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之十三:圣彼得堡朝廷的室内乐

时间:2022-09-20 11:19:27

展品之十三:圣彼得堡朝廷的室内乐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为沙皇和他家属作的音乐》的文章。(见《音乐爱好者》2011年第6期)最近又买到两张一套跟沙皇有关的唱片,名叫《圣彼得堡朝廷的室内乐》,十分精彩。

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当然也影响了俄国朝廷未来的音乐生活。彼得大帝本身对音乐并无兴趣,据说,他曾对汉诺威公主说过:“我宁愿去航海或者去放焰火,也不愿去听音乐。”但是他却想把他的朝廷改造得十分西方化,比如,他派人去了解法国和德国朝廷里正在流行什么时装,也提倡在首都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当然要有乐队奏音乐以示庆祝,往往还有舞会,他派专门的舞蹈教师教跳舞。在这些集会上,人们常常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彼得大帝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按照他定下的传统,继续让俄国朝廷成为俄国社会西方化的中心。在这样的气氛中,俄国本国的传统文化就常常被错误地批评成“原始的”“粗糙的”“简单的”。俄国的贵族都请法国家庭教师来教法文、教跳舞,请德奥和意大利的音乐老师来教钢琴、教唱歌。上流社会以说法语为荣,即使是俄国文学家写的小说,也常嵌些法文词在其中,以示高雅。

在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伊凡诺夫娜(Anna Ivanovna,1730-1740)掌权时,她也对发展俄国的音乐、芭蕾和戏剧甚感兴趣。在她统治期内,俄国第一次上演了一部意大利歌剧,取得了极大成功。这部歌剧是意大利拿波里作曲家阿拉雅(Francesco Araja,1709-1770)作的,名叫《爱和恨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 and Hate)。当时阿拉雅正在圣彼得堡担任宫廷室内乐团乐长。

安娜·伊凡诺夫娜之后,伊丽莎白·彼得罗夫那(1709-1761)接位。她在位二十年期间(1741-1761),俄国朝廷的音乐生活蓬勃开展起来了。

伊丽莎白的接班人是凯瑟琳二世(Catherine II),她对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感兴趣,非常崇拜法国哲学家,亲自与伏尔泰、狄德罗通信。她出高薪聘请欧洲优秀的音乐家到她的朝廷来服务。她建立了宫廷乐队、皇家剧院,请作曲家为她写音乐作品,甚至亲自撰写歌剧脚本。于是,很多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音乐家们都聚集到圣彼得堡来,为俄国朝廷服务。

这套唱片是美国ARTE NOVA公司2007年出品的,两张一套,收有六位“冷门”作曲家的七首室内乐作品,由俄罗斯巴洛克乐团(Russian Baroque Ensemble)演奏。在这张唱片中,乐团参加演奏的只有六位音乐家:两位小提琴家、一位中提琴家、一位大提琴家、一位羽管键琴家和一位钢琴家。

曲目具体如下:

第一张:

1)约瑟夫·斯达泽(Joseph Starzer,1726-1787 )

A小调嬉游曲(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2)安东·蒂兹(Anton Ferdinand Titz,1742-1810)

G大调四重奏(献给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3)皮埃尔·贝洛(Piere Bailot,1771-1842 )

俄罗斯曲调变奏曲

(由一把小提琴主奏,一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伴奏)

第二张:

1)路易奇·玛多尼斯(Luigi Madonis,1690-1770 )

十二首不同的交响乐

(由小提琴和低音乐器演奏)

2)马克西姆·贝勒佐夫斯基(Maxim Sozontovich Berezovsky,1745-1777 ) :

C大调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奏鸣曲

3)丹尼尔·斯德贝尔特(Daniel Steibelt,1765-1823):

用钢琴演奏的两首俄罗斯民歌变奏曲

4)安东·蒂兹升F小调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第一张唱片有三位作曲家的作品。第一位是奥地利音乐家斯达泽。斯达泽是小提琴家,他也作曲,主要作芭蕾舞曲。大约1758年前后,他随奥地利编舞师希尔维丁(Franz Anton Hilverding)一起去俄国。在随后的五年中,他们在圣彼得堡为俄国朝廷编了不少芭蕾舞剧。后来,斯达泽又在圣彼得堡朝廷的皇家乐队担任首席小提琴,也为皇室作曲。斯达泽一生写过三十部芭蕾音乐,很多交响乐,也写过室内乐作品。

这张唱片中斯达泽的嬉游曲相当轻松、欢快、精致、闲适,很有宫廷富丽堂皇、精巧典雅的风味,很明显是为皇室而写的。琴声明亮、清晰,透明度很高。

第二位作曲家叫蒂兹,是德国小提琴和中提琴家。出生于纽伦堡,很早失去父母。十六岁时,担任教堂的小提琴手。1771年,蒂兹去俄国,在圣彼得堡朝廷服务四十年,直到1810年去世。他在俄国的皇家乐队演奏小提琴和中提琴,也是皇家室内乐团的团长。在凯瑟琳二世当政期间,他的俸禄是朝廷音乐家中最高的。他一生作了很多室内乐作品,有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中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也写歌曲和交响曲。

