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学科特点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20 07:22:23

关于英语学科特点的分析与思考

思考并理清英语教学的一些实质问题,对深化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新世纪的英语教学很有必要。对此,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若干英语教学的实质性问题,与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人们学习母语,不是从知识到能力,不是依靠知识的引导,而是依靠对语言的多次体验模仿和艰苦的磨练。夸美纽斯说过:“英语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英语能力来源于语言实践,外界的理性灌输对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不会很大。英语实践指的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英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运用”的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英语语言,习得语言,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学中只重英语语言知识,不重实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禁锢、束缚着中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和行为,“应试教育”严重干扰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著名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认为,英语课堂应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教师要把每一节英语课设计成形式多样的,富有情趣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自然习得英语能力为主,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指导、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自练中的难点与疑点,少做理性分析,要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动脑、动口、动笔,强调阅读量与写作量的积累。当英语实践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产生英语“质”的飞跃。除此,绝无任何捷径。

二、英语是一门思维性学科

英语教学的主要内涵是英语语言教学。思维是无形的语言,语言是有形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的运用就是思维的运用。所以说,英语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语言学习来设疑、启疑、激疑,启发学生在英语的运用中质疑、析疑、辨疑,让学生在思考中闪现智慧的火花,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尤其要重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可采用:(1)“发散式提问”,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借助教材和阅读材料的内容,把发散提问具体化。(2)“属性列举”,将属性从给定的情形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3)“精致性训练”,即给阅读材料添加细节,使之更详细、更具体,润色某一想法。这种训练可激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储存的语言信息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有选择、有创新的运用。(4)“情节发展训练”,即训练学生根据节选的阅读材料的情节符合逻辑地推导出发展情节,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把故事补充完整。

三、英语是一门能力性学科

英语国家的人即使没有学过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他们说起英语来也非常流利、非常正确、非常生动形象。这就是母语学习的特点,就是说在自然学得语言的同时,也学到了语言知识,而不是靠先积累语言知识,再发展为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英语仍具有其作为母语的这一特征。我们不能说英语语言知识没有作用,它是基础,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实践中自然地学习的,但英语语言知识不能自动转化为能力。因此,中学英语不能仅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教学,而应该作为一门能力课程来训练。但是,当前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以讲知识为主,讲语法知识多,讲文章知识多,讲写作知识多,而结合语境指导学生实践少,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迁移训练少。这样背离英语学科的特点组织教学,当然难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培养出的大多是能输入不能输出的应试机器。

四、英语是一门社会学科

为什么中国人到了英语国家,两三年即可学到非常理想的英语?因为他置身于整个英语社会,他的生活、工作、学习、活动无不在耳濡目染英语,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实践。无论谁,只注重课堂学习,是绝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因为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英语的内容,英语是生活的工具,英语的社会性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是多渠道的、多角度的、多形式的,英语课堂是没有墙壁的。英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观察生活,体悟人生。阅读也是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间接的体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要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精读与泛读的关系,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课内要精读,课外要博览;课内学方法,课外重运用。只要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精读与博览结合起来,学与用结合起来,英语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五、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英语中的每个单词,每个习语,如果离开了一定的语境,就没有了生命力。以figure一词为例,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体型、轮廓”,可以表示几何中的“图形”,可以表示艺术中的“雕像”,可以表示数学中的“数字”“算术”,可以表示经济上的“价格”,还可以表示语言学里的“修辞手段”等。英语阅读材料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又涉及社会、道德和情感等人文科学,并能够传递各方面的信息。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注意题材的系列性和丰富多样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各种不同语境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使本来枯燥干瘪的词、句、语法规则有血有肉。英语的“综合性”特点还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积累,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让英语和其他各类学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上一篇:针对实践运用构建模块教学 下一篇:如何上好中专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