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9-20 09:05:59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很多原因阻碍着我们迈向高效课堂的步伐。备课不充分、课堂缺乏激趣、课堂节奏慢、教学环节蜻蜓点水等诸多原因导致了语文低效课堂的产生。

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1)备课不充分。我想每个教师对这一点都深有体会,如果今天你没有精心地准备就去上课,那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我自己没有备课而直接上课,那么上课的我就会非常的不自信,手忙脚乱,语无伦次,目标不清,重点不明。能够上下来尚且困难,更别说与“高效”挂钩。不备好课坚决不上课,即使熬夜再晚也要把明天的课备出来,做到上课不慌、胸有成竹,这样,才能保证上课的高效。备好一节课也许很容易,但是天天备好课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所以,备好课是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基础和前提。

(2)缺乏课堂激趣。语文教师都知道,文言文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也是教师最不愿意教的,更是因此产生很多低效课的原因。尤其是在春日暖阳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无精打采,再来上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上学生不睡觉才怪。这是低效课的表现。这就需要我们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哪入手?从作者杜甫入手,从杜甫悲苦的一生入手。假如这个时候你给学生讲讲杜甫穷愁潦倒的生活,讲一讲杜甫吃不饱、穿不暖,几乎沿街行乞的窘状,讲一讲杜甫从水灾中获救进而撑死的悲剧,一下子就能够激发学生心中痛彻心扉的惋惜之情,一代光耀日月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竟然活得如此凄苦!那么学生也就更容易走进教材,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本,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贯命运:不是怀才不遇就是当官被贬,杜甫如此,陶渊明如此,柳宗元亦如此,很多文人都如此。心灵的震撼战胜了身体的困乏,那么也就是说低效课在你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转变成了有效课。

(3)教学环节蜻蜓点水、不求实效。在语文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就是“基础字词”环节,用以扫除障碍,顺利地去阅读教材。我以前的做法是把生字词利用多媒体展示在课件中,一晃而过。其实我认为这也是课堂低效的一个表现。为什么不能当堂解决掉生字词呢?难道学生只读一遍或者看一遍就能记住吗?为什么我们每节课都展示生字词但在考试中基础字词还是容易丢分?意识到这种情况,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尤其重视这一环节。就像《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课后的生字词加上我补充的有二三十个,并且字音难辨、字形难记。我在展示了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后,又给了学生三四分钟的记忆时间,然后小组内两两学生结组互相提问并判分,当堂解决掉字词障碍。虽然用时较多,但从后来的检测效果看,学生掌握扎实、记忆牢固,也算是收到了实效。

不断地反思自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途径。当上完一节课时一定要及时写出反思,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节课提供借鉴。另外,我一直比较赞同“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读书再读书。没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又怎能教出文思泉涌的学生呢?我有每天读书的愿望,也仅仅是愿望而已;我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理想,也仅仅是理想而已;我有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梦想,也可能只是做梦而已。但有理想毕竟是好事。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没有时间读书,实际上是自己不求上进、懒惰不动的结果。忽然就想,那些学识渊博的人也真是伟大,他们要用多少时间去读书才能获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啊!面对自己一柜橱的书,那落满的灰尘仿佛在嘲笑我,那一本本的好书好像也是被埋没的珍珠。所以,要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文化气息。

二、提高语教学效益,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有效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学生学不懂,课堂上往往重视讲、霸着讲,长期以来,形成了“会讲”、“能讲”、“善讲”的习惯,而且语文老师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会讲,越来越能讲,越来越善于讲,越讲越有味,越讲越拖堂,有的确实忘记了“是谁在读书?”“是谁在学语文?”这些基本问题。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很少给学生一点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读书,但只是让学生草草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分析重、难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困难,长此以往便感觉到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于是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越来越怕读书,越来越怕学语文。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一定要是学习主动者。

(2)有效教学强调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教学要淡化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鼓励、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语文学习才能有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才能变为现实。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年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查阅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经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使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完成同一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作学习是积个人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体现创造性、开放性地学习及知识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我想我们应该:“做最好的老师,上最高效的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目标和矢志不移的努力方向。不管成功与否,我愿各位老师都能“桃李芬芳满天下,教书育人成大家”!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针灸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下一篇: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