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忧思录

时间:2022-09-20 05:37:59

中国电视忧思录

国有独资的中国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却有着与其高技术含量、产业化方向不相称的管理体制,表面繁荣的中国电视实际上已是危机四伏。境外电视媒体在广东已有限落地,运作机制僵化、落后的中国电视面临巨大冲击,如何应对、寻求突围是中国电视人急需解决的问

目前,我国共有2100家电视台3600个频道,其中通过上星对全国播出的频道超过50个。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的兴盛局面,中国电视大军也由此发展成一个庞大的阵容。四级电视台分别固守自己的地盘、在不同级别政府领导之下,各有自己的生财之道和生存空间,长期以来过着小富即安、相安无事的生活。随着国内广播的普遍不景气,电视行业更被作为“强势媒体”而普遍看好。其实不然,在看似繁荣的背后,中国电视却存在许多难以根除的痼疾。随着电视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电视的严冬将不约而至,而这并非危言耸听。因此,会诊中国电视、及时调整电视发展策略、增强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电视业未雨绸缪的一件大事。

中国电视行业存在痼疾

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业界形成许多不成文规定,这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自我感觉良好”的电视人非但不以为奇,反以为然。而“超稳定、不出乱”的工作目标成为各级电视业内领导始终不渝的追求。由于这种求稳定、保官的心理作怪,许多电视媒体无所作为,只是抱守着一些广告收入沾沾自喜,不求上进。那么,电视行业主要存在哪些弊端呢?

1、广电管理体制严重落后

在我国电视行业的管理体制中,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局台合一、局管台”的管理模式,电视台不过是广播电视局的一个创收实体,每走一步都离不开行政管理部门――广电局的指挥棒,电视媒体由此成为名符其实的国营独资电视台,在管理上则属于政、企不分的宣传实体。几乎以前国有企业存在的所有弊端,在这个新技术高度发达的行业里都存在。正是由于官办电视观念作祟,使得党政、事业单位合一,电视台日常的节目主要围绕和服从政府的需要来运作,并被形象地称之为“”,电视台也因被赋予和背负了太多功能,特别是政治宣传的职责,而在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2、电视经营的粗放性

目前我国的电视台可谓“家大、业大”,电视台则是一个高速运转、不断生产精神产品的垄断单位,除此之外别无分店。由于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这些产品大多为一次性产品,播出一次完事,以后恐怕就要永远地存放在片库里,其最大价值不过是个资料用品。据测算,我国平均每条新闻的成本大约在 300―500元,一个电视专题的成本最低也在20000―30000元左右,“一次性消费”使资金浪费之严重可见一斑。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更是财大气粗,先后派出250多人的庞大报道队伍,前后方共有400多人参加报道。其实,人员再减少2/3直播也没问题,因为许多欧美国家,也不过几十人在忙活包括报纸、电视的所有报道。7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综合、四套、九套四个频道在同时直播了“9・11”调查报告,各请了专家分析、评价,并且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谈话类节目,显然是找不到别的突破口,只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极大地浪费了新闻资源和经济资源。由于栏目运作是粗放型的,投入产出不计成本,因此采访中相互“撞车”现象层出不穷。同一个新闻资源多次投入的现象在各级电视台普遍存在。

3、电视节目“没文化”、因循模仿多

在电视发展中,电视节目的创新、超越尤为重要。然而在中国的电视界,克隆之风屡刮不止。在节目设置上,地方台节目几乎成为中央台的翻版、港台节目的盗版。长期简单的模仿,使得中国电视节目只是低水平的机械劳动,根本谈不上推陈出新,节目主要集中在舆论监督、访谈类、益智类、儿童、娱乐等类别上,而且电视节目缺乏文化底蕴,媚俗风日益加剧,精品电视节目难得一见。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里,有许多寓意深刻的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遗憾的是电视界懒得下力气发掘。而由美国动画公司迪斯尼制作出品的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我国电视从业人员大都比较浮躁,热衷于节目制作的短、平、快,对耗时长、费力气的作品不屑一顾。电视作品没深度、缺少文化内涵,难怪有人戏称电视为“没文化”的媒体,因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新闻立台已成为众多电视人的共识,但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却远远落后于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设备更新缓慢,新技术没人学习。在即时性报道上,早在2001年,凤凰卫视就使用互联网传输图片和画面的同步报道,其实这是很简单的技术,但至今在大陆却少有人使用。2003年《南京零距离》的出现,像一阵飓风给中国电视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南京电视台不但增播了“绝对现场”,而且还把民生新闻的理念引入电视界,这是本土化新闻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在全国大多数电视台,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研究电视发展规律,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十几年如一日的重复相同的新闻宣传的报道模式。而“客观报道”的帽子更是压得众多媒体抬不起头。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电视更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没有观点的电视媒体是可悲的。《南京零距离》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犀利而个性化的评论”,《东方夜新闻》受人瞩目的原因也是由于方宏进的适当点评,才使得这档节目有了可视性。当新闻内容彼此接近时,有个性化评论的节目更能绑定观众,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

