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景泰蓝

时间:2022-09-20 04:30:22

几年前,一直不太被人关注的景泰蓝在国内市场价格不高,往往数万元一件,几十万元已是高价精品。然而,景泰蓝近年来重放异彩,珍品在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上屡创新高——

2008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了6500多万元,刷新了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国内首次推出的掐丝珐琅器专拍中,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缠枝菊纹六方盒,拍出了369.6万元的价格。

华丽典雅、系出名门的景泰蓝,目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断攀升,大的投资机构、大藏家也将目光聚焦到景泰蓝身上。景泰蓝,会不会成为收藏市场的下一个“宠儿”?

景泰蓝,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历史上称为珐琅器。珐琅又称“佛朗”、“发蓝”,这是一种源自西方的工艺,大约在元代从西亚的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它富丽华贵的艺术效果深得皇家赏识,最初作为宫廷御用品,直到清初都被宫廷垄断。如今全世界仅有几千件流传下来的真品,国内民间很难见到。因此,身价一直不菲。

景泰蓝的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宣德时期工艺日趋完善,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达到顶峰,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以后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景泰蓝的名字。据传说,景泰皇帝酷爱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品,他不但参与器型图案设计、选择颜色,甚至把生产作坊建在了紫禁城里。正因为皇帝喜欢并亲力亲为,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景泰年间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绿的天蓝、有琉璃般凝重的钴蓝、有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多层次的蓝色都被用来做底色,烧成后清新雅丽、高贵华美,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明清二代的帝王在宫内均设有专门机构,明代是“御用监”,清代为“造办处”,皆设“珐琅作”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金属珐琅器,从明宣德、景泰一直到清代康、雍、乾、嘉庆时期。

景泰蓝以明代的制品为佳,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料,是一种玻璃质材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珐琅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用碱、硼砂作熔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

清代景泰蓝工艺跟明代相比又发展,胎薄,掐丝细,镀金金水较薄,但金色很鲜亮。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而用彩釉料,无论何种颜色,其釉面不透明少光亮。彩釉比明代要鲜艳,色彩变化更丰富,器物较少砂眼,图案文饰繁缛丰满,但不及明代的自然生动。清朝最好是乾隆时期,数量多,品类多,质量好,胎体厚重,镀金厚润。

到了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更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艺精细。远看造型近看花,景泰蓝艺术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经典,有的造型端庄大方,有的纤细精巧。釉彩按照花卉纹饰,随类赋彩。图案纹饰常常是几何纹,规范严谨,精致细腻。款式一般都是刻款。除了少量的特制品种外,民国的景泰蓝大多数是普通生活用品,广泛的实用性使景泰蓝彻底沦为了平民阶级用品。

景泰蓝器型多样,常见有薰炉、各式瓶、骼花觚、如意等陈设器,烛台、香炉、五供、佛龛、佛塔、佛像等祭祀供器,印盒笔筒笔架托盘等文房用品,以及犀牛、狮子、骆驼、马、水禽飞鸟等各式动物造型的陈设供器。

据介绍,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锤胎,画师在胎上构图,再用铜丝在铜胎器表根据所画的样稿焊接出相应的图案花纹,然后将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多次反复高温烧结,最后打磨光滑,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中国特有的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我国制造最早的錾胎珐琅器实物,同时也是迄今发现最早有纪年的宫内御用珐琅器物是现藏于故宫的錾胎缠枝莲纹小圆盒,底有掐丝“宣德年造”楷书款。还有一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通体施彩色珐琅釉云龙戏珠纹,富丽堂皇,罐体肩部落掐丝“大明宣德御用监造”八字款。这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落御用监造款的珐琅器,弥足珍贵珐琅器根据制作技法的不同,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四种,掐丝珐琅是其中工艺难度最大的一种。

掐丝珐琅

当年的鬼国嵌,我们现在俗称的“景泰蓝”。其制作方式是以细而薄的铜丝片掐成各种图案粘于铜胎上,在其内外充填各色釉料,入窑烧制至珐琅釉以适当厚度覆盖器表,经打磨、镀金而成。

錾胎珐琅

古称“佛朗嵌”,是在较厚重的金属胎体上经减地雕刻使纹饰轮廓线凸起,在减地下陷处根据需要填充各色珐琅釉料,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其图案线条粗犷,具有庄重醇厚的艺术效果。传世的作品较少。

画珐琅

是用单色珐琅釉直接涂在金属胎上作地子,再依设计用不同色彩的珐琅釉描绘人物、风景、花卉等图案,经高温烘烧,出窑后磨光镀金而成。因此工艺是清康熙时由西方从广州传入、后至宫廷烧造,故在广州也称为“洋瓷”。

透明珐琅

亦称“广珐琅”,俗称“烧蓝”,是指在金属胎上用锤揲、浮雕、阴刻纹饰的方式,有的还饰以金、银片,然后涂以透明珐琅釉烘烧而成,以蓝、绿、紫色为多,这种工艺是利用珐琅釉透明半透明的特性,使器物装饰图案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TIPS:

