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湖水库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时间:2022-09-20 09:32:51

四明湖水库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摘要】针对影响四明水库水质的各种因素,采用管理措施、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逐步进行治理和保护,有效的改善了水库水环境和水质,确保水库供水功能发挥。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措施;水质

1. 基本情况

(1)四明湖水库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境内梁弄镇,甬江流域姚江上游。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03.1Km2,总库容1.2272亿方,正常水位16.28m(85高程,下同),相应库容0.7946亿方,是一座结合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流域内常住人口三万多人,大部分人口和工业厂房集中在环水库库区周遍。建库五十年来水库发挥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下游人民生活及工农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996年起,水库开始向余姚城区和姚西北地区通过管道供应生活用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发展,供水量现在已增加到每天20万吨左右,成为余姚城区和姚西北平原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

(2)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加剧,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和损害也加重,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及水库管理单位做了大量工作,但四明湖水库水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还是开始变差,从1994年的一类水到1999年前后的二类水,2003年前后高温期间甚至达不到二类水标准。水质变坏期间,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有效治理。2005年以后水库水质逐年好转,至2008年7月水库水质为优质二类水。

2. 影响四明湖水库水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四明湖水库水质的因素众多,可归纳为以下主要几种:

2.1 工业污染。水库上游梁弄镇为中国灯具之乡,大小灯具厂数十家,以及消防厂、镀锌厂和农产品加工厂等,早期排污没有等到有效处理,甚至直排。近几年逐渐得到控制,但未能彻底治理,一些农产品加工小厂因点散而没有治理还是直排。

2.2 生活污染。流域内常住人口三万多人,加上暂住人口,大部分集中在水库上游周遍。其生活污水基本上直排水库。

2.3 农业种植、禽畜养殖污染。流域内农作物除水稻外,还有大量经济作物,如雷竹、果桑、杨梅、樱桃、板栗、茶叶、苗木等,施用化肥和农家肥,部分随地表水流入水库。流域内竹林和山地适宜土鸡、家猪等禽畜散养散养,产量较大,产生的粪便部分随地表径流带入水库。

2.4 山沙开采、盗采引起的水土流失。随着建筑用沙市价增长,山沙开采变得有利可图,2000年前后,山沙开采、盗采现象较多,破坏了植被,造成土壤松散,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

2.5 旅游、餐饮、垂钓方面污染。上游旅游发展迅速,旅游活动带来了新的污染源,四明湖度假村游艇造成水面一定程度的油污。酒家饭店餐饮规模的扩大及遍地开花的农家乐排放的污水成为生活污水重要部分。水库非法钓鱼投放的饵料也对水库水质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

3. 治理和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治理四明湖水库水质,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针对水库水质的变化和污染因素,各级部门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日常管理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

3.1 管理措施。

(1)停止流域内工业企业审批,控制工业污染源。自四明湖水库开始向余姚供应生活用水开始,余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就规定在水库上游周遍停止一切新增工业企业的审批工作,控制工业污染源。流域内梁弄镇政府也转变发展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环保力度,把"生态立镇"和"工业强镇"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优美的山水环境,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2)上游水资源保护费的落实。自水库开始管道供水以来,以每方2分的水资源保护费分配落实到上游有关乡镇各村,作为相关环保设施建设资金,改善便民设备,鼓励村民自觉参与到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中来。

(3)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结合新农村建设,近几年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卫生设施的整治及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使得随雨水入库的生活垃圾大为减少,环湖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4)建立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大保护宣传力度;限制水库库区旅游开发。余姚市政府1996年将四明湖水库定为一级水源保护区,水利、环保、上游乡镇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让上游群众了解、明白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自觉培养环保意识,为保护水库水质,形成共识。限制库区旅游,防止游船对水体的有机污染。

(5)加强水管单位库面清洁,渔政管理、水政巡查等执法力度。四明湖水库管理局水库水面保洁所,专门负责水库库面保洁,保证水面及各入库溪流处清洁,确保库面无漂浮物。严格管理水库内钓鱼,因环水库范围大、地形复杂,彻底禁止钓鱼难度较大,水库水环境保洁所根据水库环库情况,划定允许垂钓区,实行集中管理,对投放饵料和垂钓方式进行严格规定。水库水政人员加强了对水库周遍的水政巡查,随时对突发水事进行查处打击,保护库区水环境。

