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爱情,孙中山临终最牵挂的人

时间:2022-09-20 04:55:17

辛亥爱情,孙中山临终最牵挂的人

2007年我国公映的电影《夜·明》中首次出现了孙中山早期革命生涯中的亲密伴侣兼卫士——陈粹芬。近一个世纪以来,因怕有损于国父孙中山的形象,无论是还是共产党,在所有孙中山的传记中都有意忽略了这位伟大的女性,以至于世人不知她的存在,她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悄无声息地被岁月的长河淹没。随着时代的进步,“伟人是人不是神”的观念渐入人心,陈粹芬才慢慢浮出水面,走入人们的视野。

一见钟情,共同反清

陈粹芬原名香菱,又名瑞芬,祖籍福建省同安县新安村。父亲是位郎中,19世纪中随厦门商人到香港谋生。1874年9月23日,陈粹芬生于香港新界屯门,因排行老四,人称“陈四姑”。她自幼父母早亡,未曾读过书,但习得一身好武功。1891年在屯门基督教堂,经好友陈少白介绍,18岁的她认识了26岁的孙中山。当时孙中山在香港丽雅西医书院读书,尚有一年才毕业。初次见面,孙中山英俊的面庞、儒雅的气质在陈粹芬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

短暂的寒暄之后,孙中山又像平日里一样宣传他的救国理念。他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谈到医生救人只能救少数人的性命,反满革命则救人无数;谈到“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而自救”;谈到要效仿洪秀全,清政府的统治,“还我汉族河山”。陈粹芬近乎虔诚地听着,一个字都不愿漏下。出身贫寒的她被孙中山的博学多识、远大志向所打动,仰慕之心油然而生,当即表示要参加革命。

陈粹芬那水汪汪的大眼睛、果断的巾帼气概也深深吸引着年轻的孙中山。相同的志向,使得这对彼此爱慕的年轻人很快就结成了革命伴侣,并在屯门红楼租屋住下,共同筹划反清行动。

在随后的近二十年里,无论是在香港、厦门、广州,还是在日本、南洋、越南等地,陈粹芬一直追随孙中山,在为革命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同时,也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她那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致、给了孙中山极大的精神支持与慰藉。她一方面充当他的护士、卫士,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保卫他的安全;另一方面充当他的联络员,接待来往的革命同志,传递密函,接应军火;另外还是大家的服务员,为来往的同志洗衣做饭,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廖仲恺、黄兴、宋教仁、、、胡汉民、冯自由等都曾受到她的照顾和接待,这让为革命背井离乡的革命志士有了宾至如归的亲切感,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孙中山作为党魁的凝聚力。

她机智果敢、英勇无畏,能骑马,会开枪,多次随军征战,奋勇杀敌,抢治伤员,被誉为“性格刚毅的女杰”,同志们都尊称她为“四姑”“孙夫人”。1895年筹备广州起义时,和陆皓东各自负责一批枪支弹药、匕首等武器,结果陆皓东经手的被查获,导致起义尚未发动就事败垂成,而她经手的,因藏匿的地点多而隐蔽,未出任何纰漏。

筹备惠州起义时,由于军械都是经海路秘密运送,从日本、美国、高丽方向运来的最多,而横滨为居中策应站。因当时妇女上下船只,不引人注意,故“陈粹芬女士独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邮船一到横滨,她即独自上船,传递密函。如此这般,往返接船数次,顺利完成任务。老革命党人刘成禹曾题诗称赞她“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

功成身退,远赴槟城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曾经出生入死的陈粹芬却选择功成身退。为何退出,有人推测因她认为国母只能有一个,她的存在会影响孙中山的形象;有人认为由于孙中山反对纳妾,一直未给她一个名分,尽管陈粹芬不图名分,但多少也会有些失望;也有人猜测由于宣统年间她患了当时认为非常严重的肺结核,因怕传染孙中山就离开他返回香港治病,后宋庆龄的出现使得复合无望。

