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保护和延续

时间:2022-09-20 06:08:10

“老街”的保护和延续

摘要:山地城市肌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曲折蜿蜒、尺度宜人、个性鲜明的传统街道空间。街道空间成为容纳都市公共活动、整合多种城市功能、培养城市居民领域感和归属感的文化性空间,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传统街道空间形态对于延续城市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街道空间 地域化 保护和延续

中图分类号:D267.7文献标识码: A

山地城市传统城镇的街道空间体系,是在建筑适应特定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不同地段、不同区域的街道形态往往由于地形和位置的变化而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个性,而且传统的街道空间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人们以较长的时间去认识和适应其特征。而目前一部分住区的更新改造,尤其是大规模社区的兴建,往往较少考虑到对原有街道空间体系的传承,一些有历史意义的老街道由于大规模的拆迁而消失,而新的住区道路以机动车优先的原则建立起来,为了行车方便,将传统街道曲折变化的路线取直拓宽,而道路两旁的建筑由于体量的巨大,破坏了原有的空间尺度,失去了原有街道的韵味,削弱了人们的场所认同感。

因此,为了强化街道的识别特征,应对组成城市格局的街道的数量、长度、方向、空间形态和连接方式作细致的研究,以求在现代化的改造过程中保持街道的可知性,减少对街道整体空间的破坏。

①保护街道原有格局

新建住区的街道网络体系,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的街道网络体系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尽量维持原有的网络格局及道路走向,但是由于现代住宅建筑占地较大,加上现代机动交通的引入等因素,势必要改变原有街道的肌理,因此,在难以完全保留的情况下,可以将原有体系中最主要的步行系统保留下来,尤其是垂直等高线的踏步体系,作为新建住区的步行交通;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架空处理的方式,使原有道路体系从架空层穿过,仍然保持其原有空间格局。重庆两路口老街合作建房住宅群,虽然其体量远远大于传统建筑,但是设计中仍然坚持保留了原有的室外踏步体系,形成不规则的总体平面构图,并在场地内形成立体的室内外交通连接和不同层次的室外休息平台,不仅保留了城市上下交通干道的重要联系通道,也保留了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图1)。

②保护街道界面的连续性

重庆主城区的高层住宅主要以塔式为主,为了满足消防与运输等需要而开辟的众多次级道路,直接破坏了传统街道界面的连续、封闭的空间形象。因此可以采用设置裙房的方式将塔式高层连接在一起,形成连续界面(图2);也可以在住区中靠近街道的区域布置低层或多层连续的商业或住宅建筑,而将塔式高层放置在街道的后部(图2)。

③保护街道原有尺度

根据前文分析,为了避免大体量建筑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图3):

1)将建筑立面形式由一个完整的块面分解成符合人体尺度的小体量,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筑下部设置商业裙房,并将高层体量后退,借助下部的商业设施,加上行道树冠、招牌的遮挡,尽量将高层体量隐藏在人的视线关系以下(图3)。

2)将高层塔楼与低层或多层商业建筑分离设置,沿街布置独立商业设施,而将高层建筑布置在后部,并在剖面上分析街道内人的视线关系,尽量将高层建筑隐藏在前排建筑后;对于住宅群体而言,也可以靠近街道区域采用多层类型,远离街道区域采用高层类型,以此减少高层建筑的心理压迫感(图3),如重庆华宇老街印象住区(图4)。

3)可以采用建筑下跌的方式,利用地形高差产生的视线遮挡,将新建筑过大的体量隐藏在山坡之下。在街道空间的视线范围以内,其体量或者只看见一部分,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屋顶与山体融为一体,构成城市阳台(图3)。

4)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现代集合住宅体量一般较为整体,缺乏传统建筑小巧、多变、无序的组合韵律,容易对城市街道空间产生呆板、压抑的空间感受。因而可以通过其自身形体的变化,使其呈现出离散的状态。如重庆两路口老街合作建房住宅群,虽然新建筑在功能上已与原有建筑有较大的不同,但是设计师仍然通过地面标高随地形变化以及建筑平面形式随地形层层后退,结合简化的山墙与坡屋顶形式,塑造出与原有吊脚楼建筑群屋顶重重叠叠随地形起伏的传统风貌非常相似的韵味,使整个建筑从视觉上看似乎是由许多独立的传统建筑聚落而成(图1)。

④保护街道节点

节点就是一些要点,是观察者借此而进入城市的战略点,或是日常往来必经之点。多半指的是道路交叉口、方向变化处、十字路口或道路汇集处以及结构的变化处等。而在重庆主城区,节点可能是一条老街、一棵古树、一栋老宅、一间旧厂房、一弯湖水、山坡、山谷、溪流等任何市民对街道认知的重要标识物。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对于节点的保护,能够延续人们的认知,缩短人们熟悉新住区街道空间的时间和心理距离,延续人们的记忆,从而有助于延续原有的城市文化生活。

在山地城市中,尽管多数街道狭窄,但由于地形的限制和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市民对于街道空间的利用远远大于平原城市。街道空间成为容纳都市公共活动、整合多种城市功能、培养城市居民领域感和归属感的文化性空间,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居住空间设计中保护传统街道空间形态对于延续城市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和延续不仅是指住区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协调,还包括住区内外文化行为的相互交融。封闭的住区空间不仅营造出物质的墙,而且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因此只有面向城市空间充分开敞的住区空间,才能使社区生活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使住区真正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对“老街”的保护和延续。

参考文献

[1] 何智亚摄.重庆老巷子.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2] 重庆市规划局编著.重庆直辖十年优秀住区.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上一篇:金龙沟人工骨料料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油气田地面建设成本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