4、电视经营模式单一

在省级电视媒体中,广告仍然是电视唯一或主要的收入。从业人员只知在经营上电视广告上挖潜,而不从其他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大电视产业,延伸相关产业链。个别领导想当然地认为,重视对相关产品的开发是本末倒置。作为电视媒体,频道的资源有限的,每天最多也就是24个小时,而且目前广告的发展空间已基本趋于饱和。

2002年,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里,电视只占其主营收入的28%,其余的 72%来自电影、杂志、报纸、出版等行业。凤凰卫视也通过杂志、音像产品和收视费等来增加收入,仅2002年这三项的收入为5672万港币。国内电视传媒中,除湖南卫视所在的电广传媒的广告在主营收入所占比重(64%)较低,其他电视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主要靠广告收入,一些电视媒体的广告占主营收入的97%―99%。甚至更多,单一经营模式开始凸显其弱势。

5、落后的人才观和僵化的管理模式

在中国的电视界,精通电视采制业务的人非常多,而既了解电视发展规律又懂产业经营的人少。出现经营性人才匮乏的现状。最近,山东电视发展中心招聘总经理,最后只有一个人报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业内人士传统观念中,电视节目制作才是主业,经营不过是末业。在这种思维下,得不到重视的人才开始集体“大逃亡”,在某电视媒体流行这么一句话,“有本事的炒掉电视台、没本事的被电视台炒掉”,最后留下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上,电视行业有着与其高技术行业极不相称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工作人员能分出“三六九等”,临时、组聘、部聘、台聘、局聘、正式,各种用工模式凸显出官僚体系所衍生出来的怪病,出现“不干活的拿钱多、干活的拿钱少”的怪现象。据统计,电视媒体中70%以上的精英都是招聘的;而90%的工作是由这些人员承担的。虽然一些省级电视媒体也学中央电视台实行“制片人制”,但只是学了皮毛。制片人往往只有业务指导权,没有奖金分配权,这就使得人才很难安心工作,形不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斗群体。

给电视痼疾开药方

面对财大气粗的传媒大鳄,中国电视的冬天为期不远了。为避免境外媒体进来后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电视界应该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市场化运作步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此建议如下:

1、理顺“局管台”的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及其广电局应尽快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从体制上为电视传媒发展扫清障碍。减少行政命令和政府行为,为电视媒体松绑,给电视台更多的自由发展权,除对新闻节目进行监控外,要把用人权、财权真正下放到电视台,促其建立起节目成本核算机制、制片人责任制,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经营电视媒体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媒体。

2、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电视传媒要加快补充新鲜血液,尤其要注意吸收高端人才和注意人才的培养。为防止境外媒体入境给中国电视传媒业带来的人才“空壳”危机,电视媒体要加快人才储备,从各种政策待遇上稳定人心。中央电视台在央视国际网站上建立了人力资源储备库网页,这种做法值得其他媒体借鉴。此外,还要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分配体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队伍。

3、电视节目着力创新

电视媒体应转变单纯产出的观念,电视节目不要单纯围绕政府做,而要围绕市场做,要以观众的需要为工作的指针。因此,不仅要注意电视节目的可视性,更要注意节目的必视性。在内容、形式上进行突破,敢于不断创新和否定自己,这是节目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要敢于超越自己、发表观点,做个有思想、有观点的新闻传媒。同时加快节目的制播分离,开设独立核算的节目制作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在电视节目的遴选上既做到照顾市场又不媚俗,要多播突出中国文化底蕴、展现民族特色的电视节目。通过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来增加不同时间段的广告收益。

4、做大电视产业

各级政府要鼓励所属的电视媒体在市场规则下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本行业和跨行业的大规模兼并。要进一步剥离出新闻节目或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和节目要走市场化道路,凭借媒体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和公信力,变传媒资源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合作、兼并、重组介入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开发电视产品和相关产品、延伸产业链,只有多产业才能抗风浪。政府要允许电视媒体吸收民间资金或社会资金,积极鼓励电视传媒上市,按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全新的广电产业集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资料:

1、《中国电视的盛世危言》,刘春,《现代传播》 2002年第1期

2 、阳光文化2002年主席报告书

3、《孙文:从电视开放看媒体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3月1日

4 、默多克2002年总裁述评

上一篇:DV创作对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挑战 下一篇: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