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

时间:2022-09-20 11:40:05

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表面上是英语,但实际上又是中文的表达方式,被琼.平卡姆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中式英语”是评估译文质量优秀与否的最重要一个环节,它会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效果。

中式英语定义形成前景

1引言

中式英语是大家长期以来不断探讨的问题,它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英语交际中。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中式英语”现象已经漫天扑来,如果我们对其定义,形成原因,前景不加探讨的话,就很难识别出它的另类存在。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全球人民沟通的桥梁和渠道,大家唯一共同的语言就是熟知的英语。在中国,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英语也成为仅次于汉语的语言存在,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所以当汉语中的字、词、句在没有文化背景的情况下,逐字逐句被翻译成英语时,就会产生中式英语。由于多年受母语的熏陶,所以在翻译时也肯定会受中文的影响,从而导致的一种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死译、硬译、字字对译”的结果。这种既不像英语,又不像汉语的“双边语”,中国人和外国人均看不懂也不明白,而与此同时严重的影响了大家在对外交流中的表现。因此,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是直接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式英语的本质是介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受两种语言的交叉影响,它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系统性,不同于皮钦语与克里奥耳语,后两者都是殖民主义的产物。它是指译员在汉译英过程中,把汉语的语言特点、语言背景文化运用到英语语言中,从而译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中国英语的句子和语篇形成的内在原因是汉语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写出的英语句子和文章。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起来不象地道的英语而带有汉语的特点。由于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既定模式,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在汉语思维模式影响下形成的中国英语的句子和语篇就成为必然。为了减少中式英语,使译文更贴近于“信,达,雅”的境界,我们需要探究中式英语的本质特点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依据中介语、对比分析、错误分析、语言迁移等理论,通过剖析中式英语的三个表达层面:词汇、句法及语篇,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有规律性的特点并分析出中式英语是由于英汉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理解因素、翻译策略这些因素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式英语是不可避免的,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渡期,它是一种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客观性。汉译英过程中容易产生中式英语,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汉语和英语,而且要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我们需要多听英文广播,多读英文原著,逐渐养成英语思维习惯,逐渐习惯于英语国家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更贴切地表达出地道英语,从而顺畅地进行沟通和交际。

2从定义上看

具有中国“创造”且能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可的英语即是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而中式英语是以汉语语法与英语词汇为基础,是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缩写为Chinglish)。其实,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想法在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根据文献记载,中国英语是复旦大学教授葛传规先生于1980最先提出来的。在他的著作《英语学习》中曾经谈及到:“在中国的不同时期,讲或写英语都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需要表达出来,如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等,这些在特定时期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可以称为中国英语。”这种提法肯定了中国英语的现象及其正确的表达方式。1991年汪榕培先生在《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一文中定义的中国英语为: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在本土使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1994年谢之军在《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体》中认为中国英语应该是建立在规范英语基础上的能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英语。1998年罗运芝把中国英语概括为承载汉语特征的英语变体。而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一些中国英语学习者不遵守英语的规范和标准,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而产生的“错误”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不符合标准的英语。

3从形成上看

中国开始推广英语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从1980年复旦大学教授葛传规先生第一次谈及到中国英语,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才开始对中国英语展开研究。然而,中国英语的产生并非是偶然的,是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作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开始在中国不断传播,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英语在我国流行和普及。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人们在想要表达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时,会发现在标准的英语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所以国人按照汉语的规范,并融汇了英语的语法,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词汇而进行表达。中国在特殊情况下创造出的中国英语,蕴含着国人特定的思维方式和中国文化特点,这必然会导致中国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异。而中式英语开始于18世纪的比京语,这种语言是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文化的产物,其形成是单向的,是当时广州人与英国商人进行贸易交谈时的语言,底层是英语,结构主体为广东话,是国人学习英语最初级的体现。然而,随着英语教育的不断推广,学习英语的方式由一开始的自发学习转为学校教育,而人们也渐渐地脱离了比京语的浅层认识。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规范的影响,产生不符合英语思维和习惯的词汇和语句,中国式英语因此而生,它是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难以逾越的阶段。

4中式英语例子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有些话或词语在英语语言中可能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热荨H纭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有很多英语专业学习的人会认为这种表达是错误的。然而这种中式英文比比皆是,如:人山人海,中式英语就是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但从英语翻译角度来看“人山人海”是Huge crowds of people;红颜知己 Red face knows me,合适的表达应是 Confidante;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贴切的表达应是 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三心二意 Three hearts two meanings,贴切的表达应是Be of two minds;马马虎虎 Horse horse tiger tiger,贴切表达是:Just so -so;再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I’m not care three seven twenty-one,其实它想表达的意思是不顾后果:In spite of anything;一见钟情One sees clock feeling,贴切的表达: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类似和一见钟情相关的有 Love not at the first look,不要一见钟情;Hasty love, soon cold,一见钟情难维久;I fell in love with her at first sight,我对她一见钟情;Mary took to Jane as soon as they met,玛丽对简一见钟情。“彼此”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表达方式不同,如:You must have taken a lot of trouble about it. So must you!在这件事情上,你一定有很多困扰,也很辛苦!彼此彼此!They clicked with each other,他们彼此情投意合;They are smitten with each other,他们彼此倾慕;Day and night alternate with each other,日夜彼此交替。

5中式英语的前景

语言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它密切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两者密不可分。语言是智力活动的体现,它是对精神状态的反应,而思维在这种反应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可以归结于是对语言来源的探索。中式英语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学习英语的人而言,往往是将主观的理念与客观观念和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式英语是英语与汉语结合的产物,也是国人学习英语历程中必经之路,它是母语与目的语间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并不断趋向于目的语,它将会依赖于目的语与母语而生存,也绝不会消失,最终会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语言。目前,中式英语正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中式英语词汇在英语词典中不断增加,它正在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全面接受,中式英语已经走出国门,并悄然地影响着世界。

参考文献:

[1]葛传规.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3]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外语学院学报,1991(1).

[4]罗运芝.中国英语前景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5]黄路.中式英语的语音特点及其成因[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3).

[6]郑大伟.中式英语的词汇冗余[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

[7]王福祯,周华文.中国人最易说出的中式英语[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中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监管体制的路径思考 下一篇: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货物所有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