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一瘸一拐了

时间:2022-09-20 07:51:03

我家女儿正在读初三。从小她就偏科――偏文,“四书”、“五经”看得热闹,把《红楼梦》家谱画成图,理得清晰。上了初中,她的好日子没了,数、理、化大山般压下来。经过两年的打压,她终于开窍了,开始喜欢数理化了,画线路图,能画得像牡丹,分数也上去了。

应该高兴吧?坏了,她不喜欢语文了,因为学语文像学理科,文字一步步的进展都被规定死了,起承转合似齿轮般精确。老师经常呵斥她的是:“你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点题?”

女儿告诉我,老师的要求太OUT了,以一个事实反衬另外的事实,不能说得那么直白,否则太没技术含量了。

我明白女儿的意思,不知怎地,她把我的叙事习惯继承了。但我不那么直白的习惯不是为了技术含量,而是怕惹事,怕给编辑添麻烦。

比如那篇《异父异母的智利兄弟》,我想说政体、国体、社会、经济等等,这要在一千字的篇幅里都点到,不仅要语言精炼,还不能刺激惹麻烦。

从第二段开始,每一段都在讲一桩事务,依次是:矿井的设施,体现不同的成本概念;官员与律师的关系,官员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官员腐败问题;两国矿工收入的比较;国有企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宗教的作用;公民民族意识;民众情绪;官员政治意识;不同的普世价值,比如我们不承认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政府的指挥渠道;共同利益分配;政府信誉;法律。

涉及的这些话题,很多都是敏感的,能够在《中国青年报》这样的媒体顺利刊登,确实需要特殊的叙事方式,但正由于特殊,有些读者就不易理解,至少不一定理解我最想说的是什么。

比如《中国青年报》的编辑给这篇文字删了一段:“升井后,有矿工的妻子和情人一起跑来迎接。在中国也会有同样的情形,只是一些情人是二奶。”编辑认为,中国的矿工穷,不会包二奶。我的原意不是指矿工包二奶,而是说中国也有情人关系,但许多不是两情相悦,却是更加商业化和供养的关系,中国社会的铜臭味太重了。其实,这一段反倒不那么敏感。

由于总是不点题,确实损失了阅读的明晰,也常常使我的意思表达打了折扣。但在当下的新闻语境中,只能忍受损失。就像为了走路,哪怕是坑坑洼洼也得捱着,渐渐地习惯了一瘸一拐,只怕等将来大道平坦了,却已不会跑了。

只好这样了。用自己的残疾,换来读者的意会。

作者漫像 / 杨济东

上一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下一篇:中秋一起吃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