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20 07:41:34

激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措施探讨

(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 要】高中物理难学、物理难懂,一度成为学生口头语,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选科时,不愿选物理,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尝试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喜爱物理,最后我觉得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掌握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一些问题,自然就喜爱物理。本文作者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教学体会,提出激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措施。

【关键词】激活;角色;对话;课堂气氛

1.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激发自身灵感,丰富知识面,为更好激活课堂打下基础 教师担当着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角色,他的教学形象、语言形态和语言能力、人格力量和情感品质,是传输教学内容、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师对于各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直接决定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益,面对同样的文体,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社会生活资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反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新课程的综合化,学习领域的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知识。在过去课程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许多教师教教材,导致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窄,课堂死气沉沉。而新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给学生学习带来动力,也给教师带来了学习压力。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面对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没有丰富、博深的知识是不能激活课堂。

例如:我在进行“宇宙航行”教学时,运用我所掌握的天体知识以及我国发射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嫦娥一号一些知识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还讲述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成就,这样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积极讨论探索三大宇宙速度形成原因。课后我想:若没有丰富宇宙课外知识,教学又照本宣科只会使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也达不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更失去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在实施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在教学中产生灵感,不断意识到自己从未发现过的潜力,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2. 通过转变角色,激活课堂教学 以前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没有活力,教学效果比较差,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课堂。

例如:我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教学中,若按老教材的教法老师当“演员”独占课堂,按设计好实验步骤做实验,学生做“观众”观看教师做过实验之后再做实验,学生听得毫无兴趣,做实验也是敷衍了事,转换角色后,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让位给学生,教师退居“二线”只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方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讨论实验方案有四种之多,让学生获得独到的感悟,提高了探究能力,案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教师是引领者,师生一起充当探索者,在课堂上不断涌现出奇思妙想,激活课堂。再如:我在“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时,我让10名学生臂挽臂站在教室讲桌前,左边同学当振源,其余同学作为波传播的质点,当作振源的同学上下起立时,带动各质点也上下振动形成波。通过此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波传播,传递的是波的形式和能量,而作为传递波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同学们臂和臂间相互作用也解释了波传播是靠质点间相互作用把波的形式和能量传递出去。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了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舞台,这种互动式课堂变得更灵活更开发。

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备课、教学方式、教学语言、课堂组织形式等各方面都要相应改变。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可采用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用案例进行教学。

例如:我在进行“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教学时,利用案例教学激活课堂,例题,汽车刹车后在地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痕迹,路警同志测出痕迹长S,刹车后车轮与地面间摩擦系数U,车重G,计算出刹车前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我在教学时通过投影或播放鲜活的交通事故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认真分析、思考,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学生以后有汽车时自然把安全放在首位。

3. 在师生对话中碰撞思想的火花 我国教育界著名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是激活课堂最有效方法。在交流对话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堂气氛。

例如教学片段“推导动生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

师:下面对图2中“动生”来实施对电磁感应现象研究;

图2导体棒ab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A:会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师:能确定吗?

生B:不会发生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感应电流,因为没有闭合电路。师:这样回答就精确多了,ab棒没有构成闭合电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会产生什么呢?

生B:产生力的作用。

师:力?什么力?谁受到的力?生B:当ab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棒中自由电子随棒一起在磁场中垂直磁场运动将受到洛仑磁力作用。

师:自由电子受洛仑兹力作用怎样运动?生B:将向b端移动。

师:很好!这样就会在ab棒的两端分别积累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从而使ab棒实际上成为一个……生:(全体)电源(池)。

师:对!电源,谁能给出这电源的电动势定量表达式?

生:思考、讨论。

师:想一想,当ab棒的两端积累的正负电荷不再继续增加时,随之运动的自由电子受哪些力?什么关系?

生:哦!我会了。

师:指名学生板演“动生电动势定量表达式”导出过程。

这是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从清晰流畅的逻辑线索中引领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留下久远的回忆,同时用简捷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思索,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4. 敏捷地捕捉动态课堂气氛,激活课堂 高中物理课,每次课往往觉得时间很紧,总是想按照计划把课程内容上完,才会松一口气。往往忽略学生的感受。这种以“教师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要求,下面案例体现教师敏捷地捕捉到学生状态并加以转化利用,而且善于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

案例:星期一早晨,天气阴暗。我走进高二(9)班教室,一心想着怎样按备好的课进行教学。但是,当我走进教室时,我觉察到学生刚从家回来,可能是学生在家做家务活或星期天玩得很愉快、太劳累了。多数学生趴在课桌上休息,现在的课堂气氛不适合上课,我用唤起注意的方式给同学们讲了杰出物理学家和化学化法拉第的故事,在向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不断注意到谁在听讲,谁提不起精神,或心不在焉。在讲法拉第全家6口人就靠父亲打铁为生,由于家境贫寒,他7岁上学,9岁退学,13岁到里波书店当送报童,后因勤快,吃苦耐劳、爱动脑筋而被老板里波先生收为书籍装订学徒工,随着故事深入,全班同学都仔细听。学生们的聚精会神促使我把法拉第如何发现“磁生电”讲得更加有声有色,为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这节课做了最好引入,也激活了课堂。

事后,我想:不论我课备得多好,或者我对课的内容多么富有激情,若学生无动于衷,没有反应,再好的备课也没用。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情境就是这样,我必须想方设法,用我的激情、思维灵感激活课堂,这样才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室里的生活是充满偶发性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具体情境。要善于捕捉动态课堂气氛,激活课堂使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吴刚平《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2-08-11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