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0 10:13:41

香椿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了香椿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壮苗培育、科学造林、培育管理及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发展香椿栽培获得“一优二高”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香椿;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4.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10-02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为楝科(Meliaceae),落叶乔木速生树种。叶互生,羽状复叶,有浓郁香味;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有芳香味;蒴果狭椭圆形或近卵圆形;种子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花期6月,果熟期10月中下旬。

香椿材质细密,能耐腐、易加工、不变形、有光泽、防虫蛀,花纹优美,是建筑、车船、农家具、三弦琴模板及网球拍等有名良材,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树冠庞大,树叶繁茂,树干通直,又是“四旁”绿化的好树种;幼芽嫩叶具独特浓郁香味,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生食、熟食和腌食,是我国特产纯天然蔬菜,也是菜篮子工程,经济价值很高,潜力很大,市场前景看好,深受广大群众的的欢迎。

1 培育壮苗

香椿繁殖方法有播种育苗和无性繁殖2种。由于无性繁殖苗木受到限制,为获取大量苗木,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播种育苗。

1.1 播种育苗

1.1.1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肥水保持性能好、交通方便的砂质壤土,切忌连作菜园地。施足基肥厩肥22.5 t/hm2、磷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然后进行深翻细耕。

1.1.2 选优。采种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抗性强的青壮树龄为十五至二十年生的母树,10月中下旬当蒴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采收,采回后在阳光下摊晒,待蒴果开裂后收集种子,去杂、装袋、干藏[1-2]。

1.1.3 播种。播种前将干藏种子用5%新鲜生石灰水浸种消毒1.5 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50~60 ℃温水浸泡12~15 d,再用清水泡10 d,捞出放入竹萝里上盖湿毛巾催芽,温度控制在20~25 ℃,待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这样能提早5~10 d出土,且苗木出土整齐。条播行距25 cm,播种量37.5~45.0 kg/hm2。然后用焦泥灰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最后覆拱形地膜,白天应将地膜的两头打开通风,傍晚再盖好,以控制膜内的温湿度。此外,还要做好防旱、防水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3]。

1.1.4 培管。出苗前后要使土壤一直保持疏松的湿润状态,但是切记不可有积水。当幼苗长高10 cm 左右,结合除草松土进行间苗补苗,株行距15~20 cm,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除草应于播前7 d在苗床上喷施果尔除草剂750 k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在使用时不能接触苗木,以防伤苗,同时应注意喷施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果尔除草剂的毒害。高温干旱时要注意防旱遮荫,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2 无性繁殖

埋根育苗方法简便,成活率高,苗木易管理,质量好,成本低。种源可采集健壮母树上的侧根。种根在春季3―4月采集,采后及时剪截,长度15~20 cm小火剪口要斜。随采随育为好,可育3.0万~4.5万株/hm2,为使苗木生长整齐,应按粗度进行种根的分级育苗。为防止种根愈合组织腐烂,保证地温,以利出土,一般不浇水;若干旱可采取行间开沟浇水,浇水和雨后要及时松土保墒。苗高10 cm时要及时剪去弱芽,留壮芽1个。香椿根具有较强分蘖力,可留根培育成苗。

2 科学造林

2.1 选好林地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不仅是科学造林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也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技术举措,香椿是喜光、温暖、阳性树种,不耐庇荫,不耐寒,不耐旱,抗污染性能差,浅根性萌蘖力强,耐水湿,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甚严,但以深厚肥润酸性、中性及微碱性,pH值5.5~8.0、海拔300 m以下的山麓溪谷、宅旁、路旁、菜园地边及溪沟两旁冲积平坦的砂质或石灰质土壤生长良好。对粒重瘠薄、强酸强碱性土壤,光照强、气温高、酷热干旱等不宜生长[4-5]。

2.2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是造林前需重视的工作。基地建设,工程造林,在水土不易流失的平坡及坡度在25°以下缓坡地带,宜进行全垦整地,清除柴桩、藤根及石块等,对25°以上坡度的林地应采取水平带整地或块状整地,保留一定面积的草带,以利保持水土,穴的规格一般为60 cm×60 cm×40 cm,且尽力做到表土回穴。同时每穴施腐熟栏肥10 kg和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0.5~1.0 kg作基础。