宣德款识

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竖写款。

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横写款。

阴刻双线“大明宣德年制”楷书竖款。

方框掐丝填红釉“宣德年造”篆书款。

景泰款识

凸起镀金双龙环抱镌阳文“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款。

方框镌剔地阳文“景泰年制”楷书款。

阴刻“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横款。

万历款识

长方栏掐丝填红釉“大明万历年造”楷书款。长方框錾双线填红釉“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康熙款识

方框镂空镀金“大清康熙年制”篆书款。阴刻“康熙年制”楷书款。

錾阴文“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乾隆款识

双方框阴刻“乾隆年制”楷书双行款。长方框剔地錾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双方框阴刻“乾隆年制”仿宋体字款。

双方框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阴文“乾隆年制”楷书竖款。

錾阴文“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横行款。

方框填墨绿釉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双龙抱款长方框剔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

TIPS:古景泰蓝鉴别看“三少”

第一,明清景泰蓝作品少人物题材。景泰蓝古器物一点也不像早就闻名遐迩的瓷器,由于掐丝和点蓝等古代工艺上的束缚,除花鸟、山水、吉祥图案、动物、几何外、很少有人物类纹饰。

第二,明清景泰蓝釉料品种少。在明清景泰蓝的作品中,釉料的色调种类很少,基本上仅限于大蓝,大绿,大红,大黄,大黑,大紫,瓷白(较现代瓷白略显透明),钴蓝(国产:呈绿头,进口:呈紫头)等,就是说,基本上都是纯色而没有间色。

第三,明清景泰蓝作品少有“润色”。清乾隆以前的景泰蓝作品在点蓝中,由于釉料颗粒大,品种少,少有润色。就是说,两色釉对接时没有过渡色和色度、色相、明度的渐变推移。

国际收藏家很看好中国景泰蓝,珐琅器在国际拍卖中屡屡创出拍卖佳绩。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盒”成交价1057万港元。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一对以1150万港元拍出,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海水云龙图八方瓶”以700万港元价格成交。2009年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芦雁小瓶成交价224万元。2009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的春拍会中,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中国珐琅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与瓷器、玉器相比,人们对景泰蓝的了解相对较少。但是景泰蓝在历史上是国宝级的重器,曾经比玉石珠宝都贵重。随着近年来文物回流,一直在国外市场较为受到瞩目的景泰蓝藏品也日渐受到国内藏家的关注。

“珐琅器以明代宣德、景泰两朝的为代表,最具投资收藏价值,而清代的珐琅器制作规模较大,在康乾时期有很多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制作精良、风格清秀,也极具收藏价值。”专家表示,景泰蓝富贵大气,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人文艺术、空间艺术,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有独特的欣赏角度。特别是景泰蓝中的掐丝珐琅一是制作难度极高,二是用料十分昂贵。鎏金工艺需要用大量的黄金,成本很高,相当于官窑瓷器的几十倍,价格却比同时代的官窑瓷器低得多,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虽然景泰蓝收藏价值极高,或成收藏新宠,但当今市场鱼龙混杂,如何取舍是一门大学问。专家介绍说,收藏景泰蓝物件,首先看的就是造型,看造型是否美观、大方。如果两侧的造型是成双成对的,制作时一定注意两者要对称;其次,看景泰蓝的花纹间隔是否均匀,疏密是否得当,花卉构图是否有章法,鸟兽是否活灵活现,也是重要标准;第三,看釉色,釉色过渡是否自然,色调是否和谐,颜色是否鲜亮,层次有否错落有致;第四,看镀金色彩是否纯正,底座比例是否合理;最后看磨光,不要有道道留在上面,有砂眼的也不好。

TIPS:景泰蓝博物馆

2012年6月6日,国内第一座景泰蓝博物馆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安乐林路10号的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开馆。这座景泰蓝博物馆馆藏展品以元明清时期制作风格的景泰蓝(珐琅器)为主,同时还陈设了该厂自建厂以来各时期的景泰蓝精品及多位景泰蓝大师、老艺人的经典景泰蓝作品。

去年12月份,北京市珐琅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TIPS:林徽因以命相搏抢救景泰蓝

海王村是清代烧制琉瓦的土窑,又名琉璃厂。林徽因、梁思成是这里的常客。一天,她在一个旧古玩摊上,被一只景泰蓝花瓶吸引住了。摊主见林徽因很喜欢这只花瓶,便说:“先生还是有眼力的,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快关张了,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林徽因买下这只花瓶后,老人还告诉她:北京景泰蓝以老天利和中兴二厂为最大,都是清康熙的老厂,现在已经办不下去了。至于德兴成、天瑞堂、全兴成那几家小厂,就更加难以为继。

回到家里,林徽因总是想着老人的话,不禁为这种传统工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与梁思成再三商量,决定在清华成立一个美术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这个美术组除了原国徽组高庄、莫宗江两名主将,还有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三个小姑娘。后来,常莎娜担任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钱美华担任了北京珐琅厂总设计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景泰蓝专家。

几十年过去了,北京景泰蓝工艺在飞快地发展,并显示了综合工艺的水平,已成为世界性的工艺产品。但没有人会想到,是那一双纤弱的手,为它涂了第一抹新生的釉彩!(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上一篇:舞蹈电影作品艺术性特征分析 下一篇:珍视每一次相聚