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菱角设施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0 06:57:23

鲜食菱角设施栽培技术

摘要 菱角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嫩果可作水果食用。该文介绍采用鲜菱角春提早栽培提前上市、秋延后管理延迟采收的设施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鲜菱角的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菱角;播种;移栽;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54.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88-02

菱角,又称芰、水栗、菱实、芰实,菱科菱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菱角最早在欧洲栽培,我国栽培菱角最多的地区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菱角嫩果能够作水果食用,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含量达到了3.6、0.5、24.0 g/100 g,同时富含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养生效果和药用效果[1]。菱角可腌制食用,菱叶可作青饲料或绿肥。采用大棚育苗和促早栽培,鲜食菱角于5月初就可供应市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菱角设施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通过2年的品比试验,筛选出以下4个适合大棚越夏茬口栽培的菱角品种。

1.1 大青菱

该品种为中早熟种,品质好,果形大,单果重20~30 g。皮绿白色,肩部高隆,肩角平伸而粗大,腰角亦粗。略向下弯。果皮厚,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2∶1。

1.2 姜堰红菱

该品种为早中熟品种,单果重25 g左右,品质好,肉脆而带粳性,皮较薄,味甜,宜生食。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0。

1.3 邵伯菱

该品种为早熟种,单果重20 g左右,皮绿白色,肩角较大,腰角尖锐,皮较薄,味甜,宜生食,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0。

1.4 五月菱

该品种为早熟品种,单果重25 g左右,两角平伸,产量中等,皮薄肉厚,菱肉含水多,为生食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苗床准备

通过设施条件,提前适期培育出优质菱角大苗、壮苗,延长菱角的供应期,是优质高产菱角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苗床要求大棚南北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苗床的面积为大田面积的5%。播种前15 d,搭建大棚并覆盖双层薄膜能够增加棚室内的温度,有利于育苗。在大棚内建立育苗池,池四周土埂高0.5 m,四周用地膜覆盖保水,施钙镁磷肥375 kg/hm2和有机肥15 t/hm2,放水泡田,并根据水面高度调整床面,尽量减少水位落差。播种前1周,苗床撒施生石灰1 500 kg/hm2消毒。

2.2 播种

适宜的播期在2月上中旬,播种前应将菱种取出洗净,一般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要求撒播要均匀。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大田用种量要适当增加,一般以600 kg/hm2为宜。

2.3 苗期管理

播后至出苗前,大棚以闭棚升温为主,温度不超过30 ℃,不需要放风,苗床内控制3~5 cm 的浅水层,促使早出苗;菱苗出水后,温度控制在白天30 ℃以下,超过30 ℃,中午通风1~2 h。当菱苗有3片真叶时,逐渐加深水层至20 cm,保持水层稳定,3月下旬以后,延长通风时间,温度不超过30 ℃[2]。

3 移栽

3.1 大田准备

种植菱角的地块要求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排灌系统。在棚区四周做埂,埂高为0.5 m。在移栽前10 d,施基肥培肥地力,一般施腐熟有机肥15 t/hm2或复合肥1 200 kg/hm2,施基肥后要耕翻耙平。蓄水在移栽前7 d开始,一般要求保持浅水层,其水深为15~20 cm。灌水后封闭大棚,以提高温度。

3.2 移栽

菱角的移栽时间一般为4月上旬,移栽的菱角苗要求有10片叶、菱盘直径15 cm、有2~3个分枝,起苗时要尽量少伤根系,并要确保根上带有老菱,边起苗边移栽,菱苗的行距为0.5 m,株距0.20~0.25 m,定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移栽时将菱苗根系轻按入水下泥土中5 cm,并理顺摆正菱盘[3]。

4 田间管理

4.1 大棚管理

移栽后7 d内一般不揭膜透风,将大棚密闭后提高棚室的温度,以利于缓苗。只有在中午大棚温度超过30 ℃时,才进行通风。在经过缓苗期后,可以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增加通风量。白天棚内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2 ℃,不能低于28 ℃。在夜间棚内的温度不能低于15 ℃,适宜的夜间棚内温度为18~20 ℃。5月中下旬,气温逐渐回升,要将棚全部揭掉。10月上旬后,气温下降的幅度较大,要及时将揭掉的棚膜盖上。盖棚后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逐渐调节大棚的通风时间和强度。在盖棚初期,棚内外的温度差异较小,白天可以通风时间较长,夜间闭棚保温。随着气候变化,棚内外的温度差异较大,应该逐渐减少通风时间和强度。在菱角生长的后期,棚温应该尽量保证在20 ℃以上,直到11月中下旬棚温低至菱盘不再生长时放水清茬。

