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与设计》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0 09:46:25

《织物结构与设计》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对《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从简单到复杂,从模拟到创新,实施项目化教学。根据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开发和整合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设计网络平台,开发助学软件等,并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学生课前的任务领取、课中的任务实施、课后的知识拓展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关键词:织物结构与设计 信息化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84-02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件:党的十报告中“信息化”一词出现12次之多,并把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作为评判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之一[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的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论述中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大势所趋,行之必然。作为高职院校,更应把信息化教学作为提升教学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质量[3]。该文围绕高职院校纺织类核心课程《织物结构与设计》,结合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例,探讨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1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内容的重构

《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纺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成以企业实境型产品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如表1)。

表1中的三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的项目结构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特征,实施的工作任务包括企业来样分析、织物仿样设计、实践创新设计及织物打样。来样分析是以企业的真实产品为工作任务,分析织物的经纬纱密度、经纬纱缩率、经纬纱色纱排列、织物组织等技术规格;仿样设计是按照来样分析结果进行样品模拟设计,力求设计出与企业来样相似度高的产品;创新设计是以仿样设计为基础,进行色纱、组织等的改进、创新,设计完成一个全新的作品;织物打样是根据仿样或创新设计的产品的要求在打样机上织制手织样。工作任务从模仿到创新,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全面积累、技能水平的阶段性提高。

2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依据表1的工作任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设计网络平台、开发助学软件等。

网络平台的设计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资料、授课录像、教学内容、在线学习、参考文献、拓展资源、互动交流等。学生们在课前可以登录该平台,预习课堂任务;课中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交流;课后还可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知识拓展。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以“学”为主的特色。

助学软件主要包括多媒体、视频动画、CAD教学软件、图案设计工具等,学生可利用助学软件为载体,更好地完成课前的任务准备及课中与课后的交流与拓展工作。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将自己完成的作品递交到网络学习平台上,首先进行同学互评,再由教师测评,最后由聘请的企业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在线逐一点评,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形成了学生自评、同题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工程师参评的多元在线评价体系。

依据表1中不同阶段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了各个任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表2所示。

3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

3.1 课前学习

课前学生登录网络平台,了解项目任务,在线完成任务领取,观看相关视频与资料,然后对来样进行分析,通过图案设计工具绘制分析来样的组织构成,递交到网络平台。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3.2 课堂实施

以来样为真实工作任务,分别进行仿样设计和创新设计。仿样设计时,学生利用织物CAD软件设计不同配色、不同经纬密的布样。创新设计时,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借助课程网络平台选择难度适中的子任务,利用图案设计工具和CAD软件,完成创新设计,并利用打样模拟软件判断创新设计的合理性,以完成自评。然后应用凌波多媒体平台进行同题互评,利用多媒体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教师点评,以完成课内多个层面评价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3 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登录网络平台,选取企业案例,进行拓展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在线发送至企业工程师。

4 结语

《织物结构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及其所承载的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的教学等要素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设计过程更省时,设计产品更直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扩大学生主动“学”的成分,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高洁,杨改学.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挥在那现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3):24-27.

[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3] 李凤来.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8):120-121.

上一篇: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动”的地盘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