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格的收藏家,跨界的设计师

时间:2022-09-20 09:19:49

出格的收藏家,跨界的设计师

收藏与设计都不断超越自我

谭精忠收藏艺术品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不过,“真正开始疯狂收藏,还是近五、六年的事。”一谈到艺术收藏,他就两眼发光,精神抖擞,仿佛进入他所谓的疯狂境界。回想当初进入收藏界,谭精忠强调是“被动的”,他说:“所谓‘被动’是指只有别人需要才偶尔引荐或推介,慢慢转为积极,甚至有点疯狂。”

他承认,刚开始收藏艺术品确实抱有获利的想法,但是后来想要赚钱的目的没有达到,甚至还受过伤,所幸没有因此退缩,反而转变为一种积极的能量,如今艺术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与他的工作紧密结合。

有人曾经问过谭精忠崛起于室内设计界的成功因素,他认为是领导型和不服输的个性使然。狮子座的他还说,火相星座的人都适合做艺术这个行业,“我会不断超越自我,不用相同或惯用的手法;”他说:“别人都说我是一个怪人。”

谭精忠对自我设计能力的评估也同样适用在收藏艺术品上。他不讳言,早年开始收藏艺术品受过伤害,例如被一些业者牵着鼻子走、在拍卖场被做价或被当冤大头,结果以高出市价五、六倍的不合理价格买作品……然而就是一股不服输的个性,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他没有像一些人一样,因为受伤惨重就愤而退出收藏界,反而愈挫愈勇。“我不能怪别人设计,或是故意挖一个陷阱让我跳。要跳也是自己愿意的。”谭精忠平心静气地检讨自己的问题,认为关键在于过去对于艺术生态与市场认识不够深刻,于是他加倍用功,认真看遍各种展览;勤跑拍卖会,并记录及分析所有拍卖成果,并一一建档,包括艺术家背景、画作信息、购买时间与价钱、来源;甚至亲自拜访艺术家,努力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与背景。这些工作耗费他许多时间与精力,他已经让自己的两位秘书、一位司机都加入艺术信息搜集与建文件的工作,而这还不够,他打算再增聘一位艺术行政专业人员,为他分担更多的艺术资料整理工作,以及帮他做他所谓的“田野调查”。

认真研究及搜罗所有艺术信息

谭精忠认为在亚洲的收藏群体中,台湾的收藏家是非常用功、细心,收藏跨度也很大。其实,这些特质也都在他身上显现无遗。就以收藏范围而言,他除了收藏中国及台湾当代艺术作品,也有日本、韩国、欧美:而且除了绘画作品之外,还有很多雕塑作品,大约占了三分之一,艺术家的年龄层则涵盖老、中、青,鼎鼎大名如赵无极、群、陈荫罴、朱铭、周春芽、展望……一直到他所谓的“浅层”艺术家,亦即刚踏出校门、没有画廊或签约的新秀。

典藏众多的艺术作品,谭精忠的办公室,包括台北与上海两地,以及自己的住家,都布满了艺术品,而且几乎每隔三个月,就要把办公室与住家的艺术品重新更换一遍:此外,还经常把收藏品运送到自己设计的样品屋展示,为此谭精忠发展出“艺术品旅行”的概念,也就是他所设计的建案都陈列自己的收藏品,有时“反果为因”,为了达成一个特别的建案或展览呈现,他又购买更多艺术品。随着他收藏品愈来愈多,他已有的三个仓库都已经爆满,不但要考虑再增加库房,甚至还买了一个140坪(大约460平米)的新住家,最近已经积极着手装潢。谭精忠很兴奋的说,这个新住家是以“类美术馆”的概念设计,要为艺术品量身打造最完善的展示空间,但却要有住宅的舒适与方便,不能像美术馆像冰冷的白盒子。

艺术收藏融入生活与工作

谭精忠说:“艺术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其实,艺术已彻底地融八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以前没有做艺术收藏时,到了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我已经在想要去哪里喝酒了;现在几乎都待在家里,研究与搜罗艺术信息。”现在他偶尔一个月会出去喝一、两次酒。他一再强调,收藏艺术品填补了他的空虚。其实艺术收藏不仅仅填满谭精忠的空虚,更开拓他的生命,最起码,他变得更快乐。他坦承,他是在2007年艺术市场最火热的时期一头栽进去,当时也不免被艺术品的高投资报酬率给冲昏了头,甚至失去判断力,占有欲愈来愈强烈,以致于要与别人一争高下,简直就是一种病态。幸好,他终究走出这段迷失的时期,而这多少与艺术市场转趋冷静有关,因为想靠艺术投资发财并不容易,经过一番自省,他重新追溯喜爱收藏艺术品的初心。

