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2-09-20 07:28:30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

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课堂做为教学的主阵地,也就是生成性知识总结的源泉.生成可以在预设中生成,也可在预设外生成,只有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预设知识的生成性总结,同时,拓展课堂教学中预设外的总结性知识生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

一、定义适用度拓展性总结

定义,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相关的定义,层次和限制条件都比较多,应用中变化繁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进行“点破立”的引导.

案例1:基因频率的定义

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出发,可总结出如下公式1:A基因频率=

A/A+a.

在实践中,利用传统的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公式: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由此推导出公式2:An=AAn+1/2Aan;an=aan+1/2Aan (n代表第几代),同时针对自由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公式3:AAn=A2n-1;Aan=2An-1×an-1;aan=a2n-1(n代表第几代),如果面对部分个体不可育的情况,则学生生搬硬套公式便会出现问题.

例1(2010全国卷2)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B. 1∶2C. 2∶1D. 3∶1

如果对公式1作出适当修正:A可育=可育个体中A/可育个体中A+可育个体中a,则相应变化:公式2: An可育=AAn可育+1/2Aan可育;an可育=aan可育+1/2Aan可育 (n代表第几代),同理针对自由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公式3:AAn可育=An-1可育2;Aan=An-1可育2×an-1可育;aan=an-1可育2(n代表第几代),本题即可简化解之.

二、解题过程的归纳性总结

解题过程中的生成性总结,一般是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概括性.

案例2:家族系谱图解题步骤:

1.判断遗传方式,写出相应的表现型通式:如图中根据口诀,判断甲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乙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由此表现型通式为:甲正常:A_,甲患病:aa;乙正常:XB_,乙患病:Xb_.

2.据所求个体表现型,写出其部分基因组成:如图中6号为A_XBX-,7号为A_XBY.

3.据所求个体相关的隐性个体,补全其基因型:如据甲病隐性1号、乙病隐性5号,6号为1/2Aa XB XB或1/2Aa XB Xb,据甲病隐性8号,7号为1/3AA XB Y或2/3Aa XB Y .

对此在实践中发现,并完善性归纳:(1)若所求个体的父母或子女中有隐性个体,则该个体部分基因型中相关遗传病的未知基因一定为隐性;(2)若父母或子女中无隐性个体,而其兄弟姐妹中存在隐性个体,则该个体部分基因型中相关遗传病的未知基因应有两种情况.

4.分枝法求每对性状的患病概率:

甲病:6号Aa×7号Aa(2/3)

患病(隐性):aa=2/3×1/4=1/6

正常(显性):A_=1-1/6=5/6

乙病:6号XBXb(1/2)×7号XBY

患病(隐性):Xb_=1/2×1/4=1/8

正常(显性):XB_=1-1/8=7/8

当然,无论显性还是隐性遗传,均从隐性性状突破.复习实践中还会涉及到夫妇一方为来自随机人群,结合自由下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变化,计算中尤其注意比例:人群中携带者概率与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区别.

5.据问题组合比例:例:6号、7号生出两病都患的个体概率应为1/6×1/8;6号、7号生出正常个体的概率应为5/6×7/8.组合比例要注意多元化解法:如6号、7号生出患一种病的个体的概率:(1)1/6×7/8+1/8×5/6;

(2)1-1/6×1/8-5/6×7/8;(3)1/6+1/8-2×1/6×1/8;(4)5/6+7/8-2×5/6×7/8.

三、解题方法的完善性总结

解题往往注重方法的归结,针对不同知识点特殊题型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参与归纳中理解方法,在实践中学会拓展.

案例3:家族系谱图中遗传方式判断归纳

归纳口诀: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②隐性遗传看女病,③父子都病X性,④病男父亲携常性;⑤有中生无为显性,⑥显性遗传看男病,⑦母女都病X性.⑧直系男病伴Y性.

对上述总结需配套理解:

原理:①②③句的原理: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色盲症为

既定的预设方案继续下去,老师就应该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的程序,这便是“生成”.“生成”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一旦有“生成”,说明学生完全沉浸于生物世界,有着愉悦的求知欲.一堂完整的、高效的课,就应该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走向精彩的生成.所以,“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预设”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生成”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了充分的“预设”,激发合理的“生成”,这才是一节完美的生物课.

精心的预设是为了精彩的生成,同时从生成的效果中还可以看出预设是不是充分,两者互为补充.所谓“凭栏听雨”还需“未雨绸缪”,所以说预设是必须的,生成是必要的.我们不能一昧的只是追求预设的完美,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处理好意料之外的生成.只有两者兼备,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我们的课堂才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充满生机的课堂、和谐的课堂.

例):

XbXbXbXbY,女病父子必病

⑤⑥⑦句的原理: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眼球震颤病为例):

XAX-XAYXAX-,男病母女必病

条件限制:

a:①句中的“无”(⑤句中的“有”)为父母均无(有);而①句中的“有”

(⑤句中的“无”)为子代中部分个体有(无).

如图1中:1、2看4隐性,4看1常染色体

如图2中:1、2看4显性,1看4常染色体

b:②中“看女病”(⑥中“看男病”)为看系谱图中所有生病的女性(所

有生病的男性);③、⑦中的都病遵循“一票否决”原则,即只要所

有生病女性的父亲和儿子(所有生病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中有一个不

患病,就不是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而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如图3中,需看的病女:4、5、11、17,由于17看12常染色体

c:④句针对隐性病但又无女病,则从病男父亲的携带致病基因与否,判

断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

如图4中:1、2看3隐性,若3看1携带致病基因常染色体,若3看1不携带致病基因X染色体

上述遗传判断,其原理是学生常用的判断角度,但基础较弱或接受能力欠缺的学生运用的有效性不够,所以通过口诀记忆配以完善性的注意点,可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应对的灵活性.

实例4:细胞分裂方式判断的“三看识别法”

1.一看染色体奇偶性: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

偶数二看

原理: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数和形情况如下:

据上所述,n若为奇数,只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2.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三看

原理:(1)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减二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注意:若细胞分裂图为着丝点分裂状态,则看细胞一极有无同源染色体;

若细胞分裂图为非着丝点分裂状态,则看整个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3.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或分离:有同源色体配对或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色体配对或分离有丝分裂

原理:(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的联会和四分体中均显示出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行为,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同源染色体的将分离状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下一篇:和家人去远行露营旅游装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