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把流感拒之门外

时间:2022-09-20 10:48:45

这个春天,把流感拒之门外

你要,还是不要,流感就在那里,不高不弃。

在这个干燥、多风、不冷又不热的季节,与流感的那点“缘分”,不是“相见不相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躲过”的问题。一个咳嗽能传播10万个流感病毒;一个喷嚏能带来100万个流感病毒,即便站在6米开外,也会在1秒钟内“中招”。

当然,在你什么防护措施都不做的情况下,是很难躲过流感侵袭的。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流感拒之门外!

小知识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哪里不一样?

普通感冒又可以称作“上呼吸道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受寒受凉后容易发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而全身的症状不太明显,通常不会身体发热、头疼和全身感到不适。另外,患上普通感冒后不容易传染给他人。

流行性感冒,顾名思义,有很旺盛的传播性,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杀很大”。和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流行感冒病毒和电脑病毒很像,它的版本经常“刷新”,对于免疫系统来说,不是“熟面孔”,无法快速识别和进行相关处理,所以病毒常常很快就能长驱直入人体各深部器官,造成可怕的后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英国2010年12月初开始的一波流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将39个生命带给了死神。流感的特点是全身症状严重,包括高热、头痛、四肢酸痛、没有食欲、乏力、困倦,而普通感冒中比较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则表现较轻。另外,流感在冬春季节比较多见。

怎么穿

“春捂秋冻”这句已经被历代验证的健康谚语你肯定听说过。无论是预防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防寒保暖绝对是必要的。

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是初春的主要特征,天气预报里除了会有天气情况,还有“穿衣指数”报告。穿衣指数一共分8级:

1-2级 夏季着装,可穿短款衣物,衣服厚度低于4毫米;

3-5级 春秋过渡着装,可穿单衣、夹衣、风衣或毛衣,衣服厚度为4-15毫米;

6-8级 冬季着装,可穿棉服、羽绒服,衣服厚度大于15毫米。

戴口罩,不要让流感“飞”

进入春天,口罩就愈加流行起来,除了挡风沙,还有挡流感病毒的重要任务。面对市场上一次性的、棉质的、多层的……种类繁多的口罩,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才能有效防止病毒入侵呢?

时尚口罩的硬伤

好看的有味儿,没味儿的不好看。

文具店、小百货店、地摊上随处可见的漂亮印花口罩逐渐取代老式纱布口罩,成为大街上的主流,甚至成了时尚。可是,这样的口罩并不能阻挡流感病毒,相反,却给健康带来不小的隐患:

1 印染工艺 市面上卖的很多几块钱的印花口罩,其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本应用染料印染的口罩,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容易脱落的涂料工艺生产,对健康造成损害。

2 面料和填充物 有些口罩做工十分粗糙,其里外面料用的都是涤纶,填充物用海绵泡沫,这样不仅不能保暖防尘,甚至还会吸附灰尘。普通健康人戴了可能没什么感觉,要是哮喘、过敏人群戴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相关链接:时尚口罩需要标准

其实在国内口罩是有标准的,早在2003年,“非典灾难”发生之后,中国就第一次对普通脱脂纱布口罩和医用口罩了国家标准,其中对于口罩的长度、层数、密度、微生物指标等均有严格明确的技术要求。然而市场上充斥的时尚印花口罩大多是棉布或是其他纤维面料制作的,并不在“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之列,也就无法以纱布口罩的国家标准规定去规范。对于普通时尚口罩的监管,目前依照的是国家纺织品的相关规范和说明。

简单来说,现在的普通口罩,其安全技术标准和普通的袜子、内衣是一样的。这种没有按照阻隔病菌的标准制造出来的口罩,和围脖有什么区别?

预防流感,至少要戴N95型口罩

在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制定的标准里,N95是感染防护的最低标准,最大的特点是能够预防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医院里的防治甲流的医生都要佩戴N95型口罩。

作为普通老百姓,如何方便地选择有效的口罩呢?