在这两张唱片中,这首作品最成熟、最深刻,不像是为了皇室的某种活动而作的应景之作。从这首四重奏中,可以听到作曲家内心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第二乐章是柔板,相当优美、沉静;而第三乐章小快板,则有种说不出的苍凉之感,不知作曲家是因某事而引发内心的苍凉,还是看到俄罗斯苍茫大地而触景生情。

第三位作曲家叫皮埃尔·贝洛,是当时法国最有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也是作曲家,他的音乐天才在早年就已经有所表现。意大利小提琴家维奥蒂(Giovanni Battista Viotti,1755-1824)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

维奥蒂也是作曲家,写过很多部小提琴协奏曲,旋律都极其优美。贝洛在年轻时听过维奥蒂一次演出以后,就把维奥蒂当作他的偶像,没想到后来他真的成了维奥蒂的学生,后者还帮他找到了巴黎交响乐团的一个职位。他与大提琴家拉美尔(Lemare)一起在俄国待了三年,在俄国赢得了巨大的名声。

这张唱片中的那首以小提琴为主的、根据俄罗斯旋律改编的弦乐四重奏,很有可能是他在俄国期间创作的。

整张唱片中,我觉得这首乐曲的俄罗斯味道最浓。

第二张唱片中的第一位作曲家叫玛多尼斯,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小提琴家,据说是维瓦尔蒂的学生。

1725年,他在意大利一个剧团作巡回演出,后来还到巴黎演出。他的名声引起了俄国沙皇安娜·伊凡诺夫娜的注意,后者邀请他去圣彼得堡,在皇室的乐队里担任演奏员。他一共服务了三届俄国朝廷。

玛多尼斯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这首《十二首不同的交响乐》。这是他1737年献给沙皇安娜的,可能是俄国最早出版的巴洛克音乐作品。这首乐曲很有点维瓦尔蒂的风格。

第二位作曲家叫贝勒佐夫斯基,据说他1745年10月27日出生于乌克兰,在当地一所专门为皇室歌剧院训练歌唱家的学校学习。

1758年,他去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个意大利乐团当歌唱家,也开始作曲。1762年,他成了圣彼得堡皇宫意大利歌剧院的歌唱家。1769年,他被送到意大利深造。

1773年,他在意大利上演他的一部歌剧,同年学成回到圣彼得堡。有人说,因为贝勒佐夫斯基回国后没有找到固定工作,得不到重用,就自杀了。但最近的研究证明,他回国后八个月就成了皇家剧院的成员,而且担任皇室乐团的乐长,这是一个很高的音乐职位。而且他并没有自杀,很可能是因高烧而去世。

贝勒佐夫斯基是欧洲承认的第一位乌克兰作曲家,也是第一位创作歌剧、交响曲和小提琴奏鸣曲的乌克兰作曲家。唱片中的这首《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奏鸣曲》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作品,节奏明快、活泼,旋律轻松、愉快。

有一点疑问的是,列在这首奏鸣曲名下的最后一个乐章,却是一首用钢琴演奏的俄罗斯民歌变奏曲,是与前面三个乐章无关的简单流畅的独立钢琴小曲。目录上把它跟前面的乐章排在一起,很可能是个印刷错误。

第三位作曲家是斯德贝尔特,德国钢琴家和作曲家,1765年10月22日在柏林出生,他父亲是羽管键琴和钢琴制造家。早年,斯德贝尔特受父亲之命参加了普鲁士军队。离开军队后,他成了流浪钢琴家,直到1790年才在巴黎定居下来。在巴黎,他上演了一部歌剧,得到柏辽兹的称赞。他也在巴黎和伦敦演奏钢琴,深受欢迎。

1800年5月,斯德贝尔特抵达维也纳。他与贝多芬比赛作曲技巧,结果大败而归。据说,贝多芬把斯德贝尔特新作的一首曲子颠倒放在琴架上,根据他的曲调即兴弹了一段很长的变奏。被贝多芬这样羞辱之后,他就不再在德奥巡回演出了。

1808年,斯德贝尔特受沙皇亚力山大一世的邀请,去了圣彼得堡。1811年,他担任俄国皇家歌剧院指导。

1814年后,他不再公开演奏钢琴,但是1820年写了《第八钢琴协奏曲》后,又亲自担任首演。这部钢琴协奏曲很有创新精神:在最后居然加进合唱,比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1824年)里加进合唱的做法还早四年。

斯德贝尔特在俄国一直住到去世,他一生写过很多部歌剧、钢琴协奏曲、交响曲、室内乐、奏鸣曲等。这张唱片中的作品是一首俄罗斯民歌钢琴变奏曲,旋律相当好听。

总而言之,喜欢巴洛克时代音乐的人,如果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六位作曲家的名字而错过了这套唱片的话,他一定会后悔的。

上一篇:乐海书讯 第3期 下一篇:塔弗内尔:近代法国长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