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开思路,引之入门

时间:2022-09-20 10:13:05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短而空到长而杂,再到短而精或长而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易出现内容拖沓,甚至跑题的毛病。出现这个毛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是学生感到“没的可写”学生把写作文视为“完成任务”,有一种“让我写,我不得不写”的被动感。

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

我们知道,作文是一项包括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智力活动在内的综合性的创造能力。不经过一番刻苦的训练,想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作文教学中仅仅强调多读多写,注重具体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不够的;以讲授写作知识来替作能力的训练也是得不偿失的。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他们的优秀作品大都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深入生活,洞察生活,在激情的促发下情感与客观事物融铸的结晶。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阅历不深,知识面有限,无论语言的基础和表达的能力都是较差的。因此,对于他们在写作中的困难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学会去模仿,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说话是世人口头表达、交流的形式;文章是世人书面表达的形式,是用文字在说话。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在群体中交流,就离不开说话。但文字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无须多讲。

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观察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教给学生如何选择观察点,如何确定观察角度和观察顺序,这还只是停留在表象的认识上。只有把观察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这样的观察才可能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事物的习惯。这种习惯才有变为自觉、主动的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学生才有可能通过观察,发现客观事物的特征,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能由表及里,由感知到理性地认识事物,反映事物。然而写文章决不能像照相机那样,把客观事物不加选择地摄入进来,这就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写什么的选材问题。

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与丑、善与恶的感受往往受主观心情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觅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的美好的、闪光的画面,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前进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在强调多读多写的同时,不可忽略写作习惯的培养。学生常会有写作过程停下来想半天,甚至于毁掉重写的情况。要教育学生养成先想后写的习惯,养成在动笔之前,想自己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用哪些事实材料去表现主题。让学生在写作的全程中始终有明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明确文章的层次、条理。让学生明白逻辑性对表达效果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言之有序,线索清晰,过渡照应自然,结构严谨。

叶圣陶先生说:“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我们教材中的范文,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机会。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注意提示,学生会逐渐接受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好文章。作者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寓于对春的赞美之中。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非常明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不失时机地引导,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一篇日记中这样描写冬雪:天还不该亮,屋子里却比往日亮了许多。推窗一望,啊!皑皑的白雪把整个世界盖了个严严实实。人家屋顶像铺了一条白毡子;树枝、树干如同裹上了一层白色的绒布;地上,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发出吱吱的声响。我的心里油然想起:啊!瑞雪兆丰年!

这篇习作没有停留在对雪景的表象观察和描绘上,而是透过表象,由表及里、由感知联想到理性,揭示了冬雪的内涵和本质,赞美冬雪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小作者不仅注意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且学会了把观察与思维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路是清晰的。

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得到发挥,激发写作兴趣,不可忽视在评改作文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意识。评改作文,我们习惯地方法是不符合现代意识的学生口味的。有学生说:“我们写,老师看,评分的权力不在咱;文章好不好老师说了算。”老师辛辛苦苦看半天,学生最多瞟一眼。学生对老师评语中的“套话”不一定能理解多少。这种背靠背的评改方法,效果不会有多好。采用“互评”的方法可改变学生的被动情绪,具体方法如是:

1、确立评改目的: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得到互相学习、对照比较的机会,激发写作兴趣。

2、突出评改重点、难点:明确主题与材料的统一性,思路、线索、结构明晰严谨。

3、严密的评改步骤:

①两个教学班,互换作文。

②发给每位同学一篇作文,要求严格按“评分标准”给分并在作文背面注明优点、缺点和扣分原因。

③每小组(似定七个人)再交换,直至小组内每人都评过同一篇作文。

④小组评议。即对小组内所评的作文逐篇进行公议,最后写出评语,确定得分。

⑤班内交流。选出本组所评作文中的优秀篇,在班内诵读,指出优点、缺点、得分,征得全班认可。

⑥发给作者,教师评点,确定得分。

这样做的结果,使那些优秀作文的作者得到了公认,产生了一种“我还要写”的念头;使那些比较差的文章的作者找到了差距,得到了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过了一次“当老师”的瘾,有了参与的机会,又体会到当老师辛苦的滋味。有的同学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原来写作的素材就在身边,就因我不是‘有心人’;写作方法多得很,就因我过去怕写作。”有的同学说:“作文看来并不难,就怕平时太懒散。”

上一篇: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语法内容图式创建 下一篇:试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