选择口罩要看三大指标:阻尘效率、与人脸的密合度和佩戴舒适度。

首先看阻尘效率,即对微细粉尘(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效率。市场上普通的棉布口罩纤维很粗,完全无法过滤较小微粒。纱布口罩阻尘效率也比较有限,至少12层纱布才能阻隔一定直径的粉尘颗粒。

其次要看与人脸的密合度。比如棉布口罩和纱布口罩都因为不是立体成型,与面部有空隙,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

最后再看佩戴舒适度。不是立体成型的口罩不仅会与面部形成空隙,还会由于过于接近口鼻部分,导致呼吸阻力大,容易沾染秽物、滋生细菌。就拿12层纱布口罩来说,戴上这么厚的口罩肯定是舒适不到哪儿去了。

如果没有条件获得N95型口罩,不得不选择12层或16层纱布口罩,就要注意平时养成良好的佩戴习惯:

每天用开水烫5-8分钟,清洗干净,挂在有日照、通风的地方晒晾干静;准备至少3个口罩经常换洗;每天连续佩戴口罩不超过4小时。

怎么动

即使在户外有感染流感病毒的危险,那也不能总是宅在屋子里不是?到大自然中去,做做户外运动,如快步走、跳绳等,加强锻炼,是提高防流感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勤洗手 少揉眼

常见的传染病80%以上是通过手来传播的。就算你只是碰到有流感病毒的门把手,都很有可能在擦嘴、擤鼻、揉眼的过程中将病毒引入人体。因此,洗手是切断病毒传染途径中的重要一环。

洗手前准备:除去手上的戒指和其他饰物-用温水打湿双手-在一只手的掌心中放少量洗手液(尽量不用块状肥皂,因为长期处于湿润状态的块状肥皂容易受病原体污染)

开始洗:沾点洗手液,先搓出泡沫

必要的话,再洗一下手腕,

最后用流动的清水将手上的泡沫彻底清洗干净。

以上步骤至少要持续15秒。

洗手后:

洗干净的手最好以下垂的姿势自然晾干或甩干,然后用―次性纸巾擦手。如果用毛巾擦手,最好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用擦手毛巾。

睡得好 抗病毒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提高免疫力、抗拒流感病毒的关键。

研究表明,

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人,

比每天保证睡8个小时的人所产生的抗体减少了一半。

得了流感之后,

更要保证每天10个小时的睡眠,

并且尽量不要带病上班,

以免过度劳累而造成肺炎等并发症。

怎么吃

营养均衡是任何时候都要遵循的饮食原则,流感高发季节更要注意。除此之外,许多人还会服用传统药剂――板蓝根和小柴胡颗粒来预防流感。

板蓝根最多用三天

所谓“板蓝根是预防流感的最佳药物”之说,是证券市场为了抬高某些题材股的说法,至今没有科学证据能证实板蓝根可以有效预防流感。因为存在错误的认识,有的老百姓还将板蓝根当作家常便饭,一有鼻塞头疼的,就服用两包板蓝根冲剂,甚至天天喝。

是药三分毒,近年来因为滥用板蓝根而发生过敏的现象可不少。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药性为凉性,滥用板蓝根可能会引起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四肢麻木等过敏反应,严重者还会导致休克。专家建议,板蓝根最多喝三天。

小柴胡清热不化湿

流感的特征与传统医学理论中的“风、热、湿”有关,小柴胡颗粒中含有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甘草、姜半夏,对于热毒等症状有抗菌抗毒的功效。但是,至今临床实验中仍未有证明表示小柴胡颗粒确实就能预防流感,包括甲型H1N1流感。

作为属性寒凉的药物,过量饮用小柴胡非但不能预防流感,反而会降低自身免疫力。

理论上来说,寒凉的食材均对预防属“热”的流感有一定作用,燥热食物对于预防流感则有反作用,应尽量少吃。

营养保暖不可少 接种疫苗更有效

其实,要想彻彻底底地把流感拒之门外,吃药不如多洗手,洗手不如打疫苗。

有人认为,只有小孩子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这种想法不妥。当流感流行起来的时候,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感染的机会。而且,流感病毒的传播力和变异能力很强,“年年闹流感,年年不相同”。所以,专家建议,6个月以上的孩子和成年人每年都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这样才能保证疫苗保护效果。

最应该接种疫苗的人:

1,养老院或老年护理中心工作人员;2,托儿听、幼儿园的工作人员:3,交通运输业的一线从业人员,如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民航和铁路的司乘人员等;4,经常出差和旅行的人;5,医院一线工作人员,如医生和护士:6,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工作的人,如餐饮业服务员、旅游业从业者等。

上一篇:巧吃木瓜好处多 下一篇:爱,心灵健康成长的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