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案例及反思

时间:2022-09-20 06:11:02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案例及反思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悟作品内涵,理解词人“悲壮”的情感。且当堂背诵该词。

一、导入

中国古代文坛有许多满腹才华的人,他们雄心壮志却不得施展,比如……

二、作者介绍

(抓住作者是南宋人)金人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将都城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迁至现在的杭州,对于当时的局势,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派,辛弃疾一生反对和议,盼早日收复失地,但都没被南宋小朝廷采纳,且两次弹劾革职。

三、解题

四、朗读

五、赏析(课堂根据学生的思路择句感悟)

醉里挑灯看剑”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借酒消愁,“醉”说明“愁”得浓烈,“但愿长醉不愿醒”。

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喝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挑灯”的动作既点出时间又点出了夜景。

“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 “剑”是战士身份的象征,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看剑”说明词人念念不忘的是上阵杀敌,驰骋疆场。

梦回吹角连营”

带着这样的悲壮情怀入梦,梦醒之后,耳边似乎听到了军营中鼓角齐鸣,边声四起,不由使人产生出征杀敌的豪气。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指牛 ,将牛分给部下们享用,说明将士关系和睦,同甘共苦。再则一望无际的八百里军营连军营,处处都是炊烟烤牛肉,则可看出部队供养充足。

五十弦,出自李商隐的《锦瑟》,这里指的是各种乐器,这种悲壮粗放的战歌更加激励着将士们,整个军营何等壮观!

“秋”!正是“秋高马壮”的时候,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渲染了杀气腾腾的气氛。“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状态了。

这三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三个方面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从修辞角度分析?)

比喻: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

用典:“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夸张、对偶 ,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突出“快”和“惊”。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统一大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自己也可以声名大震,名传史册。这里洋溢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使词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

可怜白发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天地可鉴!可为什么还要说“可怜白发生”呢?

文中说“梦回”,所以不是现实的,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这只是一个梦,“了却君王天下事”原来是“未了”,“赢得生前身后名”原来也是“未赢”。 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除了这些没有实现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可怜吗?

有为国收复失地的愿望却无法实现。南宋朝廷昏庸腐败,大臣们不问国事,只顾自己享乐。作者可能为当时的社会感到悲哀。

“白发生”,作者是觉得自己老了吗?

四十九岁,以古人的标准,老倒是老了,但是老当益壮,壮志不改啊,从梦中的场景可以看出来。

可怜的仅仅是辛弃疾吗?fu

现在明白辛弃疾为何愁而醉了吗?

现在知道“壮”是何意了?

六、延伸拓展

课后古诗词背诵中,辛弃疾所写的《南乡子》也抒发了这种“悲壮”的情怀?

反思:今天讲授此词,虽然看了相关的不少资料,但具体怎么上却还是存疑的。初看课文时,是准备从题目中的“壮”字出发,按照“雄壮”到“悲壮”的思路结构全文,但细读之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初读难以得理解那么透彻,于是乎在备课时采取了“酒醉——梦回——白发生”这一“实——虚——实”的词作顺序来结构全篇。但具体的操作,想等课堂学生的实际反映来决定。

首先用这样最简单的方式导入课堂,一为很好的纾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二点明作者的生平际遇。正如开始所料,学生的回答很踊跃,自然地过度到对作者的介绍上。教案上安排解题在朗读之前,因事前没有让学生预习过词作,考虑学生的功底不足于理解题目,于是让学生朗读后再完成此议题。正因为自己对词作讲解思路的矛盾,当学生讲“壮”理解成“悲壮”时,我马上让他们找那些语句体现了“悲壮”,学生首先找到的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又导致了另一问题的出现,课件是按照词句的顺序来布局的,在两相矛盾之前,我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而非将他们的思路顺着课件去展开。

其二就是理解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词句时,本是从修辞和描绘的场景两个视角分析。第一步清晰明了,第二步我问学生“这两句体现了那两个字,从哪个角度展开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后来提醒到从五官的哪个角度开展学生才顺利回答。可见,自己的提问不够精准才造成此局面。

其三是“为什么会白发生”,既然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功业已建,已入史册,为何还有白发生,是因为自己老了吗?学生能理解并非作者年老,但却找不到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往前读,找寻关键字。费时费力之后,学生才理解这只是作者的一场梦,所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原来是“未了”,“ 赢得生前身后名”原来也是“未赢”。虽然学生也理解了词作的主题,但是自己的情绪受了影响,后来课堂时间热情已不在。

总之,身为老师,一则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二则一定要信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三则时刻记住自己定位要准确,教师先是组织者,然后当学生有不足时才是引导者,升华者,一节课上完还是文本拓展的荐读者,四则,挤出时间,提升自己,从作业中解放自己,让课更精彩。因为时间有限,对于每个人也都是公正的,所以,要提高效率,意味着教师自我教学方式的重构和阅读方式的深度、广度、厚度。

作者简介:袁微(1982-6~)女,湖南,本科,中教一级 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途径初探 下一篇:浅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