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节奏 实现高效

时间:2022-09-20 01:53:2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诫我们:“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这里讲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学法指导。

生活实现了高节奏,课堂同样追求高效率。我觉得每上一堂语文课都是在跳一首动人的舞曲,如何跳好呢?很简单,把握节奏,舞出风格。我觉得语文高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探究式课堂——主旋律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注重课堂细节设计——伴奏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链接而成的,精彩的细节越多,教学的效果就越好。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犹如围棋中的一个妙手,一穴得气,满盘皆活;反之,则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了。对教学细节的打造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技术和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途径。

1.诗意语言巧运用

语文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诗意的语言更是情与智的融合。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地球,同样,教师也应以诗化的语言带领学生游走在美的殿堂。如果老师的语言太过平淡,这份诗意无疑会顿时消于无形,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有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此,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诗意的煽情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将屡屡真情化为丝丝雨露,犹如一杯美酒,甜美浓烈,散发着智慧的馨香,浸润着学生的心田,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浓化语文味。

2.小小疑问妙设计

实现人性化的课堂教学,创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师还要掌握科学艺术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以问题完成主体性高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一切景语皆情语”。《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三个人刚逃出做海盗与后来自然景观发生了许多变化,可以提出问题,“前后景观有何不同?为什么发生了变化?”了解文本。然后更深一步提出问题“环境的写作往往有哪些作用?”“你觉得他们的想法对吗?”探究文本。在思索、比较中学习写作技巧,明白人生哲理。

教师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有争议或深层次的问题交给学生思索、讨论、争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三、注重发挥角色功用——引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让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境(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放开学生思路,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教师要欣赏学生的智慧火花,多激励学生,这种做法应细化在课堂行为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升学的可接受性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享受成功。师生互动,师生共舞,方能展现舞曲的精妙。

四、注意三“不”——岔步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2.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3.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支多变的舞曲,时而激荡,时而舒缓。文本是她的节奏,师生是她的舞者,只有跳出她的节奏,才能感受到其中动人心魄的美,才能实现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金镇中学)

上一篇:谈谈外语学习的中国特色之道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放低对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