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时间:2022-09-20 06:13:17

浅析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仍存在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考核标准滞后等问题。建议创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全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促进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市场接轨。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方向,起着培训与就业工作桥梁纽带作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劳动者就业、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简述

1.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一个多行业、多层次构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业发展规程与行为准则,是对从业者实施行业规范的国家意志体现。它的实施,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现状分析

1.政出多门,名目繁杂重叠

培训机构多部门管理,造成重复考核认证的现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职前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办法和职后教育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其他各部委办亦从各条块实施了专门化培训,并发放各自行业的岗位培训证书。造成了培训机构多部门管理证书名目繁杂重置。而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在程序上缺乏沟通,在内容上互不承认,出现重复考核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健康发展,存在着引发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潜在危机,各类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待遇不对等

学历证书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是文化程度凭证。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指导原则,但现实中重文凭轻技能的现状并未完全改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其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回炉上职业学校或考其他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时间又时常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只重文凭的教育体制引发反思。

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缺乏质量意识,偏重认证的经济效益

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面临考验,部分鉴定机构贪多求量,往往从各自部门的利益出发追求高的通过率后的高额利润,而忽视质量将使证书反映的劳动者职业能力与企业生产岗位实际要求不相适应,影响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

4.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标准和考试制度的缺乏实用性和科学性

认证标准偏离企业的实际需要,我国企业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不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因此不能有效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就业方式的变化,不能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培训认证的教材是按课程学科体系编排的,认证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实际操作能力而重书面考试。这样的认证职业体系对培训学员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毫无用处的。

5.就业准入制尚未完全落实,无证就业现象比较普遍

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不重视培训认证,存在短视倾向。通常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对技能培训认证比较重视,而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忽视员工录用前的技能培训认证,上岗后为了降低用人的成本,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也是草草了事。中国纺织服装学会一位负责人反映,纺织行业目前有40多个工种有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但企业招聘时却很少会考虑对方是否有职业资格证,企业更习惯于让应聘者通过自己企业设定程序直接操作,在现场考查他们的技能水平。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职业资格证所处的尴尬境地。

6.国外资格证书无序认证活动

境外相关组织和机构或自行在我境内一些城市设置考试点,或是与我国学校和文化协会、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等其他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培训与认证,有些与国内的职业资格重叠。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境内开办的类似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的项目近百个,如美国认证协会(ACI)的注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CHRM)、国际商务认证协会(IBCA)的注册国际商务公关经理(ICMPR)、注册国际商务经纪人(ICBB)、注册国际商务师(ICBM)以及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的国际公认会计师等。这些虽多为分散行为,但这类现象却反映了我国在这些资格认证领域缺乏全面必要的应对机制。

三、对策与建议

1.推进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首先,有效地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调整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关系,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主体,改变各部门、协会、企业、事业单位证出多门的混乱现象,合理找出认证的法人。

其次,从法律的角度强化准入职业资格的法律地位,明确职业准入控制手段,建立职业资格市场运行的规则。

再次,强调企事业和其他经济单位在准入性职业和关键性岗位设置上的人员聘任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职业资格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最后,制定国外机构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格认证活动限定条款和具体的审核批准登记、管理等细则。

2.开展职业资格的清理,建立良好运行机制

首先,针对职业资格执行不力、证出多门、名目繁杂、国外资格证书境内无序认证等问题,开展职业资格的清理和整顿。

其次,通过建立基本制度和措施来规范职业资格,切实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对涉及准入性职业资格设置和人员聘用的企业事业和其他类型经营性单位进行监督,以提高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品质。

3.加快推进我国职业制度建设的进程,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的职业资格体制

首先,建议在适当时机成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加强职业资格主管部门的相应职能,研究我国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探索与该项制度相关的产业关系,即明晰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界限,制定相适应的运行规则。

其次,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资源,逐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角色作用,改善职业资格标准滞后于生产技术发展、对新兴职业响应速度缓慢等状况。

最后,加快对国家非准入性职业标准分类和规划,监管全国准入性职业资格的认证。

4.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才的全球流动性要求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人才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吸取其长处,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逐渐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之我见 下一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