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选择自己的人生

时间:2022-09-20 03:14:55

李远哲,台湾新竹人,1936年出生,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台湾人。

李远哲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他从不从俗和随大流,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常常想,照老师说的那样去做,就会对人类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吗?我常常觉得不是那样的,我总是觉得应当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做一个很好的人,一个能干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了能做一个“很好的人”和“能干的人”,李远哲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把父母给的零用钱拿去买书,由于大量阅读,李远哲的眼界逐渐开阔和明亮了。在1948年1月的《开明少年》月刊上,李远哲看到一篇小说《蓝色的毛毯》,他受到很大的启发。这篇小说讲的是俄国沙皇时代的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生活万分艰难。有一个农夫剩下的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块蓝色的毛毯,也被地主抢走。在万般无奈和气愤之下,这个农夫逃进了山里,在深山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后来,苏联革命成功,人们找到了这个农夫,把蓝色的毛毯还给了他,此后,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篇小说使少年李远哲看到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后来在回忆这次阅读经历时说:“这个信念对于我一生的理想与抱负极具影响,因为我从此了解人应当勤奋努力,才能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现状;同时,也认识到要把中国从‘东亚病夫’变成数一数二的世界强国,也是十分可能的。但是,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也就是说,身为中国人的每一个青年,都肩负着这个责任。”

有一天,父亲李泽藩对李远哲说:“孩子,我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与你商量一下,根据目前的时局,再考虑到你将来的谋生问题,我觉得你不应该学绘画,应该向理科发展,将来最好当一名医生。我这儿有一本《居里夫人传》,你先看一看,或许对你选择自己的理想有所帮助。”

这本书对李远哲选择自己的理想起了重大作用,不过李泽藩先生没料到的是,李远哲选择了居里夫人所从事的事业――化学,而没有选择学医。好在李泽藩先生比较开明,没有过多干涉儿子的选择。

李远哲在读完《居里夫人传》后曾激动地说:“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能够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

什么是李远哲心目中“非常美好的人生”呢?在他的回忆和演讲中可以看出,“非常美好的人生”就是居里夫妇拒绝利用发现镭而发大财的那种忠诚于科学精神的人生道路。当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为创建制镭工业而求助居里夫妇时,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取得专利,就可以摆脱穷困,过上富裕的生活,还可以为居里夫人提供一个好的实验室。但居里夫人面对这种诱惑的时候说:“我们不能这么办,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科学家总是把研究全部发表的。我们的发现不过偶然有商业上的用途,我们不能从中取利。再说,镭在治疗疾病上有大用处,我不能借此求利。”

《居里夫人传》对正在成长的李远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后来在科学的征途上有了一个鲜明的坐标。正如后来他在一次演讲中所说:“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做科学的结果和成绩。在日常生活里很认真,对是非善恶分得很清楚的人,有严谨生活态度的人,往往是科学上做得比较好的。这就是科学的态度。如果日常生活里,很多事情都妥协了,是也好,不是也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抱这样态度的人,往往不能成为很好的科学家。我觉得生活得严谨、生活得认真,这是成为优秀科学家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他曾经写信给他的弟弟远钦说:“如果你不多读些正经的书,也许你对事物的看法想法,都会永远很幼稚,精神年龄永不会增长。我希望你通过阅读书籍,能够找到自己的理想,找出人生最正确的途径。”

上一篇: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下一篇:对公司青年员工成长与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