两年前,谭精忠自掏腰包,出版了《初心集》的画册,负责该书的总编辑蔡怡芬在编后记写着:“为了让自己回到原点,身为老板/设计师/创作者,谭先生其实是诚实到不可思议的境界的喔。他和我说他想做这本书,是因为他想找回创作时最根源的东西,这让他很开心……”《初心集》记录了九名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以及他们与谭精忠的对话,谭精忠的出发点是想要把艺术家创作的点滴进展记录下来,但是在密集接触的过程,“对他们始终执着的创作过程感到惊讶,也会因为和他们擦撞出火花,而重温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创作。”谭精忠诚恳地写下这一段路历程。落而在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谭精忠也有他的初心,就是对艺术品真正的喜爱。他用像“谈恋爱”的感觉来形容自己与艺术品的关系。他说:“当我有很多时间可以与每一件艺术品对话时,我很快乐,我能够深入地了解、关注和感受到整件作品。”但是后来艺术品愈收愈多时,他分配给每件艺术品的时间就不够了,他形容,这有点像谈恋爱,当你一对一时,整体感觉是很专心的,但是当开始劈腿时,就会开始分心,结果就会慢慢迷失。他的自救之道,就是寻回艺术收藏让他快乐的本质。他表示,现在他最在乎的,是一件作品能否让他感动7能否带给他快乐7至于是否带给他多大的收益,已经不是重要的考虑点。

快乐的真谛在于与别人分享谭精忠收藏艺术品的快乐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与别人分享。在他的办公室里处处布满了艺术品,他自己与同事,以及外来访客可以欣赏,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空间里,不只是满足视觉上的享受,也会让人感到心情优雅舒畅。谭精忠把办公室当成一个私人沙龙,定期更换艺术品,在天天近距离接触的情形下,他更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他因此归纳出一个心得:任何一件作品,如果连续看了三个月后,还是能感动他,表示他真心喜爱这件作品,就会继续收藏;反之,他会考虑以后让出去。谭精忠进一步扩大私人沙龙的概念,在他与另外两位好友吴政道、王镇华在上海合开的大隐室内设计公司,近三年来都在岁末时举办一场收藏展。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就是出自于谭精忠的想法,显然他都是非常有想法的设计师。王镇华是其中收藏历史最久的一位,1999年他甚至跨足艺术市场,筹设了罗芙奥拍卖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至今。同是室内设计师的谭精忠与王镇华认识之后,受到他热爱艺术的影响,开始大买艺术品,如今简直比王镇华更狂热,像每年在上海办公室举行收藏展,就是出自谭精忠的建议,以最近这一次的展览《无声之诗》,共展出台海两岸的23位当代艺术家,包括李华一、周春芽、洪凌、展望、姚瑞中等等,展出的主题是由中国山水画及其衍生的东方美学如何融入当代社会,产生新的时代意义。这是一个庞大概念的主题,很不容易掌握,但是谭精忠锲而不舍的说服同事,自己更从中疏理出一个脉络来,简单而言,

就是要能呈现东方意象的当代艺术,而这也是他近年以及未来收藏的重点。

《无声之诗》于去年年底在上海开幕时,宾客云集,从海内外来了三、四百人,不但有两岸的艺术家,更有资深收藏家,例如余耀德都从印度尼西亚赶来,台湾的朋友更多,让他们十分惊喜。更让谭精忠津津乐道的是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他提出了一个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用,创造出新生命的概念,让大隐的百余位员工自由发挥,员工反应十分热烈,出现了一、二十个富有创意的提案,最后决定将公司废弃的纸张,如晒图纸等,与上海当地艺术学院合作,制作出太湖石造型的雕塑,展览亮相当天惊艳四方,博得的喝彩也不输大艺术家的创作;为了强化环境保护的理念,谭精忠更提出在展览现场不要鲜花,而用可以回收使用的蔬菜水果等来布置会场,这种考验员工的创意与巧思的手法,意外地再度引起员工的尽情响应,他们绞尽心思以蔬果创作的陈列品在展览现场争奇斗艳,广受好评,那些自告奋勇的员工还必须把展览用过的蔬果带回家,第二天烧出可口的菜肴,再带回公司与所有宾客分享。展览开幕的第二天是大隐的“家庭日”,特别开放给员工的家属来参观,“效果出奇地好,连员工的家属也以融入这个大家庭为荣。”谭精忠说。

