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时期日本报纸的发展特点与现实动因分析

时间:2022-09-20 02:38:17

幕末时期日本报纸的发展特点与现实动因分析

【摘要】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既是日本幕府统治末期,也是日本报纸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日本报纸发展,同日本即将步入近现展的历程时所受到的影响是高度一致的――国内矛盾日渐升级、外国势力不断入侵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对封建经济逐步瓦解。日本近代报纸以“自上而下”的“逆发展”方式不断成长,并且同政治运动紧密相联。日荷两国的特殊外交关系对此后日本包括报纸在内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幕府末期;日本报纸;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发展原因

报纸作为近现代社会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载体,往往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幕末时期的日本报纸发展亦是如此。作为变革时代的见证者与推动力,以及当时政治宣传最为有力的工具之一,日本幕末时期的报纸经过多年的发展,从由他国进献报纸到自主收集、翻译海外报纸,从翻译外文报纸到自主创办日文报纸,从过去的“消息报”逐渐转为带有政论观点的“政治报”。伴随着幕末时期的多次政治动荡,日本的报纸逐渐向近代报刊发展。

一、幕末时期日本报纸的发展历程

(一)“黑船事件”之前的日本报纸――《荷兰传闻书》(19世纪初至1854年)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葡萄牙等最早一批的欧洲商人与传教士,在“商教一体”政策的支持下,在整个亚洲地区进行大范围的商业贸易与宗教传播。虽然德川幕府在前期对这些来自欧洲各地的商人与传教士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但宗教及贸易活动却不断威胁德川幕府的统治以及整个日本地区的独立自主性,因此,德川幕府便断断续续地实行了近300年的“海禁”政策。荷兰作为当时同日本进行有限交流的少数西方国家,早期的西方文化科学知识主要是由在印尼的荷兰人传播至日本,被称为“兰学”。趁着“兰学”在日本的传播,《荷兰传闻书》也在这个时期传入了日本,使得“幕府要员通过荷兰的《荷兰传闻书》了解海外情况”。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荷兰传闻书》在当时并未公开,只有幕府大臣才有资格阅读。“但是,(‘黑船事件’后)与各国签订条约的结果,《荷兰传闻书》也不得不公开化了。”[1]而幕末时期报纸的“公开化”,其实质是将报纸的阅读权限从幕府要员扩大至各藩的上层人物,并非现代意义上以大众为基础的全社会公开化,这是由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统治制度所决定的。

(二)幕府官版报纸的出现与消亡(1862年至1863年)

幕末时期官版报纸的出现和发展,同当时日本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蕃书调所”的成立有关。1854年,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同美国签订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而与此同时,《荷兰传闻书》的阅读权限也从幕府降到了地方“大名”一级。同年,荷兰政府决定直接向日本政府提供报纸,因此政府要员们也不再阅读《荷兰传闻书》。

此时,在日本国内,“开国论”与“攘夷论”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国内的舆论尚未完全统一。鉴于西方列强的外在压力,幕府不得不将“开国论”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为了宣传“开国论”,统一国内的舆论,幕府当中的开明人士也决定要将报纸公开化。安政三年(1856年),为了迎合“开国论”以及翻译西方著作的需求,德川幕府设立了“蕃书调所”①。“蕃书调所”成立后,将荷兰政府所提供的报纸进行翻译,以日文报纸供政府要员阅读。日本同西方五国签订《安政五国条约》后,进一步扩大了开放程度,“蕃书调所”也扩大了报纸翻译的来源,从过去单一翻译刻印荷兰的报纸扩大到“翻刻了欧美人在中国的香港、宁波、上海等地出版的报纸和杂志”[2]。当时主要发行的官版报纸有:《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官版海外新闻》《官版海外新闻别集》《官版中外新报》《官版香港新闻》《官版六合丛谈》《官版中外樵志》和《遐迩贯珍》。官报的出现,虽然在幕府的“开国政策”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化、宣传作用,但随着“攘夷论”逐渐在日本国内舆论中占据上风,官报最终不得不停刊。

(三)外文报纸的影响――手抄报与外国人经营的日文报纸的出现(1863年至1868年)

1.手抄报的出现――幕府了解海外情报的新手段

外文报纸的出现早于官版报纸。在《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发行的半年之前,约在1861年7月②,留日英国人汉萨德(A.W.Hansard)就已在日本长崎发行了《长崎航运及广告报》,并于同年11月移居横滨,创办了《日本先驱报》。这两张报的创刊及发行,开了外国人在日本本土发行外文报纸的先河。之后,十几种外文报纸陆续在幕末时期创刊发行。

失去了海外情报工具的幕府要员,并没有因官版报纸的停刊而坐以待毙,他们退而求其次,命令原属“蕃书调所”的学者组建“会泽社”,以非官方的形式翻译外国侨民所发行的报纸,以手抄方式发行供幕府要员阅读的手抄报。这一时期“会泽社”主要翻译发行的手抄报为《横滨新闻》《日本每日新闻报》《日本新闻》《日本特别新闻》《中外新闻纸》。这些手抄报发行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幕府要员了解新近的海外情报,但是随着手抄报的发展,之后“愿意看的人也可以购阅”[3]。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购阅范围也仅仅限制在日本上层人士,平民尚无权利与能力购买阅读。

2.外国人经营的日文报纸

“黑船事件”之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对日本报纸发展产生影响的,便是“领事裁判权”在日本相应开放港口的执行。依据这一特权,外文报纸在日本的发行较为顺利。这些外文报纸最初无外乎是以全体外国侨民为发行对象,由于不受幕府的制约,这些外文报纸也能够大胆地对幕府进行政治批判,不仅对幕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发行区域的那些最早修习西学的下级武士的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随着外文报纸影响力的增大,一些外国人也尝试在日本创办日文报纸,《海外新闻》《万国新闻纸》《伦敦新闻纸》以及《各国新闻纸》这四种报纸是这些报纸中较有影响力的。

从过去“蕃书调所”和“会泽社”的翻译人员参与外文报纸的翻译,到成为记者或报社经营人员进行新闻活动、参与报纸经营,在西方资本主义对日本封建制度的冲击和瓦解的这一大时代背景之下,日本近代的新闻业也在这股强大的时代变革潮流中逐渐孕育出萌芽,为此后日本新闻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试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下一篇:新预算法实施后对事业单位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