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20 11:06:35

浅谈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摘要:回顾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质量稳步提高,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增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大力加强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指导教学改革,靠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发展

回顾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就举世瞩目,2010年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超过98%,青壮年文盲率降到了2%以下,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3000万人,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质量稳步提高,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增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当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今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深深体会到:

一、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

我国的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过分注重演绎法,忽视归纳法。演绎法的缺点是不引导学生去创新;归纳法是进行探索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升学考试制度,特别是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也是一种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制度,我们的管理制度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有意无意中,扼杀了青年人的创造精神。很显然,不转变这种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树立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观念,就不能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当然,这种转变,并非要把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统统丢掉,构造一个创新性教育,而是要通过对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来实现。

二、大力加强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指导教学改革,靠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是素质教育的先导。在教研教改工作中,要树立“以教育科研指导教学改革、靠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重视并大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由教研教改处负责每学期开始落实教师的研究项目和科研选题,要求教师制订好自己的科研计划。学期中间要注意掌握研究进程,并为教师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解决困难,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期末,要求教师上交教研论文,对优秀教研论文要上报市教科室参加优秀论文的评选。对优秀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者,学校要专门制定政策予以奖励,以此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在抓好教育科研的同时,要抓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除要求每周五教研会议按时召开、雷打不动以外,对每一次教研活动还要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及研究方向。教研教改处要全面检查每学科的教研活动记录,一定要改变那种随意性的研究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率,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三、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

要重视“做人”教育。如果忽视“做人”教育,把“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不仅给社会造成种种严重问题,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干扰。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负面作用的影响下,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方面所引发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在严酷的事实面前,有远见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都大声疾呼,学校要强化“做人”教育,要把“做事”和“做人”教育结合起来,要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德行的培养。只要我们认真探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提高,我们完全有可能创造出一套在新的形势下把“做人”教育和“做事”教育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为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四、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教育既可以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扼杀创新人才。我国的传统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习惯于按照一个固有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杨振宁博士以他亲身经历说道,中西教育比较,各有优点,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有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我国中学生参加学科世界奥赛,每年都能拿到许多金牌,这说明我们教育的优势;另一个是,建国50年来,我们还没有独立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列来提,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要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

我们说,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但必须指出的是,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德、智、体、美不是机械割裂的,也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融合的结果就是人格。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的人格的高下和优劣。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同志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他说,如果不重视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教育的任务包括发现、发扬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德、智、体、美等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由于发展是无止境的,加之每一个人的遗传特征、所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以及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每一个人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文艺家、科学家,而每一个文艺家、科学家也各有不同的个性。因此,不能用全面发展来否认个性发展,也不能用个性发展来代替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鼓励拔尖,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号召学生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并坚韧不拔地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同时又特别指出,这不仅不会限制优秀人才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且恰恰相反,只有在这种火热的奋斗中,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更加完善地展现出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新世纪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生活力:教人适应生活,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