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瓷艺术

时间:2022-09-20 02:08:34

元青花的瓷艺术

元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花瓷的数量质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巧识元青花

青花瓷,英文译作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这里的“青”和“花”两个字值得注意,青是色彩属性,花是装饰效果。“花”含义简洁,即以线条为主构成绘画形象的彩绘瓷,而不是全器罩蓝的色釉瓷或仅以蓝色作为色块、斑点装饰的“点彩瓷”、“花斑瓷”。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钴的色相是蓝色。蓝色又为何成为青色?古语中,青即靛青,为青色颜料。蓝即蓼蓝,是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正如古文《荀子・劝学》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我们常常会因为青、苍、碧、绿、蓝这五个字而被混淆视觉。青即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青天也称碧落或碧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青草也叫碧草。但先秦文献《考工记・画绘之事》中称“东方谓之青”。如今,至于元代文献中“青白花瓷”等概念是不是指“青花”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元代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雅致的青花瓷器,可谓“百年风雅一峰青”!

元青花的瓷质艺术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结束了此前宋、金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为境界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这使得包括瓷器在内的外贸商品的需求量迅速激增,给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中国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明,其他各朝历久不衰。到了元代,青花瓷生产品种繁多,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元青花不仅注入了时代的印迹,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造型上

元青花瓷的造型多见的为罐、盘、梅瓶、葫芦瓶、长颈瓶、扁瓶、玉壶春瓶、执壶、高足碗、盒、水滴、托、盏等,其中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元青花器型丰富多样,别具一格,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这在元以前的朝代很少见。这些大件器饱满、厚重,气派非凡,具有鲜明的元代特征,造型的总体风格是重气势和力度,而不斤斤于细节的雕琢,有人说元人之瓷“粗者自粗,精者自精”,气势精者也不失其粗犷的风格。

瓷器造型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同朝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元代的造型特点是胎质厚重,陶瓷器型多为大型的作品,这可能与皇宫贵族们骄奢淫逸、大吃大喝的生活习惯有关。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仍在造型中占主要地位。在元瓷中大部分器物仍具有传统的中国风格,还有一些流行的器物是从唐、宋等前朝发展演变而来的。

此外,伊斯兰文化东渐对瓷器造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蒙古的崛起及其对亚欧广大地区的征服,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东渐。在频繁的军事活动中,他们带来了新的手工业技术和充满了伊斯兰风格的艺术。为了供应出口,出现了典型的器物如大碗、大盘都是适合伊斯兰地区的饮食习惯。最后,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影响。游牧民族生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生活习俗与定居民族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日用器皿方面也体现出来。西亚诸民族与蒙古族相似,都以游牧为主要经济活动,他们在毡毯上席地而坐及饮食的方式使他们对于便于携带的器皿,及金银制品具有特殊的感情。这些日常生活养成的习惯,是元青花大罐、大盘、高足杯(碗)、扁壶等器型产生的依据。

装饰上

元代的艺术形式多样,无论是戏曲、小说、绘画、丝织工艺以及金属工艺均对此时的瓷器装饰影响较大。元青花绘画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与人物故事等。元青花瓷的装饰特征是层次多、画面满。但由于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并不给人以琐碎和堆砌的感觉。元青花的图案装饰分较多层次,在器物身上以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密切结合,构成整体。在处理方法上大致有两类,一是主题纹饰,另一类是由辅纹构成的图案纹饰。

在元青花的主题图案纹饰中,以整幅图画为主题的纹饰较为常见,如人物故事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等。此外,元代工匠还会将民间生活的情景、杂剧版画、传说故事画在瓷器上,如梅妻鹤子、四爱图、昭君出塞、三顾茅庐、吕洞宾等,这些历史故事使青花瓷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以往瓷绘艺术不能相比的。在动物纹饰中,主要以苍劲有力的龙纹为主,还有一种为人们普遍熟知的是植物纹饰图案。植物纹饰图案的内容要比前代宽泛得多,除了以前常见的牡丹、、牵牛、萱草外,还增加了番芭蕉、瓜果、山茶花、石榴、葡萄、枇杷等水果类别。

相比主题纹饰,元青花瓷的辅助纹饰就显得简单许多。辅助纹饰主要用在器物的口部、底足部,在器物身上往往用来隔开几组主题纹饰。

元青花的历史回忆

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继宋代的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与彩绘瓷之后,又一次的创新和飞跃。元代青花绘画艺术特点是笔势飞动,气势磅礴,整体效果阔绰大气,给人不拘小节的直观感受。其用笔纯熟,悬肘运腕而写,所绘出图案,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

到了元代的中晚期,青花瓷的烧造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其特征是胎体厚重而又洁白,釉面釉色莹润,白里泛青,纹饰素雅,色调清新,图案层次丰富等等。其中有些器皿采用高锰低铁的进口青料,这种颜料又俗称“苏麻离青”、“ 苏派勃青”或者“回回青”。元代初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材料。其特点是颜色浓艳凝重,并带银黑色结晶状斑点(俗称铁锈斑)。虽然目前市场上仿品成风,但唯独这种铁锈斑的颜色,是后人无法仿造的。元代青花瓷的繁荣,也为明清五彩瓷和粉彩瓷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提出,要将青花瓷定为中国“国瓷”,以取代被世人普通接受的青瓷的“国瓷”地位。

上一篇:智能纳米加热杯 下一篇:“爸爸精神”集千万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