像这种大型收藏展的呈现,让谭精忠过足了当策展人的瘾,不过他却并不以艺术策展人自居,就像他策画的其他横跨建案与艺术的展览,例如在台北新庄“都峰苑”的《一瞬之光》,汇集了40位台湾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高雄“都厅苑”的《人间出格》邀集了21位亚洲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等,展览呈现出来的质与量都媲美美术馆的大型展览,但谭精忠都维持一贯的低调与谦抑,只是却掩不住他的快乐,他说:“这种跨界合作,我愈做愈开心,因为发现可以为当代艺术家搭起一个平台,也让建案的接待中心有全新的面貌。”

谭精忠开心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艺术热爱的心情可以与别人分享,甚至影响别人,当然,最初向建案老板提案时,免不少遭受许多质疑,他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沟通,而他与参展艺术家的沟通也同样耗时耗神,不过,当最后达到完美的展现效果时,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虽然也有来看房子的民众对于接待中心置入当代艺术品感到诡异、奇怪,甚至不领情;也有人批评,样品屋的“类美术馆化”将使艺术品沦为商业销售的工具……不过,―般社会大众的评价还是以正面居多,而这就是谭精忠能够稳居豪宅一线设计师宝座,名气始终不坠的重要关键。

十多前即在两岸掀起豪宅艺术风

事实上,近年来台湾豪宅建案掀起艺术风,以高贵的艺术原作来装置样品屋,突显豪宅身价,谭精忠正是引领风潮的人物。12年前,谭精忠接下元大建设的“清雅居”接待中心设计案,就建议马家拿出收藏多年的艺术品来布置,元大集团总裁的马志玲是华人最大收藏团体“清雅集”的创始会员,因此旗下建设公司推出的豪宅建案就命名为“清雅居”,马志玲的两位公子马维建、马维辰也都是重量级收藏家。在谭精忠的建议下,马家拿出了林风眠、常玉、潘玉良、赵无极、群等大师精品布置接待中心,广受各界瞩目,开创台湾艺术品进驻豪宅的风气,而谭精忠也一炮而红,随后他运用同样的手法在其所设计的豪宅建案中,很多艺术原作都出自他的私人收藏,如“富邦777”、“天母琚”、“敦南苑”、“天母富邦”、“宏盛帝宝”……此外,他也在1999年前开始进军大陆,承接许多大型豪宅样板房的设计案,也是拿出个人珍藏的艺术原作融入设计案中,同样广受好评,成为台湾前进大陆的设计师中的耀眼明星。随着豪宅样品房设计案愈接愈多,谭精忠设计艺术品与豪华空间对话的能力也愈加纯熟,甚至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思维,带给客户新的观感,同时也引领豪宅走向空间美学新世代。

艺术品妆点豪宅提升豪宅的身价固然是一大热点,不过谭精忠认为,更可贵的是可以藉此提升民众的艺术鉴赏力,以及让艺术品真正走入生活之中。在他所接的一些私人豪宅设计案中,他收藏艺术品的热情也感染了业主,他们甚至接受他的建议,开始购买艺术原作。谭精忠举例说,去年就带了两位他设计案的业主参加香港佳士得的秋季夜拍,两人分别都买了常玉的画作,令人刮目相看。

还有不少谭精忠的业主纷纷开始买艺术品,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都买大师级的作品,如赵无极、群、常玉等;为此,谭精忠却鼓励他们也要购买一些台湾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一来门坎低,二来也给年轻艺术家机会:谭精忠甚至主动掏腰包,买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送给业主。在他的鼓吹下,的确有不少业主,甚至是谭精忠公司的年轻员工,都纷纷加入艺术收藏的行列,而这让谭精忠进一步体验到艺术收藏的新乐趣,就是与别人一同分享。

《人间出格》展览标题的灵感来自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本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描述纤细而敏感的主人翁,明知沈论会“失去人格”,仍旧选择坠入无法自拔的深渊。这是一个人面对生命、世界与的真诚剖白,谭精忠接纳艺术顾问胡永芬的意见,把“失格”变造为“出格”作为展览的标题,探讨艺术与生命情境对话的无限想象,此举十足显现了谭精忠的包容开放与大胆创新。他说:“在艺术策展上,我是一个素人,可以天马行空。”这句话更充分显现了他的“出格”特质。他早已超越一般收藏家的境界,自由地横跨艺术与设计的领域而游刃有余了。

上一篇:城墙的去留 下一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广电的发展趋势及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