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合同法》损害赔偿规则的思考

时间:2022-09-20 09:01:07

关于我国《合同法》损害赔偿规则的思考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已深深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合同作为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在国内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相应地,其纠纷也越来越普遍。我国《合同法》确立的损害赔偿规则即是纠纷的救济手段之一。

关键词:合同法;违约;损害赔偿;

我国《合同法》适应国际法发展趋势,确立了合同损害赔偿规则以规制违约行为。

一、损害赔偿规则是违约救济手段之一

关于违约责任的立法体例,国际范围内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违约形式为基础构建违约责任,即分别规定完全不履行、迟延履行、暇疵履行(包括部分履行)等违约形态及各自的补救措施。二是以救济方法为中心构建违约责任,即列举各种救济方法,主要包括实际履行(包括补充履行)、减低价款、损害赔偿、解除合同等,以及应用每项救济方法需要满足的条件。目前,国际法制发展的趋势主要采用第二种方法。

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一方违约后,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该条文是关于违约责任的总结性规定,损害赔偿和其他救济手段被置于并列的地位,不存在优劣先后之分。可以说,该条文和CISG第45条立法精神是一致的。

二、损害赔偿的免责要件

从我国《合同法》第107条和第112条均可看出,我国立法亦采取合同的严格责任。根据第107条的规定,违约和违约责任之间并没有设置过错为桥梁,违约责任是违约的自然结果。根据第112条的规定,损害赔偿亦不以过错为要件。

但是,严格责任并不等于绝对责任。违约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可因法定理由而免除。我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了合同免责的不可抗力条款。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但是,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合同责任。

三、损害赔偿的计算

1、损害赔偿的目标。一方违约致使另一方遭受损失,应给予另一方充分有效的补偿。补偿的目标,旨在实现如果合同目标圆满实现将会达到的状态,这被称为充分补偿原则。PICC第742条予以了明确规定。我国《合同法》虽未明文规定该原则,但根据第112条的规定也能推导出这个结论,一方违约后,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如此规定,也是为了保障受损害方的所有损害均能完全得到赔偿。

2、损害赔偿的范围。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了损害赔偿的范围,损害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即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合同履行后守约方可以获得的利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和CISG第74条的规定基本相同。

3、违约损害的证明方法。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合同法》关于违约损害的常见证明方法在合同总则编中规定的非常单薄。在受损害方当事人已终止合同,但未进行替代交易的情况下,如果对于合同约定的履行存在时价,则该方当事人可对合同价格与合同终止时的时价之间的差额以及任何进一步的损害要求赔侩。不履行方当事人对于受损害方当事人所蒙受的本来可以采取合理措施减少的那部分损害,不承担责任,但受损害方当事人有权对试图减少损害而发生的一切合理费用要求赔偿,《合同法》第119条即是如此规定的。

4、非财产性损害的赔偿。一方违约致使相对方遭受财产利益的损失,自是在赔偿之列,但致使相对方遭受的非财产损失,例如名誉权、荣誉权等广泛的精神权利,受损害方是否有权利要求赔偿呢?在PICC合同制度内,第742条项下的充分赔偿,可以是非金钱性质的,例如包括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但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损害赔偿并不包括非财产性损害赔偿,而是将此类损害赔偿留待侵权行为法等其他相关法律加以调整。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96.

[2]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54.

[3]邓旭.涉外合同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63.

[4]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209.

上一篇:GRI环境业绩指标体系在中国的法律基础探析 下一篇:论企业名称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