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影”的逆袭

时间:2022-09-20 07:36:51

“重庆电影”的逆袭

“心中有片美丽的牧场,蓝天白云干净的土壤。而梦是一群吃草的牛羊,自己就是放牧的太阳……”2013年12月19日,伴随着电影《私人订制》片尾曲《解放》的旋律,观众们依依不舍地走出重庆南坪万达广场电影院四号厅。

刚刚上演的这部贺岁大片,全场笑声不断。

笑声的背后是票房——截至2013年12月29日,《私人订制》累计票房达到5.37亿元。

观众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冯小刚,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的联合出品单位——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私人订制》,仅仅是“重庆电影”逆袭的最新成果之一。

重庆,一座盛产电影的城市

2013年10月17日,《变形金刚4》剧组在北京宣布,赶赴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点封闭拍摄,“以科技之炫裹携中国秀丽山川之美,将之呈现在世界观众面前”。

“每次都被那里的景象所震撼。”六次赴武隆考察当地喀斯特景观的电影制片人丹尼·沃夫说。

重庆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电影场景中,并非特例。

壮美的大山、奔涌的河流,厚重的历史、繁华的都市,多样的文化、时尚的人群……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像重庆这样,同时容纳了现代与传统、历史与未来,对于电影艺术来说,重庆堪称天生丽质。

早在1938年10月,中国电影制片厂迁至重庆。抗战期间,重庆本地共拍摄出15部电影故事片,100多集新闻纪录片。

解放后,在重庆拍摄的众多影片依然声势不凡,比如1978年拍摄的《等到满山红叶时》深受观众喜爱,电影同名歌曲风靡全国;1981年拍摄的《巴山夜雨》夺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大奖。

进入新世纪后,朝气蓬勃的重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影人的目光:2003年,张艺谋带着《十面埋伏》走进永川,众多“武林豪杰”在茶山竹海一决雌雄;2005年,青年导演宁浩带着《疯狂的石头》走进重庆闹市区解放碑,在罗汉寺外面摆开架势;2008年,张艺谋带着剧组再次来到重庆,随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上映,武隆天坑地缝的壮美景观呈现在观众面前……

“重庆是一座立体感很强的城市,也是一座都市感强烈的城市,非常漂亮。对我来说,重庆非常适合工作、生活和创作,我很喜欢这个城市。”冯小刚说。

应运而生的重庆电影集团

尽管重庆是一座盛产电影的城市,但由于没有自己的电影制片机构,重庆一直没能形成从电影创作、生产、流通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因此影视业一直不发达,即使有剧组来重庆拍摄电影,也多是取景。

电影专业制作机构的缺位,成为阻碍重庆电影发展的硬伤。这一问题不仅引起了重庆电影人的思考,也引起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2011年10月27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出版集团公司、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高达1亿元人民币,业务涵盖影视项目策划、影视制作、影视发行、电影院线、影视经纪、广告、设备租赁、教育培训、影视基地、电影文化交流、大型电影活动策划等多个领域。

“作为1958年以后全国成立的唯一一家国有电影集团,重庆电影集团的成立,标志着重庆结束了没有电影专业制作机构的历史。”重庆电影集团负责人说。

重庆电影集团的成立,拉开了重庆电影业大发展的帷幕。

重庆山美水美,不仅有3000年的厚重历史,而且有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加上老百姓对电影的喜爱,这些都为重庆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重庆现在有影院102座,银幕646张,约4.9万人拥有一张银幕,远高于全国八万人拥有一张银幕的平均数。”电影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良好的本土电影市场吸纳力,为‘重庆造’影视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乃至全国观众都对‘重庆造’电影充满了期待。”重庆电影家协会主席颜铀说。

打造影视剧产业链

2012年11月29日,由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大片《一九四二》在全国上映。

“注视着大银幕上的《一九四二》时,我们的睫毛正在拨开历史风尘,我们的瞳孔正在看透岁月篇章——对经历了那场大灾难的同胞来说,这是一场迟到但必须的告慰……”这是一位影评人对《一九四二》的评价。

《一九四二》不仅市场反响良好,而且荣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及最佳男主角等五项大奖。“作为公司成立后投资的第一部电影,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们很受鼓舞。”重庆电影集团负责人说。

《一九四二》一炮打响,重庆电影集团一鼓作气,与华谊兄弟、恒业电影、银润影业等一线影视制作机构合作,接连投拍贺岁大片《私人订制》、3D惊悚电影《朝内81号》等9部电影,同时参投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战争青春励志剧《猎杀》、抗日动作谍战大戏《利剑行动》等8部电视剧。除积极参投拍摄电影、电视剧外,重庆电影集团还深耕影视片的宣传营销、公关策划等传统业务市场,同时参与经营影院,建设两江国际影视城等,初步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影视剧产业链。随着产业链的延伸,重庆电影集团正向着“西南地区最大影视传媒集团公司”和“中国影视行业的领先者和一流品牌”等目标迈进。

2013年11月21日,随着重庆本土记录片《嘿!小面》亮相中央电视台,网络上随即掀起一场“寻找心中的重庆小面”的大讨论。

“影视作品是城市最好的宣传片。一部《疯狂的石头》让全国观众记住了重庆的罗汉寺、过江索道等‘重庆特产’;一部《嘿!小面》搅动了全国观众的胃。”重庆电影集团负责人说,“今后,我们要让更多的‘重庆特产’通过‘重庆造’影视作品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走进重庆,爱上重庆。”

上一篇:千里学艺,残疾夫妇养猪创业 下一篇:热爱工作的人更应该学会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