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海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时间:2022-09-20 10:36:25

新时期青海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初,随着我国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原本十分落后、封闭的青海文化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也步入健康发展的新轨道。取得了今天文化事业的巨大成就。新时期,青海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当有新思路。

【关键词】青海 文化事业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16-01

1 保护和发展青海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构建具有青海特色文化背景的特色经济,应该成为青海在21世纪发展的新思路。青海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走特色文化之路。特色经济是在特色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显现的,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书记指出:“宣传文化工作能不能团结人民、鼓舞人民,在很大程度上看又没有一批好的精神产品。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世代居住着汉、藏、回、撒拉、土、蒙古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形成了不同民族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这一切决定了青海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和开发青海独特的文化资源对于青海经济腾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提到资源人们首先先到的是石油、天然气、矿产,但历史悠久的宗教资源、古文化资源、民俗民间艺术资源又何尝不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潜在资源?与有形资源相比,这些无形的文化资源更具潜能,只要我们认真保护科学开发,这将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青海是祖国西部的一个特色文化资源省份,蕴藏的独具鲜明地域特点和浓郁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绚丽多彩。“从总体上讲,青海的文化资源主要由地域(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古文化资源、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及与以上文化资源密切相关的旅游文化资源组成。”[1]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高原明珠”青海湖及扎陵湖、鄂陵湖、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湖、哈拉湖等数以千计的大小湖泊星散于山川、草原。林木繁盛、水色旖旎的孟达风景区有着“青海高原西双版纳”之美誉,坎布拉等处的雅丹地貌是难得的地质奇观。青海的许多自然生态景观大都有美丽动人的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曾有国内著名学者把青海喻为“中国的希腊”。

但是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区恶劣的环境和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贫困的经济和落后的文化状态。二者的恶性循环恶化了自然生态环境,又时刻侵蚀着传统的民族文化生态。“过分的农牧,造成严重的沙化和牧场、农田的退化,如今的青海湖湖水正以惊人的速度减退。由于经费的缺乏人们无力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而且一些人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会铤而走险,破坏本民族的文化遗产。”[2]青海省都兰县唐蕃古墓群被大肆盗掘就是明证。如今一些民族的优秀观念文化和习俗文化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正在逐步地消失。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损害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利用文化资源成为青海文化工作当前的首要任务。青海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的传统在各民族内部凝结为强大的凝聚力,聚合着民族的群体和民族成员。对于这种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各民族间进行交流和理解,促进青海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从而为青海的经济开发提供优越的发展和投资环境。而作为青海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但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有的还走进世界艺术殿堂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已初见端倪。

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党的十五大又对文化战线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文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和提高及引进文艺文化高级人才的机制、措施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青海省文化人才奇缺,制约了文化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改变用人机制,实行不拘一格用人才重用有才能的文化经纪人才。文化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根本建设。文化事业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人去完成。“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高素质文化队伍。”[3]

3 树立“多元化是一笔巨大精神财富”的观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个主要的世居少数民族。土族与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文化与个性化的民族民间风情与民俗。青海是国内藏族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藏族也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藏族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其在衣食住行及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与其他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习俗和风格,创造了文化艺术、建筑、医学、科技、宗教方面的辉煌成就。”[1]整个藏族地区堪称“歌舞的海洋”。玉树地区的藏族舞蹈独树一帜标领风韵。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举世公认的中国藏族说唱文学巨著。流传在藏族民间的神话故事、谚语等哲理深邃启示性强。至于酒曲、情歌(拉伊)、祝词等,更是人人得以说唱。青海藏戏集歌剧、舞蹈、哑剧等表演手法于一体,经典剧目常演不衰是藏民族戏剧艺术的奇葩。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积存的用藏文书写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学等文化史料、典籍文献浩如烟海。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是历史悠久的青海少数民族之一,土族民间舞蹈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土族婚礼始终伴随着歌舞。土族的民间体育项目“轮子秋”为其独有。土族阿姑的刺绣品巧夺天工,行销海内外。撒拉族先民于700多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东迁到循化街子一带定居的历史传说,给这个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撒拉族民间传唱的撒拉曲、宴席曲等,音乐语汇美不胜收充满诗情画意。另外蒙古族“那达慕”活动是以马为主题,集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的民族文艺盛会。青海汉族过年时所耍的“社火”,是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综合的表现性艺术。“花儿”是青海最具魅力的民歌演唱品种,久负盛名,“花儿”深受青海汉族及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的喜爱。

正如动植物学家一直在强调动植物品种多样性一样,文化的多元化对于人类来说也极为重要的。因为她可以为人类的文化创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更为多彩的基因。青海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是我们民族的魂宝。对此我们必须百般关爱,把它认真地保护起来,而不是将其同化。文化的同化不但有碍民族感情,有违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同时,对我们的多民族的文化建设也将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参考文献

[1] 崔永红.张民.青海省文化产业的资源秉赋与优势项目探寻.青海民族学院学报[J].32(2).

[2] 李晓,赵志义.试论青海文化资源与文化建设.青海师大学报[J].2003.6.

[3] 李郁香.浅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几个问题.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J].2001.6.

上一篇: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我国独特的道德化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