4.2 水层管理

在菱角不同生育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要保持不同深度的水层。一是在移栽早期应该以浅水层为宜,水深不超过15 cm。因为移栽早期气温偏低,浅水层有利于保持较高水温和土温。二是5―6月,水层深度应该以20~30 cm为宜。因此此时期气温逐渐升高,较深的水层有利于保持水温和土温稳定。三是7―8月,此时为了降低田块温度,水层深度应该保持在30~40 cm。四是9―10月,此时期,温度逐渐降低,应该逐渐降低水层深度,以20~30 cm为宜。

4.3 肥水管理

5月,第1批菱盘及鲜菱角采收后,施复合肥300 kg/hm2;以后每隔10 d采摘1~2 次,采摘后立即施入复合肥75~150 kg/hm2,以为后期菱角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防止早衰[4]。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

病害主要有菱白绢病和菱褐斑病。菱白绢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小菌核属的齐整小菌核菌。多在夏、秋天气闷热、湿度大时发生和蔓延,水质污浊更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中部发生少数黄色小病斑,以后增多和扩大,使整片菱叶变黄白色而腐烂,同时蔓延到邻近叶片,以至整个菱盘腐烂。严重时,在2~3 d内即可引起成片菱盘烂坏,导致失收。病原孢子可随水流和风雨传播。防治方法:实行合理密植,防止夏、秋水面菱盘过于拥挤;保持水质洁净,防止污染。

菱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尾孢屑的一种,各地普遍发生,夏季或秋季均可发病,引起菱叶早落,造成结果减少和果实变小。患病植株初在叶片边缘发生不明显的淡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斑块,深褐色,天气潮湿时,其上生出多数黑色小霉点。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或病盘,携出销毁或深埋,同时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

5.2 虫害

虫害主要有菱金花虫和菱紫叶蝉,菱金花虫:又称菱莹叶岬,是菱的毁灭性害虫。初夏发生,繁殖极快,夏秋之交最易大发生,成虫和幼虫都在啃食叶肉,很快就可以将菱盘吃光。菱紫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为害菱角、芡实等。成虫和若虫均危害菱的茎、叶,造成减产,其危害程度虽不比菱萤叶甲严重,但也不容忽视。成虫体长4.5 mm,体呈紫色,头顶部有2个小黄斑点,两边各有3~5条褐色横纹,前翅紫色,腹部黄白色。卵长1 mm左右,呈香蕉形,白色透明,卵帽长条形,随着卵发育而渐变黄。若虫体亦呈紫色,腹部色浅。初冬季节,成虫在河、塘岸边杂草上产卵越冬,次年春季发育孵化即迁至刚出水面的菱盘上刺吸汁液。若虫羽化为成虫后,产卵于叶柄浮器的通气组织内,孵化后加重危害,1年发生5~6代,由于产卵期长,产卵量大,以至从第2代起就出现重叠现象,成群持续危害。防治方法:一般农药防治用80%杀虫单400倍液、18%杀虫双500倍液喷雾防治。如发现蚜虫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进行喷杀。

6 采收

4月下旬以后,菱角田封行,开花后15 d,当菱角充分长大,但皮壳还未硬化时,即可采收鲜菱角,一般8~10 d采收1次。6―9月,一般4~6 d采收1次,10月天气转凉,一般8~10 d采收1次。

7 参考文献

[1] 姜珏,梁晓明,陆建新.菱角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3):77.

[2] 林统益.水田菱角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05(5):37.

[3] 张秀高.菱角栽培技术[J].致富天地,2001(5):22.

[4] 菱角大棚长季浅水栽培技术[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3(4):15-16.

上一篇:固原市原州区设施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小拱棚西瓜复种茄子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