(6)严禁山沙开采、保护涵养水土。为水库流域严禁山沙开采,相关部门成立了山沙治理领导小组,取缔采沙点,打击偷采山沙事件,现山沙盗采基本上得到根治;同时严格进行封山育林,对地质危害点进行治理,阻止了水土流失。

3.2 工程措施。

(1)上游工业、生活污水外排工程。2002年余姚市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环四明湖水库上游污水外排工程——四明湖污水处理外排系统,对工业废水和村镇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外排。污水外排系统确保了污水入库前控制,污水不入库有了保障。

(2)上游小流域综合规划、大溪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自2000年至2006年分期分批投入大量资金对梁弄大溪、横岙大溪等进行了综合整治,基本消除了河床淤积严重、河道行洪不畅,遇山洪时出现漫堤、决口及山体滑坡等现象,地表径流带入水库的泥沙及杂物明显减少。

(3)水库清淤和禁止库内采沙。2002年上半年,水库管理局利用水库除险加固之机,对梁弄大溪、横岙大溪等溪流入库处库底进行了清淤,共清理砂石淤泥100多万 m3,为改善水库水质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还增加了水库库容。2001年起水库取缔了在水库库区采沙,库内采沙对水库库底长期淤积扰动严重,影响水质。

(4)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启动。四明湖水库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主是围绕水库移民高程线建一条7m宽混凝土道路,沿道路水库侧建20m宽的滨水绿化带,以及水库水质自动监测和环湖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等。通过修复和建设水库滨水地带,将进一步健全水库生态系统,对水资源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水质监测及视频监控系统将为水库饮用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环湖生态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明确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同时对改善革命老区梁弄镇环湖的环境面貌,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是一项双赢工程。

3.3 生物措施——水库生态养殖。

(1)四明湖水库库面开阔,平均水深11m左右,常年蓄水量在6000万m3左右。为净化水体,水库管理局一直在水库内科学投放鳙鲢鱼,利用鱼群吞噬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起了关键作用。水库管理局进行养殖以净化水体为目标,保护水质为前提,不投饲料。最近八年平均每年投放鱼苗3.5万Kg,每年平均捕捞成品鱼16万Kg,每年25万Kg增加值,是鱼群食用大量库内水体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转化而来的,对水库水质净化起了重要作用。

(2)各种治理措施中,工程措施使入库源水的水质得到有效的梳理,对生活垃圾、泥沙及入库污水进行了有效拦截。日常管理措施保证了库面及库岸的清洁,控制了新的污染源的增加。而生态养殖又进一步净化了水体,科学合理的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4. 综合治理成果

4.1 水库水质逐年好转。治理效果直接体现在水库水质的变化趋势上。下表为近几年水库5月份水质样本监测结果的几个主要指标,可以看出水库水质总体逐年好转:溶解氧指标逐年增大,已稳定在Ⅰ类水标准7.5以上,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指标逐年下降,总磷及总氮指标稳定,各指标均符合Ⅱ类水指标标准或好于Ⅱ类水指标标准。现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水标准之内,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要求。(四明湖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表见表1)

4.2 环水库水环境好转。上游库区周遍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观,垃圾死角、卫生死角已得到根治。随着环湖生态环境工程的实施,水库生态林的完善,将进一步对水库环库起到生态修复作用,增加水库的纳污能力和水体净能力。

4.3 上游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加强。因各级部门宣传力度加大,工作到位,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增强,大部分群众能自觉规范自己的环保行为。

4.4 对四明湖水库饮用源水地保护的建议。进一步重视水源保护工作;做好环四明湖水库的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区、工业区及旅游度假区;继续加大对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监管,建立四明湖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长效机制。另外水库建库运行已五十年,库底淤积了大量沉积物对水库水质影响较大,建议进行库底清淤。

[文章编号]1619-2737(2013)08-11-066

[作者简介]韩红琴(1974.3-),女, 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浙江省宁波四明湖建设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199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

上一篇: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建筑室内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