事案的立案标准看来,似乎寻衅滋事罪包含一部分故意伤害罪,即有些故意伤害犯罪行为可以以寻衅滋事罪论处,这就给两罪的认定造成了模棱两可的不利局面,而两罪的量刑幅度并不相同,因而可能造成同样的案件定以不同的罪名、处以不同的刑期的结果,导致司法不公,显然是不妥的。由此可见,完善相关的司法解释,以严格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现在提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当宽则宽,该严应严。作者认为,“宽”主要适用于过失犯罪,“严”主要适用于故意犯罪,而对于性质恶劣、影响巨大、后果严重的故意犯罪,则应一律从严。本着这一司法理念,作者认为,对于随意殴打他人致使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由于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寻衅滋事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即致人重伤、死亡的故意伤害罪的量刑上限比寻衅滋事罪的更高,排除故意杀人的犯罪动机后,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量刑,也就是说,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不应包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而对于随意殴打他人致使被害人轻伤的,则应综合分析发案原因和犯罪动机后认定:对于以逞强或、戏弄被害人为目的的,非因被害人的过错而引起的,即所谓的“无事生非”,以寻衅滋事罪定罪量刑;对于不是以逞强或、戏弄被害人为目的,而是以伤害被害人身体、侵害被害人的健康权为目的的,或因被害人的过错而引起的,则以故意伤害罪定罪量刑。

对于随意殴打他人没有致使被害人轻伤、重伤或死亡的其它恶劣情节,也不宜留有各自臆想的空间,应当予以明确,作者认为应作如此界定:一是结伙随意殴打他人的,二是持械随意殴打他人的,三是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四是随意殴打多人的。

(二)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刑法所述“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同样没有明确的标准,弹性很大,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所定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立案标准也不完善,只是明确了日常所见的恶劣情节中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的恶劣情节应当是指下列情节:一是结伙追逐、拦截,二是持械追逐、拦截,三是多次追逐、拦截,四是追逐、拦截多人,五是追逐、拦截老人、女人、儿童,六是多次辱骂他人、经劝阻不改、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的,七是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致重伤或死亡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都是与财物有关的犯罪行为,与第一条所列情形不同,它有量化的可行性,但是,它与第一条所列情形又有相同之处,就是存在此罪与彼罪的纷争问题,因为故意毁坏财物罪也与任意损毁公私财物类型的寻衅滋事罪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

上一篇:浅析民行调解优先原则 下一篇: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