而她本人在1942年是如此解释的:“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中华民国,我的救国救民愿望已经达到。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非中山弃我,他待我不薄,也不负我。”她视富贵荣华如浮云,生活简朴,始终留着民国初年女学生的发型。

尽管孙中山没有给陈粹芬名分,但在孙氏族人眼里,她就是孙中山的平妻。在孙家族谱里,陈粹芬排在发妻卢慕芬之后,宋庆龄之前。她作为孙中山的第一位革命伴侣,参与了历次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为孙中山、为革命付出了很多,也赢得了同志们深深的敬意,以至于1915年孙中山要与原配卢慕贞离婚,与宋庆龄结婚时,一些元老一方面怕有损领袖形象,一方面也是为她和卢夫人抱打不平,而极力反对。

与孙中山分手后,陈粹芬随孙中山的哥哥孙眉等孙氏族人居住在澳门。1914年又独自赴马来西亚定居槟城。她行事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特殊的经历,但由于她曾长期跟随孙中山在南洋各地从事宣传筹款等革命工作,当地华侨仍尊称她为“孙夫人”“孙太太”。每当对孙中山思念如潮之时,她就会打开箱子,拿出一块用绸缎层层包裹的金表,久久地抚摸。

那是1896年的秋天,孙中山流亡英国时不幸被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孙中山在香港雅丽西医书院学习时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全力营救,终于脱险。临别之际,康德黎送了他一块大如小螃蟹的金质怀表,上有金链一条,金盖面刻有其英文名字“Y.S.Sun(孙逸仙)”。孙中山又将这珍贵的礼物转赠给了陈粹芬。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到南洋时,她失声痛哭。她说:“我虽然与中山分离,但心还是相通的,他在北京病危期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他在空中飞翔。”陈粹芬设坛遥祭七天,感情之笃,异乎寻常,在当地传为佳话。

“有冰更好”,刻骨铭心

孙中山病重期间,交代完国事家事后,曾一个劲地念叨:“我要睡地下。”宋庆龄和同志们都说:“地下冷,不能睡。”孙中山又说:“有冰更好。”大家都认为他已病危在说胡话,宋庆龄难受得直掉眼泪。两年后,孙中山长子孙科去南洋看望陈粹芬,说起这段,她听罢泪如雨下。原来这是她和孙中山热恋时的一段对白。当时他俩租住在屯门,清政府对孙中山的反清言论很不满意。为了防止清政府的爪牙半夜来抓人,练过地躺拳的陈粹芬要睡在地下,这样一旦来人,躺在地下的她会早一点听见动静,以便孙中山及早脱身。两人之间就有了这样一段对白:孙中山提出“我要睡地下。”她说:“地下冷。”孙中山接着说:“有冰更好。”一般来说,一个人临死前的呓语,往往反映了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事情。孙中山弥留之际还牵挂着她,可见对她用情很深,对一个女人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她陪伴孙中山多年,“但终身无所出”。1915年在槟城抱养了一位苏姓华侨女婴,取名孙仲英,母女俩相依为命。1932年,陈粹芬应孙科之请回香港、澳门居住。一年后又被孙科接至广州东山二沙头居住,帮他照顾读中学的两个儿子。养女孙仲英后赴夏威夷檀香山读大学,并与孙中山的侄孙孙乾相爱。孙乾比孙仲英大七岁,虽然论辈分,孙仲英是孙乾的姑姑,但因二人相处多年,感情深厚,再加上没有血缘关系,在孙科的支持下,两人于1937年在意大利米兰结婚。

陈粹芬虽后来未能与孙中山在一起,但先后由孙眉、孙科、孙乾等后人奉养,被视为家中长辈,卢夫人和她感情也很好。当初卢夫人多次劝孙中山纳妾,就是为了陈粹芬。1949年秋,孙科为母亲卢夫人做83岁大寿,当时二位夫人手挽手走下楼梯,“状至亲昵,宛若姐妹”,在场的亲友们热烈鼓掌。

1962年,她因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与世长辞,享年88岁。

上一篇:12星座运势 下一篇:巴黎情迷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