2.3 密度合理

香椿是一种阳性速生树种,不耐庇荫,需要相当大的营养空间。以培育用材为目的,可适当稀植,株行距一般2 m×2 m,栽2 505株/hm2为宜。以培育香椿食用为目的,密度要适当密点,株行距一般1.5 m×1.5 m,栽4 500株/hm2。

2.4 适度套种

造林初期1~3年内应进行豆类作物或绿肥的套种。套种作料需与香椿保持50 cm的距离。通过对作物的中耕除草松土、施肥培管等,既可起到以耕代抚、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又可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

3 抚育管理

3.1 除草松土

抚育时间,雨季结束后进行除草松土,冬季休眠期进行深挖松土,即为“伏铲”、“冬挖”。同时以不同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培管措施:若以用材为目的的侧芽萌发后,及时摘除,促进高生长。以摘取幼芽嫩叶为经营目的,应在芽开始萌动前,摘去顶芽或在1 m处左右截干,抑制株高生长,促其多萌侧芽壮芽,以提高产量质量。

3.2 施肥

施肥时获得香椿优质丰产稳产高效的关键举措。根据香椿的生物学特性,施肥时期结合抚育为好。“伏铲”以施氮肥为主,“冬挖”以施有机肥为好。施肥方法不论是穴施还是沟施,施后均常盖土。

3.3 病虫害防治

加强科学培管,促其健壮生长,增强抗性能力。香椿根腐病多在夏秋阴雨天和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发生。防治方法:圃地宜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选壮苗先杀菌,用5%生石灰水或5%高锰酸钾溶液浸根15~30 min,再用清水洗净后种植;合理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多施有机肥,N、P、K相结合使用;一旦发现根腐病应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挖除焚毁,并用石灰处理根穴,对有可能发病或轻者的,可用5%代森铵8 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浇根,防止病害蔓延。香椿叶锈病、香椿白粉病的防治,应在冬季扫除落叶烧掉。发病初期,用0.2~0.3 °Bé石灰硫磺合剂喷洒,每15 d喷1次,连喷2~3次,有良好的效果。香椿毛虫,是一种食叶害虫,多在6―7月发生,一般白天集中在树下背荫面,夜晚上树在叶背面取食,根据此种生活习惯可用扫把扫下,点火烧死。云斑天牛是一种蛀干害虫,可用镊子将浸泡敌敌畏或乐果等药剂的旧棉花塞进树干虫孔内,孔口用黄泥堵塞[6-7]。

4 适时采收

香椿采收方法有2种。一种是掰芽法即将新发的嫩芽长到15~20 cm长时,从芽基部整个掰下。此法采下的椿芽也称“椿头”。另一种是掰叶法,即将嫩芽外层够长度的夏叶从叶柄基部掰下,每芽每次掰1~2片复叶,留下内层复叶,时隔3~4 d再采,直到6月下旬为止。采用掰叶法,把握采收时机最为重要,进入5月气温回升较快,若连续几天刮南风,椿芽生长快,要早采;若刮西北风,气温较低,椿芽生长慢,可适当晚采。注意掌握在西北风刮起的次日采收椿芽,其品质好,色彩艳丽,倍受市场欢迎,售价也高。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2] 黎章炬,高林,王白坡,等.浙江省特优经济树种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唐小华,胡红宝,项步乾,等.山茱萸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1(3):59-60.

[4] 项步乾,唐小华,项瑜,等.山核桃的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7):18-19.

[5] 项步乾,余觉来,项瑜,等.千岛无核柿的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84-86.

[6] 唐小华,项瑜,项步乾,等.笋材两用毛竹林的丰产栽培[J].世界竹藤通讯,2004,2(2):22-24.

[7] 余觉来,张乃华,项瑜,等.银杏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2013(20):76-77.

上一篇:礼品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下一篇:防风人工繁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